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日军前脚撤出 50 米外,后脚九二式步兵炮就劈头盖脸地轰了过来。
文员一脸敬佩地看向宋金发,说道:“连长,你还真神了,小鬼子果然按你说的开始打炮了。”
宋金发却不以为然地说:“秀才,小鬼子也就这两下,炮兵轰,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接着轰,万年不变的老战术,老兵都知道这些,你打上几仗后也就明白了。”
文员说道:“连长,看你这意思,有点瞧不起鬼子的战术啊!”
宋金发看了一眼被炮火覆盖的阵地,说:“秀才,不瞒你说,要论战术,小鬼子那点我还真瞧不上。他们要不是仗着装备精良,训练水平高,国力强盛,早让咱们赶出去了。”
日军炮击结束后,宋金发带着一排返回阵地,趁机抢修被炸塌的战壕,同时挖掘新的散兵坑,并将其连接形成新的战壕。
柴田看着撤下来的十几名士兵,铁青着脸。刚才一战,自己的一个步兵小队被收拾掉了近 40 人,反观对面,伤亡还不到己方的三分之一。这让一直看不起中国军队的柴田十分愤怒,于是他立马开始部署新一轮的进攻。
柴田仔细分析了刚才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在重机枪停止射击后,冲锋部队被守军火力拦截,伤亡惨重,这才导致失败。柴田根据这些调整了部署,他重新派出一个小队进攻,同时抽调三挺歪把子机枪和一个掷弹筒分队加强进攻火力。
调整完部署后,日军的炮兵再次开炮,凶猛的炮火又一次覆盖了守军阵地。但是依旧没有起到杀伤效果,守军在炮击开始前就撤回了反斜面工事。
柴田已经知道守军躲在背面,因此他这轮炮击主要是为了摧毁守军阵地。不过这一次为了不给守军抢修阵地的空隙,柴田下令步兵小队趁着炮火轰炸,接近到守军阵地前方 50 米,从而在炮火结束后可以立刻发动攻击。
这一次柴田发了狠,炮击持续了整整半个小时,整个阵地支离破碎,一片狼藉,多处战壕塌陷。这不能怪四连修筑战壕不努力,实在是这里土质松软,本身就扛不住日军炮火,即便进行加固,起到的效果也非常有限。
当宋金发带着一排返回阵地时,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狼藉,战壕几乎塌陷大半,原有的机枪阵地全被夷为平地。但是宋金发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立马指挥部队进入阵地,利用有限的掩体进行战斗。
炮击刚停,日军就冲了上来,后面杨树林边缘处,6 挺歪把子轻机枪猛烈开火,压制着守军火力,6 具掷弹筒更是无比精准的将一发发榴弹打进战壕。日军的步兵交替掩护,50 米的距离,他们几乎指哪打哪,子弹几乎是长了眼睛。
战斗刚一开始,宋金发就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两边负责压制日军掷弹筒的士兵在多次开枪之后暴露了位置,随即遭到日军集火攻击,相继阵亡。尽管机枪手采取了移动射击,但依旧未能逃过日军的火力打击。一名机枪手在起身跳入前方散兵坑时,被一颗子弹贯穿脑袋,整个人连同机枪重重摔进散兵坑,当场阵亡。不断地变换位置带来的是体力的巨大消耗,随着动作的变慢,战士们的伤亡逐渐增大起来。
宋金发见状,立即大声下令:“秀才,顶不住了,你去通知二排、三排,等鬼子上来了立刻增援。”
等到日军进入 20 米内,重机枪再次停火,宋金发和部下获得了短暂的喘息机会。不过战场上局势依旧没有发生扭转,己方火力被日军压得死死的。尤其是掷弹筒,简直是夺命利器,即便是躲在战壕里也无济于事。
“突刺给给。”日军小队长下令部队向守军战壕投掷了一轮手雷,随后抽出军刀,全速冲了上来。
一排被这一轮手雷炸得死伤惨重,爆炸结束后,活着的还剩下 12 个人。宋金发抓起一旁的手榴弹,疯狂朝着日军投掷,接连炸死炸伤四五名日军。看到日军已经冲到近前,宋金发下令全体上刺刀,随后跃出战壕,和日军绞杀在一起。
这时候,二排、三排及时的加入战团,瞬间稳住战线。日军的拼刺水平虽然高,但是四连凭借人数优势,牢牢掌握着战场局势。双方使用的武器都是三八大盖加刺刀,所以拼刺时谁的技巧高,谁的身手好,谁就能活下去。
不到十分钟,这场白刃战就胜负已分,日军被杀得连连后退。尽管日军凶狠的想要以命换命,却也难以挽回败局。最后,日军小队长看到己方被赶出阵地后,知道已经打不赢,便带着部下仓皇退走。
山下的柴田原本以为凭借着部下优秀的拼刺技术可以夺取阵地,可看到望远镜里一个个日军被刺倒,脸色再次黑的跟锅底似的,那眼神仿佛要吃人,看的周围人心惊胆寒。
与此同时,四连这边损失也不小。退回反斜面工事后,宋金发清点人数,这一仗连死带伤损失了 34 人,算上之前的伤亡,四连已经折了一个排。
这时候,宋金发派往团部报信的传令兵返回,带回了杨天宇的新命令。
“连长,团长命令我们坚守到下午三点,然后撤出阵地,向西北方向的柳沟山转移。”
此时是下午两点,这也就意味着宋金发只需要再坚守一个小时即可。不过眼下阵地已经被摧毁大半,接下来的战斗并不好打。宋金发和副连长等人商议后,决定采用近战打法,放日军进阵地,先投掷手榴弹扰乱日军队形,然后以机枪、驳壳枪近距离扫射,最后白刃战收尾,以此避免日军的优势火力杀伤。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内,柴田一口气发动了三次进攻,却始终未能占领大高岭,反而伤亡了七八十人。由于附近没有其他的路可以迂回包抄,柴田只能正面死磕。
战至下午三点,四连收拢战场装备,在阵地上以及大高岭背面布下地雷后撤出战场。
柴田占领大高岭后,没有做任何休整,没有派人追击撤退的四连,而是全军直奔威远镇而来,意图在此和 786 团一较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