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这次军队改动如此之大,尤其是身为军中唯一侯爵的高立功,他的东北军团实力减少最大,而且一直是他部下的高杰与刘宗敏两人还被调开,另外换了任继荣、刘希元两人担任副军团长,不免让人私下嘀咕,是否皇帝是高家有了防备。

但接下来高一功出任西北军团长,却又让所有人打消了疑问,西北军团比以前的实力还有所增加,帝国的野战军团等于有四成握在高家两兄弟手中,看来皇帝对于自己的妻兄还是信任有加,调换高杰与刘宗敏两人只不过正常换防而已。

军队之后,就是官吏的整改,朝庭决定在蒙古大草原上设立漠北省,在北京之外的整个辽东设东北省,加上又将湖广拆分成湖南、湖北,行政区比大明多了三省,而且在县以下又增加了乡一级,使之大唐的官吏比之大明不可避免的增加了许多。

崇祯时全国的官吏统计只有二万多人,而到了新唐二年,大唐的官吏已经有五万多人,几乎是翻了一倍,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加,预计补齐所有的职位,大唐的官吏人数将会达到十万人。

官员的增加相对于读书人来讲当然是好事,周凤梧等人虽然担心大唐会重现宋朝的冗官冗员情况,但明朝官员太少也是一个事实,近二亿的人口才有二万多官吏,使之基层的权力几乎大半掌握在当地的豪门手中。

这种现象导至许多下级官员无论是收取赋税还是派遣摇役。没有当地豪强地支持简直不能进行,不得已还要委托他们来经手手机访问:wàp.16,可想而知。官府的赋税经他们一道手会舌去多少,崇祯年间的农民起义有一大部分是由于壕强地逼迫而不是官府的逼迫。

有这样一层顾虑官员的增加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何况谁敢强烈反对。如果传了出来。恐怕就会成为读书人地公敌。

唐军一方面增加了官员。另一方面官员地待遇又大幅度地增加,朝庭对官员俸禄的支出也是大幅度上升。

新唐二年,大唐五万官吏预计的俸禄支出将会达到惊人的二千三百万银圆,平均每人的俸禄有四百六十银圆,合银二百三十两,是前明一个县令新俸的五倍。足够瞻养一个十几人地中等人家。不过,既然薪俸如此之高,那象前明的什么冰敬,炭敬、节敬、火耗就统统取消了。

大唐的新俸能有如此之高。那是因为比起前明来并没有数十万宗室需要供养,只是除掉养军,养官,大唐看似天文数字的一亿银圆赋税已去掉了七千四百万,除掉用来修铁路地一千万,教育支出的三百万,实际上只还有一千三百万可以支配。

这些钱有一千万银圆要供给皇室用度,大唐以前并无内库与国库之分,以前皇帝用度都是向户部直接支取,可以说皇帝无内库,也可以说皇帝把国库当成了内库。

这种现象其实很不好,如果皇帝节俭,那当然是好事,朝庭可以把多余的财力投入了各项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地方去。

但万一换了一个奢侈的皇帝,那国库就要遭殃了,而且皇帝的权利如果没有限制的话,十有**会是奢侈而不是节敛,李鸿基想想还是把内库和国库分开为好,所以他直接作出规定,国库收入的一成作为皇室可以支配的收入,如果国库收入增长,那么皇室的收入也会增加,反之,如果国库收入减少,皇室的收入一样减少。

这一成的收入皇帝首先要供养三万近卫军,还需要供养情报部门,剩下的才是皇室自由用度,近卫军的待遇比野战军还有好上几分,普通士兵的军饷每月达到了十块银圆,预计三万近卫军每年的经费将要花掉五百万银圆,而情报部门皇帝从不让别人插手,除了贺珍,贺景两人,谁也不知道皇帝每年会花费多少钱。

文官们对皇帝坚持要自己的名义发给近卫军军费有点难予理解,在他们看来,整个帝国都是皇帝所有,又何必给近卫军的军费单独列算,在李鸿基看来,此举却是再明白不过,近卫军只是作为保护皇帝的私军,既然如此,自然是要由皇帝来发给军费。

