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太庙乐章之七
大明舞
《唐会要》曰:贞观十四年,诏用颜师古等议,高祖庙奏大明之舞。取《易》曰“大明终始,六位时成”。诗有《大明》之篇,称文王有明德也。
五纪更运,三正递升。勋华既没,禹汤勃兴。神武命代,灵眷是膺。望云彰德,察纬告征。上纽天维,下安地轴。征师涿野,万国咸服。偃伯灵台,九官允穆。殊域委赆,怀生介福。大礼既饰,大乐已和。黑章扰囿,赤字浮河。功宣载籍,德被咏歌。克昌厥后,百禄是荷。
《大明舞》译文如下:
五纪更迭运转,三正依次递升。
尧(勋)舜(华)虽逝,禹汤相继勃兴。
神武之君受天命代立,膺承灵眷佑护。
望云彰显圣德,察星纬预示征祥。
上系天维之纲,下安地轴之基。
涿野挥师征战,万国尽皆臣服。
息兵于灵台,九官和睦共处。
异域进献珍宝,众生皆受福泽。
大礼隆重整饬,大乐和谐奏鸣。
黑纹祥瑞现苑囿,赤文祯符浮黄河。
功勋载于典籍,德泽流于歌咏。
庇佑后裔昌盛,承受百般福禄。
(注:
? 五纪:指岁、月、日、星辰、历数;三正:夏正(建寅)、商正(建丑)、周正(建子),代指王朝更迭。
? 涿野:黄帝战蚩尤之地,代指征战定天下;偃伯:指停息战事。
? 黑章\/赤字:均为祥瑞征兆,如河图洛书之属。)
溯源《大明舞》:解码唐时祭祀诗里的盛世祈愿
在唐代诗歌的巍峨殿堂中,魏徵的《享太庙乐章·大明舞》宛如一座庄严肃穆的丰碑,散发着独特而深邃的文化魅力。作为郊庙祭祀诗的扛鼎之作,这类诗歌绝非普通的文学创作,而是承载着古代祭祀文化的厚重底蕴,肩负着沟通天地人神、铭记历史功绩、祈愿国家昌盛的神圣使命。《享太庙乐章·大明舞》凭借其波澜壮阔的叙事、典雅庄重的语言和深邃宏大的意境,全方位地展现了唐代的政治理想、文化传统与精神追求,下面让我们逐联深入解读,揭开这首诗的神秘面纱。
首联:洞悉历史变迁,敬畏宇宙秩序
五纪更运,三正递升
诗歌开篇,“五纪更运”宛如一记宏大的钟声,点明了历史如同宇宙的四季更迭,遵循着既定的秩序和规律不断变迁。在古代,“五纪”代表着岁月的轮回,寓意着时间的无穷无尽和历史的持续演进。诗人借此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暗示一切皆在自然的规律之中有序发展。
“三正递升”描绘了古代帝王遵循正道,顺应历史潮流,依次兴盛的景象。“三正”不仅象征着政治的清明、道德的高尚,更代表着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坚守。这一句表明,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那些秉持正道的君主,才能引领国家走向繁荣,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此联为全诗奠定了庄重、神圣的基调,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人对历史规律和宇宙秩序的敬畏之情,仿佛置身于历史的宏大叙事之中,领略到时间与命运的磅礴力量。
颔联:见证历史传承,礼赞时代更迭
勋华既没,禹汤勃兴
颔联“勋华既没,禹汤勃兴”以简洁而有力的笔触,勾勒出历史的传承与新的开端。“勋华”指代上古时期的圣王尧和舜,他们以卓越的品德和杰出的才能,开创了太平盛世,其功绩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时代逐渐成为历史的记忆。
“禹汤勃兴”则描绘了大禹和商汤等新一代圣王的崛起。大禹治水,拯救万民于水火,奠定了夏朝的根基;商汤推翻暴政,建立了商朝,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这两位圣王的出现,象征着历史的传承与发展,他们在继承前人智慧的基础上,开创了新的时代,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历史进程的赞美与景仰,展现了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必然性。
颈联:宣扬君权神授,盛赞君主神武
神武命代,灵眷是膺
颈联“神武命代,灵眷是膺”进一步强调了君主的神武与天命所归。“神武命代”表明君主凭借其非凡的智慧和卓越的军事才能,顺应天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在动荡的历史时期,他们挺身而出,平定战乱,建立了新的秩序,展现出了超凡的领导力和决断力。
“灵眷是膺”突出了君主受到神灵的庇佑和眷顾。在古代,君权神授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认为君主是上天在人间的代表,其统治具有神圣的合法性。这一句诗体现了这种思想,表达了对君主的崇敬与赞美,同时也为君主的统治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增强了其权威性和神圣性。
第四联:观象知天命,彰显君主德行
望云彰德,察纬告征
第四联“望云彰德,察纬告征”描绘了君主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彰显其德行和顺应天命。“望云彰德”中,云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高远、纯净和祥瑞。君主的德行如同洁白的云朵,高悬于天际,为世人所敬仰和效仿。通过观察云的变化,人们可以感受到君主的品德和治理国家的成效。
“察纬告征”表现了君主的智慧与谨慎。“纬”指星辰的运行轨迹,在古代,人们认为天象的变化预示着人间的吉凶祸福。君主通过观察天象,能够预知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政策,以应对各种挑战。这一句诗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圣的氛围,体现了君主与天命的紧密联系,以及对国家命运的高度责任感。
第五联:维系天地秩序,赞美治国功绩
上纽天维,下安地轴
第五联“上纽天维,下安地轴”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君主与天命的紧密联系以及治理国家的卓越成就。“上纽天维”象征着君主的统治得到了上天的认可和支持,如同维系着天空的枢纽,确保了宇宙秩序的稳定。君主的决策和行动,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命运,就像天空的星辰一样,引领着人们前行的方向。
“下安地轴”则表现了君主治理国家的稳定与和谐。地轴象征着大地的根基,君主通过实施有效的政策,使国家的根基更加稳固,人民安居乐业。这一句诗表达了对君主治理国家能力的高度赞美,体现了国家在君主的统治下,呈现出繁荣昌盛的景象。
第六联:展现军事威望,见证国家统一
