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此次分封,到最后还是皆大欢喜,虽然有武将对五个侯爵中有三位文官感到不舒服,论议纷纷,但皇帝把刘邦所持的猎狗论一抛起,有意见的武将也闭上了嘴。

六月的西安,已是骄阳似火,大街上却是人来人往,仿佛人们根本不在意那酷热的太阳一般,随着唐军的节节胜利,到现在一统全国,西安以肉眼看得见的速度一天比一天繁华。

这里孕育出一统六国的强秦,汉唐的盛世,但整个陕西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昔日成片的森林被砍伐营建宫室,唐朝未年的黄巢之乱更是将魏娥的长安都城数次焚毁,以至于到了宋,昔日百万人口的长安再也担不起一国都城的重任,使北宋一代只能定都在无险可守的开封。

如今的西安经历过数百年的恢复,到处还是可以看到裸露的黄土,渭河浩浩的水流也日渐萎缩,每到冬季就成了小流,唐军攻下西安以来,虽然每年都有植树造林,皇帝也没有大建宫室,还严禁民众大量砍伐森林。

但百姓的柴禾却是一件大事,西安已经恢复到了五十多万居民,这些居民每天要消耗的柴禾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若是由外地来提供根本就不现实,李鸿基除了让官府劝居民尽量多用煤炭外,别无他法。

而煤炭也不是所有的居民都能用得起,烧柴的居民还是占大多数,树木地长成却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唐军的大量植树,效果要显现出来,至少也要数十年之功。

西安适不适合再作为都城。在李鸿基封赏完各大臣后,就在唐军高层开始流传,唐军的重臣难得全部都集在了一起。分封后。李鸿基准许了他们每人三个月地假期。可以留在西安。这些人每天聚集在一起,自然是呼朋引伴,高淡阔论,上至国家大事,下至普通民生,无不在他们的淡话当中。

李鸿基本身是陕西人。而手下的重臣有一大半都出自于陕西,唐军初时崛起依靠地也全是陕西精兵,以西安为都,在还没有统一全国时当然是理所应当。只是攻下北京之后,已有一部分人产生了转变。

大明数百年京师地繁华当然非西安可比,只是当时还有南明在应天府未灭,虽然有人向皇帝提起过定都在北京之事,但统一全国才是大事,皇帝也并没有理会,定都之事就此搁了下来。

等到弘光朝覆灭时,唐军中地许多重臣又起了心事,只不过大家都分布在天南地北,皇帝身边的大臣比留在西安的人还少得多,自然没法再提,此次刚好皇帝要对大家封赏,朝中重臣聚在一起,都城之事一提,马上就在一帮重臣之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许多人都认为西安太过狭小,不适合作为本朝的都城,当然也有一些重臣乡土难离,竭力主张以西安为都,但相对于迁都的力量来讲还是太小,只是具体都城要定在哪里,每人都有自己地看法,洛阳、开封、北京、应天等都有人提议。这样分下来,同意还是以西安为都的人反占了多数。

这些文臣武将都有向皇帝专事上奏之权,他们不能说服别人,纷纷向李鸿基上奏,提出自己的定都建议,李鸿基的桌子上数天时间就摆满了上百份关于都城选择地奏章。

对于都城的选择,李鸿基在打下大明京师之后不是没有想法,单凭宫室的规模西安的秦王府拍马也及不上紫禁城,坐在紫禁城太和殿的金銮宝座上,俯视着下面的文武百官,李鸿基就涌起了一股冲动,就此将北京定为新朝的京师。

只是转念一想却打消了这个念头,紫禁城虽大,他贵为帝王又能用多大的面积,崇祯的内庭宦官宫女近十万名,又有多少人真正是皇帝所需,难道自己也要困在这紫禁城一生,这个念头一起,李鸿基才果断大势裁减紫禁城的宫女、太监,这些人自己既然用不到,自然不能白白耗费国家一笔庞大的费用。

