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晃过去了三天,眼瞅着到了赴县令夫人约的日子。
王雪也在这段时间,置办了一个占地三百亩的小农庄。
田地并没有租出去,而是打算自己留着种。
这个时代的劳动力不值钱,多种点粮食,拿到他们的世界,能换不少好东西。
这个年代的古董字画价格很便宜,多买一些囤起来,等到盛世来临,再将之卖出去,绝对能大赚一笔。
这样倒买倒卖,甚至比在外面风吹日晒创业挣的更多。
“嫂子,你收拾好了吗?”
已经打扮完的张建芳找到了王雪,外面的马车已经等着了,只要她们两人收拾完,就可以立即出发。
“走吧,咱们去看看县令夫人有什么吩咐?”
两人准备好以后,就直奔县衙后院。
已经有不少南城的夫人小姐提前到达,王雪她们到的时候,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大概上午9:30左右,宴会才正式开始。
她们这才看到了南城的县令夫人,对方是一个雍容华贵,且很和气的女人。
在跟南城众夫人打过招呼以后,才来到了王雪她们身边。
“欢迎你们在南城落户,我们南城山美水美人也和气,二位来我们南城,真是选对地方了。”
县令夫人带着两人,在花丛中穿梭。
这些花卉,都是县令夫人花大代价买来的。
还有一些其他府上,搬来的观赏花卉。
等宴会结束以后,还得送回去。
不过不得不说,县衙的花园是真的漂亮。
百花齐放,蝴蝶争艳。
满院子都是自然散发出来的芬芳。
“这不多亏了县令大人治理有方,南城的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我跟我家妹子,才能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
县令夫人对她们另眼相看,肯定是有所图谋,王雪自然极尽恭维想要打好关系。
花花轿子人抬人,多说点好话肯定没错。
“官人一向清正廉明,为了南城百姓兢兢业业,不过这都是他分内之事,只要南城的百姓过得好,我们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一说起自家大人,县令夫人便满脸笑容。
她家大人爱民如子,南城百姓谁人不夸!
不过好话谁不愿意听,见王雪说话好听,县令夫人对她越发和善。
“近日听说,你们拿出那叫做雪花膏的东西,对皮肤非常有用。”
“有人在用了你们的雪花膏之后,不仅皮肤变得好了,而且还白了一些。”
“不知你们那雪花膏可还有?”
王雪早就料到,县令夫人叫她们来,肯定是因为雪花膏的事。
“雪花膏的制作不易,所以分量并不多。”
“之前因为缺钱卖了一些,如今还剩下几瓶。”
“夫人,我们这里除了雪花膏之外还有水乳。”
“如果能够配套使用,效果会更好。”
“这次前来赴会,我们专门为夫人带了一套。”
王雪说着,对着张建芳示意了一下。
对方很快就取出了提前准备好的礼物,那是一整套的化妆品。
听说是来自国外,两人好不容易才从友谊商店买来的。
除了水乳霜之外,还专门给配了口红。
这一整套下来价格不菲,不过用来打通关系效果也最佳。
果然,那县令夫人迫不及待的就打开了包装,查看起了里面漂亮的玻璃瓶。
“这是琉璃瓶?”
“究竟是什么人这么奢侈,用琉璃瓶盛放化妆品?”
县令夫人惊叹地看着那漂亮的玻璃瓶,即便里面的化妆品用完了,还可以继续投放胭脂。
这瓶子又不会坏,可以反复利用。
就算哪天不想要了,也能拿出去卖,价格绝对不菲。
县令夫人知道二人是想要讨好她,以求在南城,能够有人庇护。
“两位的礼物着实贵重,这样……”
县令夫人从身上取下一块玉佩,递给了王雪。
“若是以后遇到麻烦,可持此玉佩来寻我。”
“只要我能帮上忙的,绝不推脱。”
女人之间,最好的拉拢手段就是美与食。
好看的和好吃的,永远是必杀技。
三人聊得很开心,不过县令夫人还得招待其他客人,与二人聊了一会儿就离开了。
同时与王雪她们定下了十瓶雪花膏的订单,于半个月后交易。
听说是要拿去送礼,县令夫人没有明说,她们也是从别人那里听了一耳朵。
不过好在顺利的结束了宴会,两人全程都没吃什么东西,回到家里早就饿了。
二人也没委屈自己,让云娘给做了好多美食。
吃饱喝足以后,继续忙碌事业。
时间一晃过去了两个月, 二人每日奔波于古代世界和现实世界之中,虽然很辛苦,但收获也是巨大的。
这不,两人花钱在镇上买了个工作。
刚办理完入职手续,又在镇上租了间院子。
准备回家把行李收拾一下,以后就住到镇上去。
这样村里人看不到她们,就不会议论两人不上工的事。
大队长夹在中间,也不会那么难办。
这不,二人刚收拾完东西,还没来得及走,就听到门口有邮差说话的声音。
蔡桂芬的大嗓门,他们在屋里都能听得清。
“你说的人正是我儿媳妇,你等着,我这就让她出来签收。”
“也是你来的巧,要是再晚一会儿,她们说不定都已经出门了。”
蔡桂芬得了信儿,立马进屋叫人。
王雪早就听到了门外的声音,不用蔡桂芬叫,她已经走了出来。
“同志,请问是哪里来的信件?”
她在乡下结婚的事情,并没有告诉家里。
也没想过再跟家里有联系。
爷奶被下放到乡下,暂时还没有查到对方的下落。
那就只能是前些时候写的稿件有回复了。
果然。
邮递员拿出了一封厚厚的信封,里面夹杂着一张汇款单,还有一张报纸。
报纸上登着她所写的那篇稿子,着重赞扬了向阳公社,顺带把张家村也给夸了一下。
上面甚至有张家村村民劳作的照片,照片是从半山腰俯瞰往下拍的。
将百姓劳作的场景,全都涵盖了进去。
甚至连在旁边帮忙的孩童,都显得格外积极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