至于情报部,李鸿基为了不使自己成为前明皇帝一样,成为一个聋子、瞎子,只是高高在上的一个摆设,更是必须要单独批给经费,只有经费独立了,情报部才能真正独立于官员的系统之外,使之不会与官员勾结欺上瞒下。

情报部们以前的主要责任是获取情报,而贺珍的手下以前还兼任了走私,策反等重任,因此情报部门也有不小的武力,唐军统一全国后,除了对周边国家的监视外,贺珍以前建立的情报网就成了针对内部了,这和贺景的职责构成了重叠,为了避免自己内部的争斗,李鸿基将他全部划成了贺景的手下。

这样一来,贺景的手下也有不小的武力,李鸿基新赋予了他们对于官员贪污,乱权等犯罪行为监督,纠正的权力,不过为了防止情报部们权力过大,李鸿基还是另作了措施,如果有朝庭五品以上官员犯罪,情报部没有单独办案的权力,必须在刑部官员的监督下进行。

皇帝虽然有一千万银圆的支配权,但除掉近卫军和情报部的经费,可以说最多只会剩下二百来万的经费,这个数目看似相对于前明皇帝来讲太少,但前明皇帝要养后妃,宫女,太监近十万人,而大唐皇帝的整个后宫加上侍卫人员才一千多人,可以说基本上还是很宽余。

不过,大臣们对这点也无话可说,皇帝只占国库收入的一成。而以前大明皇帝地内库收入至少要占三四成,甚至万历时内库的收入比国库还高,大明皇帝用钱养太监、宫女。而大唐皇帝则用钱养自己的近卫军,情部报,就此作为定例也是国家之幸事。

最后只剩下三百万银圆。这些钱朝庭将用于兴修水利,道路,救济灾民等事项上,可以说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地,好在工部的经费已经提前几年拨付,否则光工部一年投入到研究的钱就不下五百万银圆,无论如何也不够。

不过,如果有突发事件如大灾。战争,唐军还是有方案应对,唐军在灭明前有将近三千万两银子结余,灭明时又收剿地不少财物。唐军地盈余已达到了四千三百万银,加上历年来收剿各个番王和皇宫中地各种珍宝,如果变卖,换成数亿两银子也不成问题,当然,前题是能够变卖出去。

即使一件不变卖,皇帝也能让四千三百万两的白银铸成近亿银圆的钱财,足够应付任何危急,这只是第一年如此紧张而已,大唐的财力会一年比一年宽松,到了明年,预计将会有一千万银圆以上的钱用于兴修水利、道路、救济灾民等事项上。后年,财政的盈余将会达到二千万银圆。

五年计划地通过,各地向上了发条般忙碌起来,而李鸿基反而轻松下来,每天多在宫中陪着妃嫔,也常常带着两个儿子一起玩耍。

李慧梅已出在两年前出嫁,夫婿是近卫军中的一个骁骑少校名叫张定,当时都是皇后高桂英一手操办,李鸿基尚在外地打仗。

回来后,李鸿基也召见过张定数次,张定曾在商洛军事学校读过书,算是皇帝第三期的门生,是个很优秀的年轻人,李鸿基对他还是很满意。

不过,李慧梅出嫁后,李鸿基更希望有自己地女儿,对于皇帝好不容易待在宫中,后宫中的嫔妃无不希望借此机会赶快怀上皇帝的子嗣,宫中的一些姿色艳丽的女子也想借着机会飞上枝头,变着法希望能够引起皇帝的注意。

大事已成,李鸿基放下心事,倒是颇享受了一段时间的艳福,刘秀秀总算也得到了皇帝的宠爱,被封为修仪,挤入了九嫔中,李鸿基又连着册封了两位妃子,都是由宫中的女官提升上来。

这些本都是皇帝的家事,大臣们却总认为皇帝女人太少,就会导致子嗣太少,一个王朝若是没有优秀的继承人,就会不稳,对于皇帝肯新纳妃子,礼部官员是欣喜若狂,赵良极连忙上书,表示天下已定,希望皇帝恢复前明的选秀制度,让更多的民间女子能够进入皇宫,为皇室开枝散叶。

