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石问路,不追不放,折中取线,以案进仕\"这十六字方针,是十分烧脑的决策思维。这十六字方针既是相互独立,又是相互递进、相互包容的策略,它的奥妙之处在于,既不停止案件的调查,让周春风抓住自己无能为力、没有成果的小辫子,又视情况决定案件调查的深度与广度,再以专案组组长的身份为契机,以案件的调查为筹码,为自己的下一步提拔创造\"必须\"的条件。
这不仅是秦洲高智商的表现,更是他智慧的体现。
这十六字方针,概括起来就是:
首先拿一些不痛不痒的证据当成敲门砖,以此来试探周春风的态度。这些证据既不涉及深层次问题,也不涉及高官,但又是实实在在的,明摆着的确凿证据,可以不捡起来,但绝对扔不掉。如果周春风对案件的调查很有决心,明确要求对案件彻查到底,不管涉及到谁。那就说明田水军案件背后的人根本就没有触及周春风,那他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所有的证据和阶段性成果向周春风报告,寻求他的大力支持,放手把案件彻查下去。
如果周春风没有明确的态度,妞妞妮妮,做一些不痛不痒的指示或批示,那就说明田水军案件后面的人已经扯上了周春风的关系。这个时候就要小心谨慎了。
这就是\"投石问路\"。
\"不追不放\",就是,如果对案件没有调查是对人民不负责任的,也体现不了自己这么长时间的努力,和所取得成效,那么,查是必须的。但是,如果对案件继续进行调查,又得罪不起周春风。
这个时候,秦洲想到的是,既不停止查办案件,又把案件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也就是既不追查到底,也不放弃案件的调查。这就是\"不追不放\"的方针。
如果周春风决心很大,要求把案件彻查到底,那下面还有的八个字方针就自然作废,继续大力大胆的查下去就是了。
如果田水军案件背后的人确实钩挂到了周春风那里,那么周春风一定会表现的决心不够大,态度不够明确,或做出一些暗示性的批示和指示。那么这个案件就会处于两难的境地,查是错,不查也是错。
于是,秦洲想到的\"折中取线\"的方针,便是他智慧的升华。
他想到以专案组的名义,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向周春风做阶段性工作情况的报告,同时,自己亲自带着这份报告送给周春风,并做口头汇报。
书面报告要严谨,成效要明显,态度要坚决。内容要体现三点,一是集中体现阶段性工作的成果,以体现自己的工作成效。二是再提交更多的证据,延伸更长的证据链,嫌疑的范围与层次更广更高点,让周春风感觉到很有压力,不查不行。三是要措辞强烈,一定要把案件严重性说的透彻,一定要表达对案件一查到底的信心与决心。然后,在口头汇报中,给周春风提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那就是划一条线:(1)为了稳定羌州的经济环境,对那些税收比较多,对羌州财政贡献比较大的大企业,暂时先放到一边;(2)为了稳定羌州的政治环境,对羌州党政副厅级以上的官员,暂时先放一边。这样子,羌州班子的人员没有人落马,以周春风为首的河西省委没有责任;焉之山集团没有被追查,周春风算是好事办完了,面子也有了。这样子,既体现了自己的工作成效,又在一定范围以内净化了羌州市的政治与经济环境,给老百姓一个面上的交代;既让那一些涉及到案件但没有落马的羌州厅官们对自己感恩戴德,又不给周春风带来任何的为难与压力。这样,对于周春风来说,他肯定会想:至于桌面上的那一些确凿的证据,以及后面有可能牵涉到的人与企业,这些东西,以后有没有人继续追查,要不要继续追查,那是以后省委书记考虑的事,至于周春风,他算是案件也办了,好事也做到位了。
最后一个\"以案进仕″的方针便是秦洲智慧的精华。
金家庄兼任龙州市委书记,省委里面缺了一个专职副书记。据秦洲得到的可靠消息,省委常委、秘书长可能要转任为省委专职副书记。
那省委常委,秘书长会由谁来担任呢?正常情况下是由副省长转任,因为省委秘书长毕竟是省委常委。
这样,省政府里面就少了一个副省长。
虽然只是一个人的调整,但其实涉及到三个位置。哪一个位置最适合自己?秦洲瞄准了一个最均衡、最切合实际的位置。
自己仅仅是省政府的秘书长,一步到位任省委副书记是不可能的。
那么,在省委秘书长与副省长之间,以自己省政府秘书长的身份去跑,省委秘书长的可能性反而更大。
于是,他就思考出了实现自己目标的第四个方针:以案进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