征师涿野,万国咸服
第六联“征师涿野,万国咸服”通过描绘君主在涿鹿之战中的英勇表现,展现了其强大的军事威望和影响力。涿鹿之战在古代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华夏民族统一的关键战役。君主率领军队在涿鹿之战中取得胜利,不仅彰显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更标志着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万国咸服”表现了各国对君主的臣服与敬仰。在君主的领导下,国家的实力不断增强,影响力逐渐扩大,周边的国家纷纷前来归附。这一句诗象征着国家的强大与统一,展现了君主的威望和魅力,使读者深刻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辉煌与荣耀。
第七联:倡导偃武修文,描绘国家安定
偃伯灵台,九官允穆
第七联“偃伯灵台,九官允穆”描绘了君主在灵台上偃武修文,倡导和平与文治的理念。“偃伯灵台”意味着君主停止战争,致力于国家的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在灵台上,君主祭祀天地,祈求和平,展现出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
“九官允穆”表现了君主治理下官员的和谐与秩序。“九官”指代古代的各种官职,在君主的领导下,各级官员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形成了一个高效而和谐的统治团队。这一句诗展现了国家在政治上的稳定和有序,体现了君主的卓越领导能力和治国智慧。
第八联:彰显德政感召,描绘国家繁荣
殊域委赆,怀生介福
第八联“殊域委赆,怀生介福”通过描绘远方异域对君主的朝贡与敬意,彰显了君主德政的感召力。“殊域委赆”表明,在君主的统治下,国家的繁荣和强大吸引了远方的国家前来朝贡。这些国家带来了珍贵的礼物,表达了对君主的敬仰和对两国友好关系的期待。
“怀生介福”表现了君主的德行使得百姓安居乐业,享受幸福。在君主的德政下,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足。百姓们心怀感恩,享受着君主带来的福祉。这一句诗体现了国家的繁荣与昌盛,表达了对君主德政的高度赞美。
第九联:营造祭祀盛景,凸显仪式庄重
大礼既饰,大乐已和
第九联“大礼既饰,大乐已和”描绘了祭祀仪式的庄重与完备。在古代,祭祀是国家的重要活动,它不仅是对祖先和神灵的敬仰,更是对国家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承。“大礼既饰”表明祭祀仪式的各项环节都经过精心安排,从祭品的准备到仪式的流程,都严格遵循着传统的规范,体现了对祭祀的尊重和敬畏。
“大乐已和”表现了祭祀音乐的和谐与美妙。在祭祀仪式中,音乐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营造出庄重、神圣的氛围,表达人们对祖先和神灵的敬意。和谐的音乐不仅能够抚慰人们的心灵,更象征着国家的和谐与安宁。这一句诗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圣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祭祀现场,感受到祭祀仪式的庄严与肃穆。
第十联:呈现祥瑞之象,寄托美好期望
黑章扰囿,赤字浮河
第十联“黑章扰囿,赤字浮河”描绘了自然界出现的祥瑞之象。“黑章扰囿”中,“黑章”指代黑色的斑纹,象征着吉祥和神秘。“扰囿”表示祥瑞之兽在园林中出没,寓意着国家的繁荣和昌盛。
“赤字浮河”表现了文字在河中浮现的吉祥征兆。在古代,人们认为这种现象是上天对君主的肯定和祝福,预示着国家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这一句诗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昌盛,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为全诗增添了神秘而浪漫的色彩。
第十一联:铭记历史功绩,传颂君主德行
功宣载籍,德被咏歌
第十一联“功宣载籍,德被咏歌”强调了君主的功绩和德行将永载史册,被后人传颂。“功宣载籍”表明君主的卓越成就被记录在历史典籍中,成为后人学习和敬仰的榜样。这些功绩不仅包括政治、军事上的成就,还包括文化、经济等方面的贡献。
“德被咏歌”表现了君主的德行被人们传唱与赞美。君主的高尚品德和亲民政策,赢得了百姓的衷心爱戴和尊敬。人们通过诗歌、歌谣等形式,表达对君主的感激和赞美之情。这一句诗体现了君主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力,表达了对君主的敬仰与赞美。
第十二联:祈愿家族昌盛,展望国家未来
克昌厥后,百禄是荷
第十二联“克昌厥后,百禄是荷”表达了对君主后代繁荣昌盛的美好祈愿。“克昌厥后”强调了君主的后代能够继承其德行与功绩,继续引领国家走向繁荣。在古代,家族的传承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人们希望君主的后代能够延续家族的荣耀,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百禄是荷”寄托了对君主及其后代享受无尽福禄的祝愿。人们希望君主及其后代能够得到上天的庇佑,享受幸福和安宁。这一句诗体现了对家族传承和国家命运的重视,展现了对未来的深切期望,将全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君主的赞美以及对未来的祈愿,全面展现了唐代对祖先崇拜、君权神授以及国家繁荣的高度重视。在语言方面,诗歌用词精准、庄重典雅,大量运用典故和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意境营造上,诗歌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灵感,构建了一个宏大、庄严、神圣的意境,让读者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唐代祭祀文化的雄浑气象和盛世豪情。《享太庙乐章·大明舞》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更是研究唐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唐代的政治理念、文化传统和社会风貌,领略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