爱乐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因为这些调整基本上都是在尚书台内部进行,没有损害到其他机构的利益。

只要尚书令袁盱不反对,就不可能有人提出异议。

刘志处心积虑要将大汉的官制架构,朝着三省六部制靠拢。

之前他不顾反对将诸曹从太尉府迁出,划归尚书台,就是为了现在做准备。

事先他与太尉黄琼和尚书令袁盱打过招呼,与他们商量了一下。

袁盱对这般调整十分赞同,尚书台职责范围广,诸事繁杂,各曹之间分工过细,有时候同一件事都需要数曹配合才能完成。

这大大增加了他的工作量,每天日理万机,忙得晕头转向的,关键效果还不好。

其实作为尚书台的掌舵人,袁盱已经清晰地意识到,尚书台的架构分布有问题。

但自从尚书台重组以来,朝廷一直各种变故,根本没有时间讨论此事,现在陛下主动提出,他自然是举双手赞成。

刘志给出的改组方案也十分合情合理,精简机构,各司其职,何况还增加了工曹这一大类。

使得尚书台的职责范畴又扩大了不少,现在,他名义上是与九卿平级,但实际的权力甚至已经超过了太尉府。

刘志用这种不动声色的手段,一点一滴的改变着大汉的朝廷结构。

他要改革,改变东汉皇帝受世家节制的现状,三公九卿制,就已经成为他最大的阻碍。

刘志深知自己根基未稳,大刀阔斧地砍掉重建,无异于自取灭亡。

所以他只能旁敲侧击,就好像一栋摩天大厦,只要将根基一点点撬掉,终有一天会轰然倒塌。

尚书台,御史台,翰林苑和司隶校尉,就是他向腐朽制度开的第一刀,而且早已在不知不觉间,慢慢改变着朝堂的格局。

如今的尚书台,已经越来越接近于后世的六部尚书,具有了户部、工部、兵部和刑部的所有功能。

吏部也初成规模,暂时受制于太尉府,只有礼部还无法独立出来。

毕竟,掌管典礼的太常,和掌管对外事务的大鸿胪,都属于九卿之一,你要是把他们降级并入尚书台,不拼命反对才怪。

说起来,汉朝是中国古代进入封建制度以后,第一个成熟的王朝,但许多制度都还残留着奴隶社会的痕迹。

再加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这才导致了如今的复杂局面。

要想如后世一般,成为君权高度集中的王朝,还需要经过艰难而漫长的岁月去改变。

他没打算完全照搬三省六部制,但大的框架结构会借鉴,刘志的下一个目标,是侍中、中常侍、黄门侍郎等等。

在东汉官制中,这几个官职主要起着沟通皇帝和尚书台之间的作用,侍中由士人充任,中常侍、黄门侍郎则由宦者担任。

侍中有事才入禁省,中常侍、黄门侍郎则日常居住在省中。

因此,虽然三者之中侍中的级别最高、中常侍次之,但与君主的亲密程度,则以中常侍为最。

在刘志之前的数代皇帝,都无法亲政,皇太后临朝称制,只能依靠这些宦官来传达命令。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造成了级别不高的中常侍,反而权倾天下,成为朝廷的主要势力之一。

但当皇帝亲政之后,他们的作用就明显减少,权力范畴也就日渐萎缩。

其实,这三个部门,正好构成了未来三省中的门下省。

隋唐时门下省是重要的国家机构,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

但现在,这个机构却没有起到他该有的作用,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地位。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侍中的权力被边缘化了,被黄门侍郎和中常侍所压制。

