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林子明白张珏的思路。

简单来说,张珏水战打不过刘整,想引诱刘整进入关中来打。

丢掉合阳大营干系太大,林子作为李瑕的心腹,实在是有些不知能不能信得过张珏。偏李瑕确实说的是由张珏全权指挥。

他也只能听令行事,同时派快马往武关通禀李瑕。

军情司探马行进飞快,换马不换人,两日即过蓝田、商州,至武关。

但武关的情景却是叫他们有些吃惊。

“什么?郡王还未回师?”

从武关城楼上向南望去,隐隐还能望到有蒙军的旗帜……

~~

一张地图上,“武关”二字被人用毛笔圈了一下。

随后,又圈了“延安府”与“巩昌府”这两个地名。

“关中可以打,但得是四面齐攻。史帅攻打武关、杨大渊攻延安府、阿术元帅攻巩昌,我们来攻宋军合阳大营,如此一来则关中必克。”

赶到吴王渡来为刘整传递情报的正是解州世侯仪叔安,已将各路的消息汇总过来。

“史帅已与宋军在南阳交锋,待击败宋军,即攻打武关;我们已经派人通知杨大渊从孟门津渡河,一个月内,必定攻到延安府;而陇西路远,联络还需时日,但阿术元帅自能把握战机。”

“好!”刘整道:“那便等武关情报送来,我等即可杀入关中。”

“为何还要等武关情报?”

“万一关中犹有宋军精锐,我等孤军深入,却无援兵,容易给了敌手各个攻破之机。”

“错了。”

仪叔安断言了一句,指着地图,已开始滔滔不绝。

“李瑕确实是想要各个击破,故而,他不惜亲领骑兵,吸引河洛兵力至邓州,与吕文焕合击董文用所部兵马。

史帅正是识破了他这个目的,宁可暂时不攻李璮,只好先支援董文用。正是为了挫败李瑕各个击破的战略。

李瑕却是决心要歼灭河洛兵马,预料到史帅会去支援,遂让张珏领关中主力出武关。如今南阳正在大战,我们该及早攻关中,为史帅牵制敌兵。

否则,才是给了宋军先击破史帅所部的机会啊!”

仪叔安说得确实像是很有道理,堂中诸将听了,已是纷纷点头不已。

刘整沉默了一会,道:“但,如果李瑕这‘各个击破’的战略,不是为了先歼灭河洛兵马,而是以疑兵之计,先歼灭我,又如何是好?须知,史帅、董将军于南阳作战,并无覆灭之危。而我一旦出兵,乃是敌境作战。”

“刘帅已攻下夏阳渡,犹以为是疑兵之计?”仪叔安掷地有声,又道:“李瑕、张珏就在南阳,如何有假?!”

“我没有‘以为’什么,是否疑兵,我并非断言。然为将者,未虑胜,先虑败,故可百战不殆,时机未至,何必急于擅入敌境……”

仪叔安大怒,叱道:“刘整!你对大蒙古国到底有几分忠心?!”

相比之下,阿合马待刘整就客气得多,从来都是和颜悦色地请教军务。

但,仪叔安此时表明的,又何尝不是阿合马的态度?

否则,难道还要阿合马亲自过来,再次和颜悦色地请教一番?

这道理仪叔安懂,所以敢对刘整如此大发雷霆。

而刘整虽于兵事上才华横溢,却偏偏不懂这其中的弯弯绕绕,已拍案怒喝道:“仪叔安!仗是我打的,不需要你这缩着脑袋躲在后方的废物聒噪!”

“好!”

仪叔安抬手一指,道:“万一李瑕与张珏击败史帅,只看你这反复无常之辈担不担得起这等大罪!”

