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一百三十章大夏

张轩的事情不过是区区插曲。

罗汝才既然已经下了决心要登基了。向天下人表明争夺天下的雄心壮志。所以登基之事,就要加紧准备了。

“大王受封吴王,新朝可以称吴。”钱谦益说道。

“不行。”罗汝才说道:“决计不行。”罗汝才对当年之事,依旧耿耿于怀,吴王这个封号是李自成封的,而李自成现在就已经成为了罗汝才的阶下囚,还用的他封号,罗汝才当然不愿意了。

张轩说道:“吴国这个国号,偏安之意太浓了。”

现在罗汝才所占据的地方,可以说是吴楚之地了,称吴王倒也货真价实。但是很少有统一天下的,朱元璋是唯一的一个。朱元璋登基之前的封号,也是吴王。但是登基之后,立即将这个封号扔到一边了。

可见他也不喜欢?

“大王出于秦地。”钱谦益说道:“莫不用‘秦。’”

“用‘秦’?”罗汝才沉吟片刻,问张轩说道:“凭之,你觉得怎么样?”

张轩一脸正经说道:“不错。”

不是张轩不想开口说,而是张轩对这上面几乎一脸抓瞎,根本不知道该怎么说话了。在他想来国号,年号什么都是一个符号而已。并不能说明什么,赶紧定下来一个就行了。

罗汝才又想了想,说道:“秦用的太滥了,而且秦太过残暴,喻义不好。换一个。”

钱谦益说道:“陛下属意何号?”

罗汝才来回踱步,说道:“张轩,你说。”

“我说什么啊?”张轩心中一点把握也没有,沉吟一会儿,说道:“莫如夏?”

“夏?”罗汝才心中微微一动说道。

“陛下乃延安人,延安秦汉,属上郡,魏至夏州,乱世之中,又分属大夏,与西夏,故陛下因夏立国,恰如其分,再者,罗氏乃祝融八姓之后。祝融者,夏官也,天以此号以授大王。”钱谦益说道。

这一番话,其中有真有假,钱谦益不过是顺着罗汝才的话说而已。

延安这一段,还算不错。

毕竟延安历史本就是这样的,后世有人称李自成为党项人,就有这方面的原因。

张轩心中一动,暗道:“祝融不是火神吗?”但是这个问题,在他喉咙之中转了一个弯,最后还是咽下去了。

说起来,对于很多古代常识一样的东西,张轩都像是文盲一样,他看钱谦益没有多解释的意思。那就是说在钱谦益看来,这是理所当然,不需要解释的事

情。

不过,还好有一个罗汝才。

罗汝才问道:“祝融不是火神吗?怎么是夏官?”

钱谦益说道:“陛下有所不知。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里面提到的木正即春官,火正即夏官,金正即秋官,水正即冬官。夏官主兵,后以大司马代之。”

罗汝才又问道:“罗氏乃祝融之后?”这一点罗汝才自己都不是很清楚。

钱谦益说道:“周封祝融氏于罗,罗国乃是周之七十二诸侯之一,后亡国,亦曰有南迁于楚,屈原所投之汨罗江,即故罗国所在。”

其实罗氏起源不只是这一段,很多少数民族融入中华,也有改姓为罗的。比如说唐之中有名的罗成,他大抵就是鲜卑族改姓,所谓代郡罗氏。而在明初,也有蒙古将领投诚,改名为罗秉军。也是一端。

其余的更不少。

而且延安之地,地近边塞,历来战乱,罗汝才也不是大族出身,太久远的祖上也就并不足考了。只能远追上古了。

罗汝才听了,说道:“就夏了。”

之前,罗汝才说不错,还有一些敷衍的感觉,而此刻,越看这个夏字,越是喜欢之极。

国号确定之后,救该年号了。

罗汝才说道:“孤读书不多,但是印象最深的,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正是孤之所愿,孤意当以治平为年号。”

张轩沉吟一会儿,说道:“不错。”这个年号寓意非常之好,张轩倒不是纯粹拍罗汝才的马屁。

“可是。”钱谦益说道:“这个年号,之前已经用过?”