李鸿基没想到自己偶尔荒唐会惹来这样的麻烦,对他来说,现在的后妃达到了十一人已是太多,对于和自己肌肤之亲的女子,李鸿基实在做不到完全泠漠无情,可是要过问就要投入感情,他又如何有这么多的精力,虽然避免不了贪新鲜,但想到新鲜过后就要毁了一个女子一生,李鸿基还是只得克制自己。拒绝了赵良极的建议,并对宫中的女子也保持一定的距离。

眨眼间已经到了新唐二年的九月份了,汉蒙城已经建好了四年,这个唐军最北端的城市由原先的二千人不到,慢慢的热闹起来,如今城中的常住人口已超到了一万人,他们有一部分是从山西、甘肃等穷地自愿迁移过来的贫民,有一部分是朝庭发配过来的罪犯,当然,还有一部分是附近的牧民。

但无论是迁移过来的汉民,发配过来的罪民,还是本地的牧民,他们现在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汉蒙城的居民。

现在正是秋高马肥,稻谷飘香的季节,所有的居民都兴高采烈,这又是一个丰收的年景,张老六站在自己的稻田里,笑眯眯的望着眼前金黄黄的稻谷,忍不住低下了头,用力的闻着谷香。

再过个数日就可以收割了,眼前有四十多亩地全是张老六的,至少可以打下一百五十多石稻谷,朝庭答应开垦的田地,十年内全部免税,算下来除了全家十口人的口粮,今年至少可以卖出一百二十石稻谷。

据说在陕西,一石粮食可以卖上十个大钱,而这里只能卖上四个大钱加五个铜子,不过,如果将剩余的粮食全部卖掉,一石是四个大钱加五个铜子,那十石就是四十五个大钱,五十个大钱能换一个银币,一百二十石粮食能换不少银币吧。

张老六板着指头算了半天,也没有算清到底能换上多少银币,算了,回去再问问黄秀才,他算帐可是好手。

去年的粮食产量没有这么多,除去剩下的卖了五个银币三十一个大钱,银币可是好东西啊,在这里,两个银币就能买到一头牛。

当初来这里时,每人向朝庭借贷了五石粮食,加上农具,耕牛都是朝庭给的,许多人都忐忑不安,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还清朝庭的债务,哪知第二年一丰收,不但债务全部还清,每家还都吃上了香喷喷的白米饭。

张老六赶紧请黄秀才写信发给老家,叫乡亲们都过来,不要还留在山西这个穷地,许多人还不相信,啥时候农民也能每顿吃个白米饭,还有肉有鱼的日子,在山西,财主的日子也不过如此吧。

张老六对不相信自己的人深为痛恨,他们懂什么,山西旱的要死,地少人多,当然是吃不饱。而这里地多人少,每年四季河流从来没有断过。

这条河据说叫图拉河,里面的鱼肥得很,要吃鱼下去捞就是。至于肉,蒙古人的羊多的是,一石稻谷就能换上一头肥羊,咋就不能吃肉,相信自己的来到这里都过上了好日子,不相信自己,还不相信朝庭的就让他们继续在老家受穷吧。

张老六感到自己有几分幸灾惹祸的感觉,自己分了数几百亩地,如果都能开垦出来,那日子更是没得说,明年加把劲,再多开一点地出来,正当张老六沉静在一片喜悦中时,远处传来了一股巨大的响声将他惊醒,他抬头看去,不由呆了。

前面数十里处象是飘来一片巨大的黑云,马蹄声更是象要将整个大地振动,他想都没有想,暗骂一声:“该死,是北面过来的蒙古人。”