……

次日,阿合马又遣人给刘整送来了军需。

作为大蒙古国“成都府路都元帅”,刘整并无实际的地盘养兵,确实只能仰仗阿合马。

也必须是要打仗,刘整才能扩军,才能有前程地位,才配与阿合马分润利益。

因此,当被问起与仪叔安之间的过节,刘整摆摆手表示无妨。

他这辈子走到哪里都容易惹得同僚嫉妒,也是习以为常了。

刘整虽不喜仪叔安对自己指手划脚,但这日领了军需,转念一想,却也认为那番话确实有些道理。

于是重新推算了南阳之事。

目前为止,连史天泽都认为关中主力就在南阳,那看来真是如此了?

若非关中主力真去支援李瑕了,这半个多月过去,史天泽早该歼灭李瑕才是……

“那这样,我先攻宋军大营,在西岸占下据点,再观各方态势,看是否全力出兵,如何?”刘整道:“我亦想攻下关中,但需稳妥行事。”

~~

李瑕确实想要各个击破。

目前为止,他的策略是奏效的。

他已经把河洛兵马对潼关虎视眈眈的压力化解。

反过来,现在是他与吕文焕合作,对南阳形成了兵力压迫。

可当战略用完,实力的差距显现出来,他就没那么顺了。

刘整太谨慎,并未立即中计,到现在还没被引到关中。

而史天泽也没有急着去山东平叛,还在坐镇南阳,不让李瑕对董家形成兵力优势。

史天泽的战略意图是“你既然调关中主力来了,我不与你正面交战,我紧紧咬着你,抢占你回武关的道路,消耗你的粮草、士气,一点点拖垮你。”

至此,李瑕的策略反而有些像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因为战略能做到的,只能是让他掌握一部分的主动权而已。

要想真正有战果,还得靠实力来拿。

还得靠打。

刘整若不入瓮,那就打一打董文用、董文忠,甚至是史天泽。

给蒙军造成“南阳防备吃力”的假象,逼刘整入瓮。

否则李瑕的战略就落不到实处。

问题在于不好打……

李瑕麾下的兵马分为三个部分,其中,昝万寿的带来的五千民壮是从汉中带来的,本该驻守石泉、汉阴、安康等地;刘元振带来的四千人本该是蓝田、商州的驻军。

这九千人勉强能造出两万余人的声势,但远没有关中主力的战力。

一群没磨合过的民壮、新兵,在南阳这种敌境与史家、董家作战,基本没有胜机。

于是,李瑕几次作势攻打南阳府城,气势做足之后,逼得史天泽加强防备南阳府城。

之后,李瑕又作出“想不到你史天泽不去山东”的架势,向北撤离,一路上让士卒保持迎战的状态。<.