所以,他想在合适的时机,扩充侍中的配制,并将黄门侍郎改为由士人来担任。

而中常侍则保留原样,不做改变。

当然,他不觉得现在是个好时候,刚刚才动了御史台和尚书台,总得给那些世家们一些时间来消化适应。

何况他不想将未来的门下省交给世家来掌控,那样他处心积虑岂不是白忙一场,反而更增加了他们的权力。

嗯,还是等到大考之后再说吧。

到时候如果能够选拔到一批寒门学子,就先放在翰林苑和地方去历练,然后选择优秀者担任侍中和黄门侍郎。

将来再一点点增加侍中权限,使之成长为能与士大夫阶层抗衡的机构之一。

所以,对于这场破天荒的大考,他内心充满了期待。

进入十月中下旬以后,大部分州的考生已经陆续抵达京师,统一安排在城郭那边。

除了路途遥远的交州和益州部分郡考生还未赶到之外,其余的地方都差不多了。

令得刘志很意外的是,西域都护府居然也有考生过来。

东汉西域都护府的范围无法与西汉鼎盛时期相比,主要辖它乾、柳中

、新疆新和县、鄯善县等地。

在他的认知中,那边都是以胡人为主,能说汉话都已经很不错了,经史子集之类的就不用想了。

谁知道居然还有十几名考生,千里迢迢地骑马赶了过来,刘志惊讶之余,对他们未来的表现不由得很好奇。

各地递交上来的考生名额,总数足有五百多,其中京师独占了一百多名,由此可见世家对考试的操纵,依然存在。

因为此次考试的特殊性,刘志下诏规定食宿都由朝廷统一提供,主要是为了照顾那些寒门学子。

当然统一提供的标准都比较简素,如果考生不满意,可以自行解决,只需要提前登记即可。

结果,五百多名考生,居然有三百大几十人愿意自己解决食宿,剩下的一百多人,还未必都是寒门出身。

其中有部分是世家旁支学子,或者懒得提出申请,偶尔来吃几顿的那种。

虽然刘志从一开始就没指望能发掘多少寒门人才,但看到黄琼呈报上来的情况,心中还是有些失望。

眼看着大考在即,朝堂上却还在激烈的讨论主考官人选。

本来众臣都以为非太尉黄琼莫属,毕竟这次举荐制度改革,就是他极力主张发起来的。

谁知事到临头,他却坚辞不干,这下子,群臣都打起了主意,眼馋这个主考官之位。

爱乐书屋推荐阅读:新贞观造反录假崇祯的自我放飞日记随风遗留谁规定海盗不能当大明首辅武侠,开局迎娶王语嫣妃傲天下,王爷为我披战袍开局被老朱绑架,我反手踹他大胯奇异世界奇闻录娘子有毒之夫君欲罢不能无敌六王爷大清:第一廉官谍战:芒刺在喉极品假太监重生西晋当太子崛起的家族三国之应谋天下大明:干嘛老朱?我大姨马皇后!三国:从血龙十八骑开始争霸天下九龙夺嫡,废物皇子竟是绝世强龙我在边关契死士!帅教官开局穿成奶娃子御宠腹黑贤妻三国:我和贾诩祸害曹操清客唐太宗李世民命系我手大唐再起冷王追爱,神医王妃有点坏肥妃霸道,美病王溺爱情深大明小学生带着华夏权谋,横扫异世界美人如玉,史上最强大宋冷妃出逃,陛下快跟上紫塞秋风穿越大清当王爷之香艳与权谋从县令到称帝!大明,我来了!中世纪崛起飞行员牺牲后的灵魂之旅随波逐游计灭七国,屠遍天下,第一毒士数风流人物刷刷视频,古人说不要停开局从李云龙开始智械战争大婚之日,我的老婆不正常南明义军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龙吟壮歌绿罗也是罗马
爱乐书屋搜藏榜:武道凌天大周少卿毒妃重生之杀伐穿越原始之魂三国赵云之子变成了太监也要精忠报国我的公公叫康熙我的草寇人生三国:逐鹿天下,醉卧美人膝不愿长生的徐麟无双世子爷三国开局就让董卓下不来台克跑传记最强帝王养成系统深宫宠爱:小丫头,给本王暖脚大宋之最强纨绔猖狂庶女,邪王赖定小医妃我是大明瓦罐鸡女国公种田一二事执魏红楼之意难平开局长生不老,看遍世间烟火贞观长安小坊正三国,从孙策和周瑜手里抢江东住手啊!汉室不是你这样狂扶的绝佳嫡妻盛世嫡妃(木兰听雨)北宋不南渡锦绣凰途:毒医太子妃红楼春大明:宁愿被人遗忘的大明皇孙从我是特种兵开始签到大明:我朱允熥,监国大明南明:从边境崛起的日不落帝国开局仙剑,古人傻眼了召唤猛将:从乱世流民到君临天下大明:刚穿越的我,忽悠朱棣造反红楼败家子:我贾宝玉,又想纳妾了大明政客神医农女:傲娇夫君,惹不起!大宋天子之从征服水浒开始我的老婆是土匪时空战记:清末新篇章红颜乱,纨绔王爷的宠妃大唐至尊龙帝我麻了:穿越到古代带着狙三国之关平当老大系统派我来抗战大唐我的下人是李世民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
爱乐书屋最新小说:水浒:开局西门庆,杀贼就变强寒门日月抗战:我原始股开局,老总震惊!北魏谋国:这个玄德太强了成语故事科普曹操那些事隐龙圣手:痴傻三年,苏醒即无敌探唐:书荒自己写,与众共赏之逸云:一场探寻世界真相的小故事大魏第一武卒饥荒年:上山打猎带娇妻吃鸡靠给古代大佬剧透,我逆袭了!三国:朕不死!尔等终究是臣唐末从军行称霸汉末,从羌人叛乱开始水浒:我,绿林盟主,白衣秀士穿越成废皇子:系统在手天下我有三国战神:吕布逆天改命穿越1644不做替身后,被长公主截胡赐婚大树将军冯异重生吕布之我要苟活下去唐末,开局就被软禁东汉之乱世黄巾我和赵匡胤称兄道弟那些年生存技能点满,边境打猎养全家忆宋:顶级权谋对决【北宋篇】重生为质子,竟然称帝了?大明帝国一六一六秒懂三国全史记李二要疯,儿啊,这是朕的大唐?开局瘫痪农夫,我带儿女青云直上我在大秦当兵王,开局被始皇认亲大明第一相我在北宋吃软饭清妖入关?莫怕,有我上帝之子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最强召唤:屠尽皇城后,女帝跪求我原谅谁懂,我一现代人在原始社会称帝乱世军户:从鲤鱼换老婆开始!让你冒充世子替婚,你调教出绝世女帝?单手举起千斤鼎,你说他是状元郎?剧透大汉未来,汉武帝连夜削外戚我来现代当明星农家子弟科举路:逆袭命运翰林郎我!崇祯,带着港口穿越大明三国:云大怒,你惹我干啥现代文三国演义【白话文】三国大反派三国开局忽悠吕布跟我结义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