“用过了?”罗汝才说道:“那朝的?谁?”

钱谦益说道:“北宋英宗,有四年。”

张轩一听,心中顿时将这个年号给去掉了。

其实年号与前代重复,很多人都弄过这种尴尬的事情,比如明成祖永乐。永乐年号在之前已经用过了,不是一次,东晋时,前凉用过一次,五代时候,南汉有人造反,就是用这个年号,更有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方腊了,他用的也是这个年号。

明成祖也尴尬的很,特地说明,这些都是小国不值一提。

而北宋可是正朔。绝对不能当做看不见的。

罗汝才说道:“钱大人,可用什么备选。”

钱谦益说道:“开国之初,当兴武事,故臣有几个备选,其一就是武兴。”

罗汝才沉思片刻,绝对这个年号不错,但是南边有一个隆武了,只是觉得武兴之意,未

必能压得过隆武。说道:“还有吗?”

钱谦益说道:“陛下起兵,当正天下名分,其二,就是正朔。只是这个年号,元末赵普胜用过,虽然是旋起旋灭。但臣将正年号放在其次。”

罗汝才听了钱谦益正朔的年号,心中一动,立即就有心动的感觉。毕竟就罗汝才本人来说,他觉得他能有如此大的基业,在数年之前,都是想都不敢想的东西。

而今却一一实现了。

心中难免有心虚之意,在他看来,正朔,这个年号实在是太合他的心思了。

只是后来,听了有人用过,还是旋起旋灭,心中顿时不喜了,觉得不吉利。说道:“还有吗?”

钱谦益一时间也没有多想了,说道:“始平如何?”

罗汝才皱起眉头,对始平这个年号,并不是太感冒的,他思量想起,就在正朔,与武兴两个年号之间,徘徊不定,他问道:“武兴这个年号,没有人用过吗?”

“臣敢保证。”钱谦益说道。

在学问之上,钱谦益还是有些自信。

“那兴武?”罗汝才问道。

钱谦益说道:“陛下,您忘记高闯王在凤阳。”

罗汝才一听,心中猛地一动,他想起来了,崇祯八年,高迎祥攻破凤阳,在大伙的吵闹之中,称了古元真龙皇帝,还像模像样的颁布了年号,年号不是别的,就是兴武。

罗汝才顿时觉得武兴这个年号不错,颇有追高闯王之后的感觉。说道:“就是武兴了。”

钱谦益随即敲定了登基之事,确定时间在三月初一,于武昌登基。称国号,夏,年号武兴元年。并改之前年号,以崇祯十六年为,吴王元年,以崇祯十七年为吴王二年,今后书写之中,统统不用崇祯年号,与永昌年号。

之前照旧。

张轩程参与进讨论之中,不过在很多礼节之上。张轩根本没有什么发言权,钱谦益在自己的领域之中,还是做得滴水不漏,动则古礼。言语之间,援引了不知道多少本古书。

张轩在这上面就是一个半文盲,听明白每一个字是什么意思,但是合起来,就让他难以理解起来。

最后干脆不说话了,听钱谦益如何安排。

毕竟不管钱谦益如何安排,钱谦益所有安排落实下去,都是要张轩来做的。这样的大事放在别人身上,罗汝才还不放心的。

隆武元年,永昌二年,顺治二年,紧接着的武兴元年。三月初一,曹营正是加入逐鹿的战场之中。

:。:

