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律师这条道路上,陆远遇到过挫折,也经历过迷茫。但他始终相信,只要心中有正义,手中有法律,就一定能在黑暗中找到光明。而他,也将继续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为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撑起一片公平与正义的天空。
鉴宝奇谭盛夏的阳光炙烤着潘家园的青石板路,秦昭蹲在摊位前,手指轻轻摩挲着一个看似普通的青花小碗。摊主是个满脸横肉的中年男人,正眯着眼睛打量他:“小伙子,这可是正宗的明代民窑青花,给你算便宜点,八千!”秦昭嘴角微微上扬,放下碗站起身:“老板,这碗仿得倒是用心,可惜底足的胎质不对,釉色也太新。要说年份,最多也就十年。”“你懂什么!”摊主脸色一变,“不懂就别乱说,坏我生意!”就在这时,一个清脆的声音传来:“这位小哥说得没错。”秦昭转头,看到一个身着淡蓝色旗袍的年轻女子,她手中拿着放大镜,正仔细观察着摊位上的另一件瓷器,“老板,你这摊位上的东西,十有八九都是赝品。”摊主恼羞成怒:“你们两个小毛孩,合起伙来砸我场子是不是?”他撸起袖子,作势要动手。“怎么回事?”人群外传来一声喝问。几个市场管理人员挤进人群,摊主见状,骂骂咧咧地收拾东西离开了。“多谢姑娘解围。”秦昭朝女子拱了拱手。女子摘下墨镜,露出一双明亮的眼睛:“我叫林知夏,林家古玩店的。刚才看你鉴宝的手法,很是专业,不知师从何人?”秦昭眼神暗了暗:“我自幼在这潘家园长大,跟着各位前辈学了些皮毛。”实际上,他的鉴宝天赋来自于失踪多年的父亲。记忆中,父亲总是抱着一本泛黄的古籍,教他辨别古董的真伪,可在他十岁那年,父亲却突然消失了,只留下那个神秘的古籍。林知夏似乎看出了他的不愿多说,也不追问:“既然如此,有没有兴趣来我们林家古玩店?我们最近在筹备一场古董拍卖会,正缺人手。”秦昭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答应了。能接触到更多的古董,也许能找到关于父亲的线索。林家古玩店位于京城最繁华的商业街,店面装修得古色古香。秦昭跟着林知夏走进店里,立刻被琳琅满目的古董吸引住了。商周的青铜器、唐宋的瓷器、明清的字画,每一件都价值连城。“这些都是准备拍卖的藏品?”秦昭问道。“没错。”林知夏点头,“不过,其中有几件我们还不能确定真伪,需要进一步鉴定。”她从保险柜里取出一个锦盒,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一个小巧的汝窑笔洗,天青色的釉面温润如玉,“这是一位神秘卖家送来的,说是失传已久的北宋汝窑珍品。”秦昭屏住呼吸,拿起放大镜仔细观察。笔洗的造型、釉色、开片都十分逼真,但当他看到底部的款识时,心中突然一动。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微型手电筒,对着款识照射,只见上面隐隐浮现出一些不规则的纹路。“这是......”林知夏凑过来。“赝品。”秦昭放下手电筒,“北宋汝窑笔洗的款识是刻上去的,而这个是用现代激光技术伪造的。在特定光线下,能看到激光雕刻的痕迹。”林知夏惊讶地看着他:“你竟然连这个都知道?我研究了三天,都没发现问题。”秦昭笑了笑,没有解释。他从小就对光线和纹路特别敏感,这也是他鉴宝的独特方法之一。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第二天,那个神秘卖家找上门来,身后还跟着几个彪形大汉。“听说你们说我的笔洗是假的?”卖家阴沉着脸,“今天要是不给我个说法,这店就别想开了!”林知夏正要说话,秦昭却抢先一步:“我们自然有证据。”他拿出手电筒,当着众人的面展示了笔洗上的激光痕迹,“而且,据我所知,真正的北宋汝窑笔洗,应该在故宫博物院。”卖家脸色一变,冷哼一声:“算你们狠!”说完,带着人离开了。这件事让林知夏对秦昭刮目相看,也让他在林家古玩店站稳了脚跟。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在古董行业,真假难辨,稍有不慎,就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接下来的日子里,秦昭又参与鉴定了许多古董。有一次,他们收到了一对唐代的金银香囊,做工精美,纹饰繁复,一看就是稀世珍宝。但秦昭却发现,香囊上的鎏金层有些异常。“知夏,你看这个鎏金层,颜色过于鲜艳,而且厚度不均匀。”秦昭指着香囊说,“唐代的鎏金工艺虽然发达,但绝不可能做到如此完美。我怀疑,这是现代仿品。”林知夏皱着眉头:“可是,这对香囊的材质和造型都符合唐代特征,而且还有专家的鉴定证书。”“鉴定证书也可以伪造。”秦昭说,“我们需要进一步检测。”他们将香囊送到专业的检测机构,结果证实了秦昭的猜测。这对香囊确实是现代仿品,所用的材质是现代合金,鎏金也是用化学方法镀上去的。这件事在古董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原来,这是一个造假团伙精心策划的骗局,他们专门伪造珍贵古董,再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市场。而秦昭的鉴定,揭穿了他们的阴谋。然而,秦昭的行为也惹恼了造假团伙。一天晚上,他在回家的路上遭到了袭击。幸好林知夏不放心他,偷偷跟在后面,及时报了警,才让他逃过一劫。“秦昭,你太危险了。”林知夏担心地说,“那些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你还是放弃吧。”秦昭摇摇头:“我不能放弃。我父亲失踪前,正在调查一个庞大的古董造假集团。我怀疑,这一切都和他们有关。我一定要找到真相,为父亲讨回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