至于攻下应天府后,李鸿基也不是没有选过以应天府为都,只是南京城虽然号称龙盘虎据,六朝古都,但还没有一个强势的政权会选应天府为都,通常选应天府为都的朝庭都是短命皇朝,这和朝庭的本身实力有关,但是大明的正统皇帝会败于起兵靖难,只有区区数万人马的番王,却不得不让人深思。

应天府到底适不适合做一个朝庭的都城,是否将都城定在应天府就注定会是一个短命的皇朝,这不仅仅是关系到风水之说,还关系到天下势力的划分。

一国的都城无疑聚集了其他地方太多的优势,那里是朝庭的中枢,一切军令,政令都出自于那里,而且也是天下财货汇聚之处,影响可不谓不大,既然已有那么多的朝代定都在应天府,却从来没有一个朝庭能够长治久安,总有他的道理,李鸿基下意识的就将应天府排除在外。

看着桌子上如此多的奏章,全是关于定都之事,他们各说各的理由,李鸿基看得不由头疼,定都在西安合不合适,如果再重新选择,到底该选择何处。

“李娃,传朕旨意,让周凤梧、宋献策、顾君恩三人入宫。”

“遵旨。”李娃得到命令,转身就要出去。

“且慢,你再把洪承畴、赵良极、李守信、袁宗第、马维兴、王长顺、贺珍、贺景他们都叫来。”

“是。”李娃听到吩咐,连忙停住了脚步,应了一声。

正要再叫人传递皇帝的旨意。又传来了李鸿基的声音:“还有把高立功、高一功、刘芳亮、李万成、田见秀、高杰、拓养坤他们都请来。”

李鸿基顿了一下。又道:“哦,还有柳敬亭也给我请来。”

“是。”李娃应了一声,却半天不动。

李鸿基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你还不快去。”

李娃这才出门。回头又问了一句:“皇上,还有其他人没有?”

李鸿基才知道他为何迟迟不动的原因,笑骂道:“你找死不成。有了自然会再叫你传。呆在朕身边不要总想偷懒。”

李娃心中嘀咕了一声。出了什么大事,竟然要召集三省八部的首脑全都到齐,还有留在西安被封为伯爵以上爵位地人更是一个不落,而中间加上一个柳敬亭又算怎么回事。

不过,这些都不是他考虑的范畴,随着李娃出了皇帝的书房。整个皇宫一下子出来了十数名侍卫,分别前往各人地府中传旨,一些不在府中之人,侍卫还得在他们家中等待。派出他们地家人四处寻找。

得到消息地人则忙向皇宫赶去,侍卫传旨并没有说明何事,只是表示皇帝紧急召见,看到自己的同僚一个个急匆匆向皇宫赶去,路上碰到的人一个个忙打听发生了何事,所有人却都是茫然无绪。

柳敬亭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的说书确实是了不起的本领,不但一般的百姓喜爱,就是唐军许多高级将领也喜欢听柳敬亭说书,甚至他地名声传到后宫中,皇后还请他说过几次书,对他的说书赞不绝口,若不是柳敬亭已归属于唐军宣传部门,恐怕皇后一声令下,他就得专为皇室说书也不一定。

只是他加入唐军的时间太短,虽然在唐军进攻福建时因为和畲族的关系立下了功劳,但充其量不过被封为都事地七品小官,夹杂在一排高官显贵中,尤其显是突立。

周凤梧、宋献策、顾君恩三人被紧急召来,更是大吃一惊,他们这些天来,一直忙于完善朝庭各项官制之事,听到皇帝急召,还以为是其中出了什么差错,见到了如此多的高官全都聚在一起,明白肯定不是为此事,心更是揪了起来,莫非有什么大事发生?