爱乐书屋推荐阅读:李二,我真不是你三弟!新贞观造反录假崇祯的自我放飞日记随风遗留谁规定海盗不能当大明首辅武侠,开局迎娶王语嫣妃傲天下,王爷为我披战袍开局被老朱绑架,我反手踹他大胯奇异世界奇闻录密战桐城娘子有毒之夫君欲罢不能无敌六王爷大清:第一廉官谍战:芒刺在喉极品假太监重生西晋当太子崛起的家族三国之应谋天下大明:干嘛老朱?我大姨马皇后!三国:从血龙十八骑开始争霸天下九龙夺嫡,废物皇子竟是绝世强龙我在边关契死士!帅教官南唐节度使开局穿成奶娃子御宠腹黑贤妻三国:我和贾诩祸害曹操清客唐太宗李世民命系我手大唐再起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冷王追爱,神医王妃有点坏肥妃霸道,美病王溺爱情深大明小学生带着华夏权谋,横扫异世界美人如玉,史上最强大宋冷妃出逃,陛下快跟上我在唐朝直播破案紫塞秋风穿越大清当王爷之香艳与权谋从县令到称帝!大明,我来了!中世纪崛起飞行员牺牲后的灵魂之旅随波逐游计灭七国,屠遍天下,第一毒士数风流人物刷刷视频,古人说不要停开局从李云龙开始智械战争
爱乐书屋搜藏榜:武道凌天大周少卿毒妃重生之杀伐穿越原始之魂三国赵云之子变成了太监也要精忠报国我的公公叫康熙我的草寇人生三国:逐鹿天下,醉卧美人膝不愿长生的徐麟无双世子爷三国开局就让董卓下不来台克跑传记最强帝王养成系统深宫宠爱:小丫头,给本王暖脚大宋之最强纨绔猖狂庶女,邪王赖定小医妃我是大明瓦罐鸡女国公种田一二事执魏红楼之意难平开局长生不老,看遍世间烟火贞观长安小坊正三国,从孙策和周瑜手里抢江东住手啊!汉室不是你这样狂扶的绝佳嫡妻盛世嫡妃(木兰听雨)北宋不南渡锦绣凰途:毒医太子妃红楼春大明:宁愿被人遗忘的大明皇孙从我是特种兵开始签到大明:我朱允熥,监国大明南明:从边境崛起的日不落帝国开局仙剑,古人傻眼了召唤猛将:从乱世流民到君临天下大明:刚穿越的我,忽悠朱棣造反红楼败家子:我贾宝玉,又想纳妾了大明政客神医农女:傲娇夫君,惹不起!大宋天子之从征服水浒开始我的老婆是土匪时空战记:清末新篇章红颜乱,纨绔王爷的宠妃大唐至尊龙帝我麻了:穿越到古代带着狙三国之关平当老大系统派我来抗战大唐我的下人是李世民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
爱乐书屋最新小说:大舜西游记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大乾贵公子大胤商枭开局于谦典韦?这反我造定了!医冠权宦穿越古代,我靠仓库养老婆荒年神医:开局揭榜娶绝色病妻左传游记直播大明:打仗全靠后世企业赞助人在冷宫,带着三千犯妇权倾朝野陛下就是躺赢狗爱搞钱搞事三公子大漠群英传苏定方演义风雪战火哈哈哈,大明太子无敌夺我王位?那我可要称帝了!抗日:我有一艘鱼雷艇爱你老妈,玄武门见十七世纪富二代穿越大景:我靠打猎养活肺痨妻女大唐:灵魂互换,两个李承乾大明:无敌杀神,震惊朱棣汴京风云录那年那景那些人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大明:我朱允熥,请爷爷退位禅让朱雄英:爷爷,我真的不想当皇帝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天幕:我规划了秦皇汉武的死法!1853用炮火检验真理梗王饶命穿越净事房,咱家可是有系统的男人带着武库回明末爱情江山朕都要穿越古代:我靠打猎养活美娇妻!大明:朱棣求我登基,我保老朱家长存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大宁疯王:我让未婚妻亲爹跪碎膝盖骨大禹逍遥王爷万界交易,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红楼之阅尽十二钗嫂嫂借我五百两,我当个锦衣卫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人在古代,每天直播整活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拆现代快递玩转古代人生奋斗在嘉靖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