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台新部署的服务器正在吞吐着整个东南亚区域的ERp流量。
而它们搭载的,正是华兴自主研发的高斯数据库2.0测试版。
“第七次全链路压测失败。”徐璐的声音从通话器里传来,“菲律宾仓库的库存同步延迟突破300毫秒,曼谷海关报关单堆积超过阈值”
“我知道了。” 冯亦如突然起身,胸前的面包屑一点也不优雅,“我知道哪里出问题!肯定是钟耀祖团队那边改的事务锁机制!”
玻璃门被推开,带着黑框眼镜的年轻人端着咖啡晃进来,“冯工,我新改的锁机制能让马来西亚仓吞吐量提升18%。” 钟耀祖特意加重“提升”两个字的发音。
这个天才少年的意思也很明显,这锅老子不背,这只是个新玩意儿,你不能指望他样样都行。
最特么讨厌既要又要还要的。
机房温度骤降十度。
这种剑拔弩张的场景,在陈默的“压强式投入”模式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吵够了吗?”
有些低沉的男声从门口传来时,所有人都像被按了暂停键。
陈默提着几袋熟食晃了进来,黑色polo衫被汗水浸透后背,实际上他刚看完周衍做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规范》。
“冯工,你带苏琳复查日志压缩模块;钟耀祖去优化新加坡节点的锁机制;徐璐联系马尼拉现场做数据清洗。”他边说边把熟食分给众人,“吃完马上干活,十二点开军令状会议。”
这是华兴沿袭二十年的“三三制”:三小时睡眠、三餐在现场、三班倒攻坚。
当年研发首台程控交换机时,郑非带着团队在机房里睡了整整四十六天。
“陈总,王启明又在闹。”林雨晴小跑着递来电脑,“他说我们的存储过程不符合标准。”
陈默瞥了眼监控屏上跳动的警报,“告诉王工,他要是能把oracle的兼容层代码缩减30%,项目结束后我给他单独请功。”
话音刚落,主控台突然爆出刺耳蜂鸣。
顾南舟顶着鸡窝头从测试区冲出来:“泰铢汇率波动触发死锁了!曼谷海关系统要崩!”
所有人像听到冲锋号的士兵般扑向各自终端。
冯亦如的键盘敲击声如同暴雨,钟耀祖的电容笔在数位板上划出残影,苏琳干脆跪坐在机柜前直接修改起底层驱动。
这就是华兴的比较擅长的“军团作战”模式。
当四百名工程师以机房为战壕,当二十个攻关小组像特种部队般协同,任何技术堡垒都会被这种压强碾碎。
早上九点三十五分,当阳光穿透防辐射玻璃,大屏上的错误日志终于清零。
冯亦如瘫在转椅上,看着实时监控屏上平稳的绿色曲线:“东南亚核心业务切换成功,高斯数据库2.0...扛住了。”
陈默却没有笑。他盯着屏幕上0.77%的冗余数据误差,这个数字就像扎在眼中的刺。
要知道在金融级业务场景,万分之一的误差都意味着灾难。
“大家辛苦了,先各自休息几个小时,下午还有双周总结会议。”
他突然转身,“叶蓁蓁,记得把你的SqL优化方案带上,周衍重新设计负载均衡算法。”
然后又转头对林雨晴说道,“记得通知王启明...”
话音未落,机房监控中心传来叶蓁蓁的惊呼:“快看!压测数据跳升了!
所有人围到屏幕前,高斯数据库的吞吐量曲线正在稳步攀升,从8万tpS开始逐步突破9万、10万,最终稳定在10.5万tpS。
“成功了!” 钟耀祖用力拍着顾南舟的肩膀,“LSm树加上动态锁粒度调整,真的成了!”
冯亦如凑近屏幕,仔细查看日志:“锁冲突下降了40%,但写放大还是超过预期。”
苏琳调出另一组数据:“不过事务处理延迟控制在了150ms以内,比oracle的200ms还要低。”
陈默看着兴奋的众人,心中却清楚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高斯数据库要真正替代oracle,不仅需要技术突破,更要在生态兼容性、行业适配等方面下功夫。
...
当天下午。
王启明的手指在投影幕布上敲出闷响,激光笔的红点穿透会议室弥漫的咖啡香味。
这位前SAp首席架构师的白衬衫穿得很板正,身后投影着密密麻麻的oracle数据库ER图。
“我提议逐步替换现有单体架构。”他的声音让正在敲代码的冯亦如猛然抬头,thinkpad的键盘声戛然而止。
这句话像扔了颗深水炸弹,在作战会议室激起千层浪。
冯亦如“啪”地合上笔记本电脑:“你在开什么玩笑?你知不知道我们刚通过东南亚业务压力测试,现在说要拆JAVA写的核心交易模块?”
最近陈默已经很久都没有看到优雅冯亦如了,早已被暴躁冯亦如代替。
“正是知道才要改。”王启明调出曼谷海关的异常数据流,红色标记很刺眼,“现有的集中式事务管理就像春运火车站一样拥堵。”
他指尖轻点鼠标,影像突然分裂成数百个光点,“如果改用SoA服务化架构,每个业务单元独立部署...”
钟耀祖突然举手打断:“跨服务事务需要两阶段提交,你知道xA协议的性能损耗吗?我们前两天刚把锁冲突压下来。”
感觉会议室场面又要开始火爆,林雨晴悄悄把空调调低两度时看见陈默靠在门边剥橘子。
她有的时候真心觉得这个大佬的心是真大。
“详细说说服务划分策略。” 陈默突然开口。
王启明眼睛一亮,幕布切换出模块化设计图:“每个服务对应独立数据库实例,通过自研中间件进行路由......”
王启明都没说完,冯亦如“嘭”的一声拍在会议桌上,“太理想化了!”
他太气了,感觉王启明就是来添乱的,自己好不容易带着团队走通了压测,对方刚加进来就逼逼赖赖。
前两天有人要说要重构,今天又有人说要准备替换原有架构。
会议桌上的电脑屏幕直晃。
冯亦如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接着说道,“德国税务模块有217个定制存储过程,这种架构怎么兼容?”
“需要做SqL翻译层。” 叶蓁蓁调出自己连夜写的demo,“我用王工的思路重构了欧洲物流模块,tpc-c指标提升35%。”
会议室突然安静,大家都在消化刚刚的信息。
周衍推了推眼镜:“负载均衡算法可以配合新架构调整,我这有基于一致性哈希的方案......”
冯亦如感觉太难了。
自己的亲儿子被几个外人联合起来说得跟一无是处,就特么的火大。
那就别怪他使出谁来改谁背锅的绝招,“高斯好不容易推进到了通过的业务压测阶段,推倒重来的风险谁承担?”
陈默咽下最后瓣橘子:“雨晴,订二十份宵夜。核心组留下,其他人先回去休息。”
等最后一个普通工程师离开后,他反锁会议室:“来,现在放开吵。”
王启明深得教员的精髓,主打就是一个“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他率先发难,他调出甲骨文数据库的Io瓶颈图:“传统架构就像老式火车头,我们要改造成动车组...”
“然后脱轨吗?” 冯亦如冷冷打断对方,他打开三年前的容灾演练报告,某个边缘节点故障导致全局回滚的案例赫然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