他转身就向城中奔去,得赶快告诉城主大人才对,若不将这些强盗一样的蒙古人赶跑,今年的收成说不定就要让他们毁了。

爱乐书屋推荐阅读:新贞观造反录假崇祯的自我放飞日记随风遗留谁规定海盗不能当大明首辅武侠,开局迎娶王语嫣妃傲天下,王爷为我披战袍开局被老朱绑架,我反手踹他大胯奇异世界奇闻录密战桐城娘子有毒之夫君欲罢不能无敌六王爷大清:第一廉官谍战:芒刺在喉极品假太监重生西晋当太子崛起的家族三国之应谋天下大明:干嘛老朱?我大姨马皇后!三国:从血龙十八骑开始争霸天下九龙夺嫡,废物皇子竟是绝世强龙我在边关契死士!帅教官南唐节度使开局穿成奶娃子御宠腹黑贤妻三国:我和贾诩祸害曹操清客唐太宗李世民命系我手大唐再起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冷王追爱,神医王妃有点坏肥妃霸道,美病王溺爱情深大明小学生带着华夏权谋,横扫异世界美人如玉,史上最强大宋冷妃出逃,陛下快跟上我在唐朝直播破案紫塞秋风穿越大清当王爷之香艳与权谋从县令到称帝!大明,我来了!中世纪崛起飞行员牺牲后的灵魂之旅随波逐游计灭七国,屠遍天下,第一毒士数风流人物刷刷视频,古人说不要停开局从李云龙开始智械战争大婚之日,我的老婆不正常
爱乐书屋搜藏榜:武道凌天大周少卿毒妃重生之杀伐穿越原始之魂三国赵云之子变成了太监也要精忠报国我的公公叫康熙我的草寇人生三国:逐鹿天下,醉卧美人膝不愿长生的徐麟无双世子爷三国开局就让董卓下不来台克跑传记最强帝王养成系统深宫宠爱:小丫头,给本王暖脚大宋之最强纨绔猖狂庶女,邪王赖定小医妃我是大明瓦罐鸡女国公种田一二事执魏红楼之意难平开局长生不老,看遍世间烟火贞观长安小坊正三国,从孙策和周瑜手里抢江东住手啊!汉室不是你这样狂扶的绝佳嫡妻盛世嫡妃(木兰听雨)北宋不南渡锦绣凰途:毒医太子妃红楼春大明:宁愿被人遗忘的大明皇孙从我是特种兵开始签到大明:我朱允熥,监国大明南明:从边境崛起的日不落帝国开局仙剑,古人傻眼了召唤猛将:从乱世流民到君临天下大明:刚穿越的我,忽悠朱棣造反红楼败家子:我贾宝玉,又想纳妾了大明政客神医农女:傲娇夫君,惹不起!大宋天子之从征服水浒开始我的老婆是土匪时空战记:清末新篇章红颜乱,纨绔王爷的宠妃大唐至尊龙帝我麻了:穿越到古代带着狙三国之关平当老大系统派我来抗战大唐我的下人是李世民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
爱乐书屋最新小说:大明:开局被徐家退婚,我炼化十万铁骑太子西上和亲,三年后挥师擒龙招个赘婿冲喜,开局就想给小姐打针?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红楼之庶子风流明1914土豆与均田令:我在大唐当地主男穿女:纯爷们后宫杀到头皮发麻大明:开局炸毁宁远城!穿越大宋:逆转靖康战火燎原:吞丹!灭天狼!风流小医仙,穿越北宋封宰相大谋谋天下嘉庆变法:数据治国重生悍卒:从强制发老婆开始战神:龙族人族混得开手搓大炮养娇妻,怎么就黄袍加身了?皇朝:挟我以令诸侯?朕直接屠你满门!穿越千年的时空之旅饥荒年,我喂养了一个大玄女帝大舜西游记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大乾贵公子大胤商枭开局于谦典韦?这反我造定了!医冠权宦穿越古代,我靠仓库养老婆荒年神医:开局揭榜娶绝色病妻左传游记直播大明:打仗全靠后世企业赞助人在冷宫,带着三千犯妇权倾朝野陛下就是躺赢狗爱搞钱搞事三公子大漠群英传苏定方演义风雪战火哈哈哈,大明太子无敌夺我王位?那我可要称帝了!抗日:我有一艘鱼雷艇爱你老妈,玄武门见十七世纪富二代穿越大景:我靠打猎养活肺痨妻女大唐:灵魂互换,两个李承乾大明:无敌杀神,震惊朱棣汴京风云录那年那景那些人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大明:我朱允熥,请爷爷退位禅让朱雄英:爷爷,我真的不想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