一副“不想打攻城,要么你出来野战,不然我先撤回武关了”的样子。

总之是维持着嚣张姿态,其实是一点点缩回家门口,并默默寻找战机。

打仗,有时确如刘金锁所言,与街头斗殴相似……

~~

关中与南阳的交界在武关,武关以北是李瑕的地盘。

而从武关道南下,有两条路。

西面一条是汉驿道,沿丹江而下,出山道可抵南阳盆地,往邓州亦可,往南阳亦可;东面一条是唐武关道,经商南、西峡,直抵南阳府城。

换句话说,两条山道是从芈月山左边走还是右边走的区别。

五月初十,李瑕率军行至芈月山下,与史天泽部遭遇。

战事已不可避免。

这一战,李瑕若胜,即可继续贯彻他的战略,造成关中主力威逼南阳的假象,逼刘整出兵关中,为南阳解围,让张珏一口吃掉。

李瑕若败,则史天泽立即知道他带来的都是疑兵,而武关、商州等地空虚的情报也会被蒙军得知,到时蒙军猛攻武关,关中便守不住……

爱乐书屋推荐阅读:新贞观造反录假崇祯的自我放飞日记随风遗留谁规定海盗不能当大明首辅武侠,开局迎娶王语嫣妃傲天下,王爷为我披战袍开局被老朱绑架,我反手踹他大胯奇异世界奇闻录娘子有毒之夫君欲罢不能无敌六王爷大清:第一廉官谍战:芒刺在喉极品假太监重生西晋当太子崛起的家族三国之应谋天下大明:干嘛老朱?我大姨马皇后!三国:从血龙十八骑开始争霸天下九龙夺嫡,废物皇子竟是绝世强龙我在边关契死士!帅教官开局穿成奶娃子御宠腹黑贤妻三国:我和贾诩祸害曹操清客唐太宗李世民命系我手大唐再起冷王追爱,神医王妃有点坏肥妃霸道,美病王溺爱情深大明小学生带着华夏权谋,横扫异世界美人如玉,史上最强大宋冷妃出逃,陛下快跟上紫塞秋风穿越大清当王爷之香艳与权谋从县令到称帝!大明,我来了!中世纪崛起飞行员牺牲后的灵魂之旅随波逐游计灭七国,屠遍天下,第一毒士数风流人物刷刷视频,古人说不要停开局从李云龙开始智械战争大婚之日,我的老婆不正常南明义军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龙吟壮歌绿罗也是罗马
爱乐书屋搜藏榜:武道凌天大周少卿毒妃重生之杀伐穿越原始之魂三国赵云之子变成了太监也要精忠报国我的公公叫康熙我的草寇人生三国:逐鹿天下,醉卧美人膝不愿长生的徐麟无双世子爷三国开局就让董卓下不来台克跑传记最强帝王养成系统深宫宠爱:小丫头,给本王暖脚大宋之最强纨绔猖狂庶女,邪王赖定小医妃我是大明瓦罐鸡女国公种田一二事执魏红楼之意难平开局长生不老,看遍世间烟火贞观长安小坊正三国,从孙策和周瑜手里抢江东住手啊!汉室不是你这样狂扶的绝佳嫡妻盛世嫡妃(木兰听雨)北宋不南渡锦绣凰途:毒医太子妃红楼春大明:宁愿被人遗忘的大明皇孙从我是特种兵开始签到大明:我朱允熥,监国大明南明:从边境崛起的日不落帝国开局仙剑,古人傻眼了召唤猛将:从乱世流民到君临天下大明:刚穿越的我,忽悠朱棣造反红楼败家子:我贾宝玉,又想纳妾了大明政客神医农女:傲娇夫君,惹不起!大宋天子之从征服水浒开始我的老婆是土匪时空战记:清末新篇章红颜乱,纨绔王爷的宠妃大唐至尊龙帝我麻了:穿越到古代带着狙三国之关平当老大系统派我来抗战大唐我的下人是李世民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
爱乐书屋最新小说:重生回到家破人亡前,从赎罪开始短视频:给古人亿点点红色震撼!狗肉换江山:创业吧!刘邦三国野史!三国伏生志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寒门科举小懒娃大乾边关一小卒乱世称王:为嫂逆袭逐鹿中原开局造反,先杀皇太孙我穿越来有八十万王军不过分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老陈家祖地冒烟出状元了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寒门小郎中太子妃今天又在演我!逐我出族?反手医圣震惊朝野!我在美利坚当兵王乱世枭雄,打猎养老婆开始启龙图:我在敌国当皇夫摄政王红楼:混在锦衣卫里财色兼收放弃出轨长公主,改选青梅世家女女帝爱上胖流氓汉节我就上山打个猎,你让我争霸天下?手握十万精兵被赐死,叫朕如何是好?驸马威武:从卑微面首到一品皇夫诗临天下:七王子的科技降维战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一来开无敌挂大乾杀猪匠大唐最强太子:开局怒怼李世民废物皇子开局拒绝系统大乾:逍遥皇太子花屋湘军传奇天幕:刷朱棣自白,老朱红温了!朕都要殡天了,你叫我赢在起跑线?娶个前朝公主,让我复国吗?穿越三国当吕布我全点了谋略太子城传奇穿越古代儿孙满堂白话三国志穿越大乾:从打猎喂饱老婆开始至尊文抄公:我在古代当书生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东周策侯府庶子:最强锦衣卫,只手遮天!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