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这也还没有到一点都不能活动的地步,所以做个饭吃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再说了,乡下的娃子,5.6岁就开始学习做饭。
他们都十来岁了,做个饭应该还是可以的。
大雪整整下了一个冬天,有的时候连门都开不了。
唐芊芊一点不受这些大雪的限制,隔上几天还是会去山里喂一下野猪。
有着唐芊芊经常投喂,这些野猪都比以前温驯了很多。
因为唐芊芊经常让空间里的植物喂野猪,山里的一些食草动物闻到气味儿,也闯进了山谷里。
唐芊芊没有驱赶它们,反而拿出来了更多的食物喂它们。
这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都送上门来了,不拿捏住岂不是傻子?
齐秋收作为大队长隔上一个月,就会关心一下村民家的房子结不结实,
粮食够不够吃,柴火够不够烧?
生病的人有没有药吃?
他实在是害怕自己大队里的人出现问题。
因为刚在大雪看来没几天之后,他们这些大队长去公社开会。
听说有好几个大队里因为大雪压塌房子,死了很多人。
几个大队的大队长被社长骂的狗血喷头,连大队长的职务都直接被撸了。
死人最多的那个大队的大队长还被关押了半个月。
以他们这些大队长每天都战战兢兢的,生怕自己的大队里死人。
过年的时候,唐芊芊看着自己系统仓库里系统给的年礼她就头疼。
她觉得系统一直是把自己当做小孩子在哄。
每年的年底都是一些零食,饮料,水果之类的东西。
若是在20年之后,她还可以大大方方的拿出来使用。
可是在这个60年代初,让她怎么拿出来吃,只能每天干看着。
好在自己家里现在人口少,冬至一个从末世来的人不懂这个世界的规则。
齐秋水这是一个大憨憨,忽悠她两句,她就忘记了。
就像现在,齐秋水抱着一盘子薯片吃的正开心。
她也是问过唐芊芊这薯片是哪里来的?
唐芊芊忽悠她这薯片是自己用油炸的之后齐秋水就没有再问。
冬至只管这东西好不好吃?
从来不管这些东西是哪里来的。
大年初一,唐芊芊给齐秋水和冬至一人封了一个红包。
一个红包里面2块钱。
这红包的母女两人都笑弯了眼。
齐秋水还抱着冬至去给村里的长辈们拜了年。
虽然他们没有红包给,但齐秋水母女俩也不介意。
过年要的就是一个氛围,有没有红包她俩都不甚在意。
一个对于钱还没有什么概念。
因为冬至在末世的时候都不曾花过钱。
想要什么东西,直接抢就可以了。
而齐秋水因为经常在黑市交易,所以她的手里也不缺钱。
新年过后,大雪停了,只是还没等地上的雪融化完,天上又开始纷纷扬扬地下起了大雪。
这一场雪,差不多下了十来天才停。
因为冬天的这两场大雪,村民们都非常期待今年春耕能够早日到来。
春天终于在大家的期待下来临,这两年因为灾荒,很多的粮食连粮种都已经被吃光了。
但是齐庄有红薯,有土豆,只要再去买些稻种和玉米种子就行。
因为冬天下的那两场大雪,不仅田里灌满了水,就是河和水井里都是满满的水。
村民们开开心心的开始了春耕,唐芊芊的心里却有点惆怅。
洪水,旱灾,雪灾,不知道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
唐芊芊有点担心会不会是蝗灾,所以唐芊芊打算让齐秋收建议大家养鸭子,或许利用大队的名义养鸭子。
鸭子可是好东西,唐芊芊至今为止还很喜欢吃烤鸭。
鸭蛋也很好吃,咸鸭蛋,皮蛋,都很好吃。
大家白天要忙活春耕,唐芊芊趁着夜色去了齐秋收家。
齐秋收原本还很开心今年终于可以下种了,可是唐芊芊来到他家一句话就让齐秋收白了脸。
“九婶儿,你可不要吓我,如果真的有蝗灾,咱们这些人该怎么活?”
唐芊芊把从古至今闹灾过后的事给齐秋收讲解了一遍。
马老太太听了唐芊芊的话,频频点头。
唐芊芊的话说的很对,这些事她年轻的时候也听说过。
的确在干旱过后有可能会闹蝗灾。
齐秋收现在很着急。
“九婶儿,那现在怎么办?”
唐芊芊坐直了身体。
“我的建议是多养鸭子和鸡,它们是消灭蝗虫的好帮手。
而且鸡和鸭哪里可以卖肉还能产蛋,即便是没有蝗灾,养了这些东西也不会亏。”
齐秋收还是特别的纠结,现在这个年月饥荒都还没有过完。
哪里来多余的粮食喂鸡和鸭?
还有鸡鸭苗从哪里来?
这每一样,都让他头痛不已。
唐芊芊看着齐秋收那愁眉苦脸的样子,就知道他想的是什么。
“鸡鸭苗我可以帮忙找来,等鸡鸭有产出的时候,让他们用鸡鸭蛋还我就行。
至于喂什么,用米糠拌野菜,或者是蚯蚓,而且这些活小孩子们都能做。”
齐秋收知道一点齐秋水可能去过黑市,不然她们家的日子也不会过这么好过。
想了许久之后,齐秋收决定先把大队的人叫来开开会。
若是他们不愿意养鸡鸭,那就以大队的名义养。
而且九婶儿说的对,若是没有防灾的话,这些鸡鸭也不会白养。
不管是卖蛋还是卖肉,都是一个很好的进项。
在百忙之际,齐秋收把村民们都叫到一起开了一个会议。
大家听了齐秋收的话,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养,因为养这些东西需要粮食。
他们自己吃都不够,哪里来的粮食喂鸡呀?
有一小部分人则是想着这些鸡鸭蛋都可以换钱。
而且他们一已经两年没有吃过肉了,要是自家养了鸡鸭也能吃上肉。
大队长不是说了嘛!
蚯蚓也是可以用来喂鸡的,到时候让自己家的孩子少玩一会儿,多去挖点蚯蚓和野菜就成。
最后一个大队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愿意养鸡鸭。
还好齐秋收见养鸡鸭的人太少,怕真闹蝗灾了,这几只鸡鸭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