按照前唐官制,朝中分为省、台、寺、监四大组成部分。省包括六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秘书省、殿中省、内侍省。

台包括御史台与司天台,寺包括九寺: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监有五监,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

这些衙门除了省的官制唐军大体齐备外,其他不是并在别的部门下,如司天台、军器监、国子监都隶属于商洛科学院,要么就根本没有设立,以前在唐军没有统一全国时还可以将就,如今唐军已基本完成了统一,许多机构就有必要重设。

不过,重设也不是全都要设,有些无用的就有废除,有些重要的反而要加强,封赏完后,那些到西安的将领都可以享受难得的假期,周凤梧、宋献策、顾君恩等人却常常忙得通霄达旦,如此多的部门,牵涉到近百名官员的升迁,三人都是战战魏魅,唯恐犯错,那有时间参与定都之事的议论。他们接到这些奏章多半也来不及查看。

大臣们陆续聚中到了承运殿,现在的皇宫外部大体还是按照原先大明秦王府的格局,皇帝已入住了多年,皇宫虽然从来没有扩建,但内部却免不了增增减减,秦王府原先有各类房屋863间,大小门楼46座,如今被李鸿基下令拆除了一半,多余的都用来改作花园,植树造林,许多数百年的老树被移植到了皇宫后院。

户部每年拨出一百万两银子作为皇宫的改造费用,皇帝却用得很省,每年花费不到十万两,大部分都是用在移植树木,改造花园上,虽然树木多了不利于防火,容易带来安全隐患,但古时的建筑多是木头建造,远比树木容易着火,至于安全,李鸿基规定在宫室的外墙之内留出一段十米宽的空阔地带,只种植低矮的树种和草皮,防止有刺客借着树木的掩护摸进皇宫内。

解决了安全问题,各大臣对于皇帝不建宫室,只移树木这点小小的嗜好当然不会拒绝,如今整个皇宫树木繁盛,到处是一片阴凉,一入皇宫,仿佛就凉爽了许多。

前年登极的时候皇帝下令将端履门已拓宽成十多米的大门,与中间的广场正对,被皇帝召见的大臣直接从端履门进入皇宫,通过广场后,就到达了原先秦王府的承运殿,众大臣可以在承运殿里候旨。

承运殿后面本来是存心殿,如今改名为太和殿,一切都是仿佛紫禁城的太和殿建成,太和殿是皇帝登极前花费了五万两白银建造,和后面的承庆宫一样,是李鸿基唯一在皇宫中大兴土木的地方,而承庆宫的名字已改为坤宁宫,是皇帝的后宫所在。

太和殿在皇帝举行大朝会时所用,唐军的大朝会每三日举行一次,其余时间,大臣们除非有急事,或者皇帝相召,否则不会进入皇宫,皇帝除了批阅一些奏章外,尽可以做其他事情。

而那些奏章也不用皇帝亲自批阅,大部分都由周凤梧、宋献策、顾君恩三人先协商处理过,三人意见不同,李鸿基才会仔细观看,当然密奏,还有贺景、贺珍两人的奏章除外,他们可以直接绕过周凤梧三人呈于皇帝面前。

这是李鸿基想出来的偷懒的办法,他可没有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处理奏章上的觉悟,这次都城之争,许多人见呈给尚书省的奏章没人理会,纷纷动用了自己的密奏之权,将定都的奏章直接送达到李鸿基的案前,李鸿基一下子将这么多人召聚起来,众人因都动用了密奏,才会不知发生了何事。

等到大臣们都到齐,李娃才过来传到李鸿基的旨意,让大家一起到憩园议事,众人都松了一口气,看来是没什么大事,以前是白担心了。

憩,息也,憩园顾名思议,就是休闲的去处,皇帝既然叫大家到那里去,自然是轻松的表示。

憩园就位于太和殿的左侧,占地二十来亩,有一半是水面,里面种满了荷花,此时正是荷花盛开的地方,水面上姹紫嫣红,荷香阵阵,河面中间有一凉亭,可以同时容纳数十人,平时也是皇帝后妃们最喜欢的位置,不过,今天就暂时被皇帝全部占用了。

