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朱元璋的旨意,徐达和常遇春立刻动身,马不停蹄地赶往汴梁。刘伯温则稍晚一些,但也以最快的速度抵达。
三人来到中军大帐,向朱元璋行礼。
“陛下,您急召臣等前来,可是战事有变?”徐达率先开口问道,神色凝重。
朱元璋看着三人,脸上露出了笑容:“战事自然是好得很!短短月余,我大明军队便席卷北地,元廷已是惊弓之鸟。这头功,当属你们二人!”他指了指徐达和常遇春。
徐达和常遇春连忙谦逊,表示都是陛下指挥得当,将士用命。
“好了,这些客套话就免了。”朱元璋摆摆手,“此次召你们前来,是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刘伯温,语气变得郑重起来:“伯温,你跟随咱多年,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如今北伐顺利,其中也有你的筹谋之功。”
刘伯温拱手道:“陛下谬赞,臣不过是尽本分罢了。”他心中有些疑惑,不知道朱元璋为何突然对自己说这些。
朱元璋继续道:“如今战局顺利,但前方仍有硬仗要打。尤其是元廷的王保保、纳哈出等人,皆是悍将,不可轻视。为了确保北伐万无一失,咱决定……再次去请教那位‘仙人’。”
“仙人?”刘伯温闻言,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他虽然知道朱元璋身边有些“奇遇”,但对于“仙人”之说,心中始终存疑。他更相信自己的谋略和对天象、术数的判断。
徐达和常遇春则习以为常,脸上甚至露出了期待的神色。常遇春更是忍不住插嘴道:“陛下,可是要去食仙居?俺的肚子又有些想念那里的饭菜了!”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就你馋!不过今日去,可不光是为了吃。”
他看向刘伯温,神色带着一丝深意:“伯温,你不是一直对咱的那些‘奇遇’感到好奇吗?今日,咱就带你去见识一番。让你亲眼看看,咱为何如此有信心,为何能知晓未来的战局。”
朱元璋竟然说要带他去见一位“仙人”,并且这位“仙人”知晓未来?
刘伯温的心湖泛起了阵阵波澜。他虽然不信鬼神,但对于未知之事,始终保持着敬畏和探究之心。若真有如此奇人,那对大明未来的发展,将是何等巨大的助力?
“臣……愿随陛下前往。”
上位信任,敢不效死。
“好!”朱元璋满意地点头,“徐达、常遇春,你们也随行。今日,咱就让伯温开开眼界!”
他没有多做解释,只是让三人回去稍作准备。
刘伯温离开大帐,走在前往住处的路上,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他回想起朱元璋刚才的神情,不像是开玩笑。难道,这世上真有知晓未来之人?
他一边走,一边推演着各种可能性。如果真有“仙人”相助,那大明定能横扫天下,成就万世基业。
但同时,他又感到一丝不安。知晓未来,是否会改变既定的命运?这种力量,又是否会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
各种念头在他脑海中翻腾。他对即将到来的“食仙居”之行,充满了期待,也隐隐带着一丝警惕。
朱元璋带着徐达、常遇春和刘伯温来到食仙居。
当刘伯温看到程宇的食仙居后,眼中露出一抹惊色。
他精通风水堪舆之术,却从未见过如此布局之地,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又似独立于五行之外。
“这里便是食仙居?”刘伯温喃喃自语,心中已然升起一丝敬畏。
朱元璋没有说话,径直上前敲门。门无声地打开,露出程宇那张俊美得不像凡人的脸。
“陛下来了,请进。”程宇微笑着招呼道,眼神自然地扫过刘伯温。
刘伯温在看到程宇的瞬间,大脑仿佛被重锤敲击了一下。
他见过无数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形形色色。
但他从未见过像程宇这样的人。他的容貌并非仅仅是英俊,更带着一种超脱凡俗的气质,仿佛是从画卷中走出的仙人。
更令人感到惊异的是,刘伯温引以为傲的望气之术,在程宇身上竟然完全失效!他无法感知到程宇的任何气息,仿佛他根本就不存在于这个世界,又或者,他已经完全融入了周围的环境,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这怎么可能?”刘伯温在心中呐喊,脸上却努力保持着平静。他紧紧盯着程宇,试图找出任何一丝破绽,但程宇的眼神清澈,笑容温和,没有任何异常。
朱元璋注意到了刘伯温的反应,心中暗自得意。他知道刘伯温的本事,能让他如此失态,足以证明程宇的非凡。
“伯温,这位便是程真人。”朱元璋向刘伯温介绍道。
刘伯温回过神来,连忙上前,恭敬地向程宇行礼:“草民刘基,拜见真人。”
他自称“草民”,并非真的如此,而是表达对程宇的极度尊重,甚至超越了对帝王的礼节。
程宇微微点头:“原来是刘伯温刘先生,不必多礼,请进吧。”
“听这语气,这位高人是听说过我?”
刘伯温有些疑惑。
一行人走进食仙居。刘伯温每走一步,都感到周围的环境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这里的布置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每一件物品都仿佛蕴含着某种神秘的力量。尤其是大堂中央那口池塘,散发着淡淡清气,让他感到精神一振。
在后院的凉亭坐下后,朱元璋迫不及待地向程宇讲述了北伐一个月的战果,以及他们遇到的困境。
“程真人,多亏了您之前的情报,咱大军势如破竹,连克元廷重镇。但前方还有王保保、纳哈出等硬骨头,不知真人可否再指点一二?”朱元璋诚恳地问道。
程宇静静地听着,脸上带着了然的笑意。这些战果都在他预料之中。
他点了点头,说道:“陛下过谦了,战事的胜利,主要还是陛下指挥得当,将士用命。我只是提供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信息罢了。”
他看向刘伯温,微笑道:“这位便是诚意伯刘先生吧?先生的谋略,我早有耳闻,乃是当世奇才。”
刘伯温被程宇夸赞,心中有些受宠若惊,连忙再次拱手:“真人过誉了,草民不过是萤火之光,岂敢与日月争辉。”
他心中对程宇的敬畏又加深了几分。
程宇竟然知道他的身份和名声,而且语气如此自然,仿佛早已认识他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