爱乐书屋推荐阅读:新贞观造反录假崇祯的自我放飞日记随风遗留谁规定海盗不能当大明首辅武侠,开局迎娶王语嫣妃傲天下,王爷为我披战袍开局被老朱绑架,我反手踹他大胯奇异世界奇闻录密战桐城娘子有毒之夫君欲罢不能无敌六王爷大清:第一廉官谍战:芒刺在喉极品假太监重生西晋当太子崛起的家族三国之应谋天下大明:干嘛老朱?我大姨马皇后!三国:从血龙十八骑开始争霸天下九龙夺嫡,废物皇子竟是绝世强龙我在边关契死士!帅教官南唐节度使开局穿成奶娃子御宠腹黑贤妻三国:我和贾诩祸害曹操清客唐太宗李世民命系我手大唐再起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冷王追爱,神医王妃有点坏肥妃霸道,美病王溺爱情深大明小学生带着华夏权谋,横扫异世界美人如玉,史上最强大宋冷妃出逃,陛下快跟上我在唐朝直播破案紫塞秋风穿越大清当王爷之香艳与权谋从县令到称帝!大明,我来了!中世纪崛起飞行员牺牲后的灵魂之旅随波逐游计灭七国,屠遍天下,第一毒士数风流人物刷刷视频,古人说不要停开局从李云龙开始智械战争大婚之日,我的老婆不正常
爱乐书屋搜藏榜:武道凌天大周少卿毒妃重生之杀伐穿越原始之魂三国赵云之子变成了太监也要精忠报国我的公公叫康熙我的草寇人生三国:逐鹿天下,醉卧美人膝不愿长生的徐麟无双世子爷三国开局就让董卓下不来台克跑传记最强帝王养成系统深宫宠爱:小丫头,给本王暖脚大宋之最强纨绔猖狂庶女,邪王赖定小医妃我是大明瓦罐鸡女国公种田一二事执魏红楼之意难平开局长生不老,看遍世间烟火贞观长安小坊正三国,从孙策和周瑜手里抢江东住手啊!汉室不是你这样狂扶的绝佳嫡妻盛世嫡妃(木兰听雨)北宋不南渡锦绣凰途:毒医太子妃红楼春大明:宁愿被人遗忘的大明皇孙从我是特种兵开始签到大明:我朱允熥,监国大明南明:从边境崛起的日不落帝国开局仙剑,古人傻眼了召唤猛将:从乱世流民到君临天下大明:刚穿越的我,忽悠朱棣造反红楼败家子:我贾宝玉,又想纳妾了大明政客神医农女:傲娇夫君,惹不起!大宋天子之从征服水浒开始我的老婆是土匪时空战记:清末新篇章红颜乱,纨绔王爷的宠妃大唐至尊龙帝我麻了:穿越到古代带着狙三国之关平当老大系统派我来抗战大唐我的下人是李世民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
爱乐书屋最新小说:大明:开局被徐家退婚,我炼化十万铁骑太子西上和亲,三年后挥师擒龙招个赘婿冲喜,开局就想给小姐打针?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红楼之庶子风流明1914土豆与均田令:我在大唐当地主男穿女:纯爷们后宫杀到头皮发麻大明:开局炸毁宁远城!穿越大宋:逆转靖康战火燎原:吞丹!灭天狼!风流小医仙,穿越北宋封宰相大谋谋天下嘉庆变法:数据治国重生悍卒:从强制发老婆开始战神:龙族人族混得开手搓大炮养娇妻,怎么就黄袍加身了?皇朝:挟我以令诸侯?朕直接屠你满门!穿越千年的时空之旅饥荒年,我喂养了一个大玄女帝大舜西游记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大乾贵公子大胤商枭开局于谦典韦?这反我造定了!医冠权宦穿越古代,我靠仓库养老婆荒年神医:开局揭榜娶绝色病妻左传游记直播大明:打仗全靠后世企业赞助人在冷宫,带着三千犯妇权倾朝野陛下就是躺赢狗爱搞钱搞事三公子大漠群英传苏定方演义风雪战火哈哈哈,大明太子无敌夺我王位?那我可要称帝了!抗日:我有一艘鱼雷艇爱你老妈,玄武门见十七世纪富二代穿越大景:我靠打猎养活肺痨妻女大唐:灵魂互换,两个李承乾大明:无敌杀神,震惊朱棣汴京风云录那年那景那些人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大明:我朱允熥,请爷爷退位禅让朱雄英:爷爷,我真的不想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