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海雪黛眉微蹙,欲言又止的目光落在李川身上,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
她心中盘桓着一个挥之不去的担忧:大唐皇帝若是知晓了真相,岂会善罢甘休?
届时,大炎恐怕将面临大唐的雷霆之怒。
李川似是洞察了她的心思,嘴角勾起一抹淡然的笑意,语气从容不迫:“纳兰姑娘可是在担心大唐的反应?”
纳兰海雪见心思被看穿,也不再掩饰,轻轻颔首道:“大唐国力强盛,如今被陛下如此…运作一番,只怕……”
李川哈哈一笑,打断了她的话,朗声道:“朕既敢如此行事,自然是有万全之策。姑娘尽管放心,一切都在朕的掌控之中。”他顿了顿,目光深邃,意味深长地说道:“有些事情,做了比不做要好,早做比晚做要好。”
纳兰海雪虽仍有疑虑,但见李川如此胸有成竹,也不再多言。
她心中暗想,这位年轻的帝王,心思缜密,手段老辣,或许真有化解危机的妙计。
此时,郭守敬手捧账册,快步上前,躬身禀报道:“陛下,臣已清点完毕,此次所得钱款,共计六千零三十七万贯!”
“六千多万贯!”众人闻言,皆是倒吸一口凉气,眼中满是震惊之色。
这笔巨款,足以支撑大炎数年的军费开支!
李川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这比他预想的还要多一些。
有了这笔钱,大炎的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他沉吟片刻,开口道:“传令下去,即日起,向各国售卖玻璃制品,价格嘛…”李川嘴角微扬,“就定为大唐价格的一半!”
众人再次被李川的大手笔震惊,和珅率先反应过来,略带迟疑地问道:“陛下,如此一来,会不会…太快了一些?玻璃制品乃是我大炎独有的宝物,若是售卖速度过快,恐怕……”
郭守敬也附和道:“臣也觉得此事需从长计议,毕竟物以稀为贵,若是…”
李时珍也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以为,玻璃制品虽好,但也不能操之过急。若是…”
李川抬手示意众人安静,解释道:“朕意已决。之所以加快售卖速度,并非为了敛财,而是为了安抚民心。如今大炎初立,百废待兴,百姓心中难免有所不安。朕此举,便是要让他们看到大炎的强大,让他们相信,大炎有能力保护他们,让他们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李川的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坚定:“朕要让大炎的百姓明白,镇国神物并非虚无缥缈的传说,而是实实在在的财富,是可以造福于民的利器!”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大唐那边…呵呵,他们很快就会明白,什么叫做真正的‘惊喜’。”
李川的目光变得深邃,仿佛能洞穿一切。
他心中早已有了计划,他要利用这笔钱,打造一支强大的军队,将大唐的北疆之地,彻底纳入大炎的版图!
“沈总管,”李川突然出声,语气低沉,“传令下去,召集众将,朕有要事相商。”
众人面面相觑,心中隐隐感觉到,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到来……
大殿之上,金碧辉煌,烛火摇曳,将每一位大臣的脸庞映照得忽明忽暗。
李川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
他轻轻挥手,示意内侍总管沈万三上前。
“诸位爱卿,”李川的声音浑厚而威严,在大殿内回荡,“今日,朕不仅要与诸位分享这泼天财富的喜悦,更有一件大事要宣布。”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沈万三,“沈总管,宣旨吧。”
沈万三会意,从袖中取出一卷明黄色的圣旨,缓缓展开。
那圣旨之上,金线绣制的龙纹栩栩如生,散发着淡淡的龙涎香气。
他清了清嗓子,尖细的嗓音在大殿内响起,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回音,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大炎立国以来,赖诸位将士浴血奋战,百姓齐心协力,方有今日之盛世景象。今有杨勇、林寻弈、张辽、辛弃疾、白敬池、方长旬、陈庆之七位将军,忠勇无双,功勋卓着,实乃国之栋梁。朕心甚慰,特册封七人为大炎星辰七星将,赐紫金鱼符,享无上荣耀!”
圣旨宣读完毕,大殿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紧接着,便是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
杨勇等人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单膝跪地,双手抱拳,声音颤抖地高呼:“臣等谢主隆恩!定当竭尽所能,为大炎,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川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站起身来,亲自走下龙椅,将七人一一扶起。
他拍着杨勇的肩膀,朗声道:“诸位爱卿,朕相信你们!大炎的未来,就交给你们了!”
那声音,仿佛带着某种魔力,让七位将军感到热血沸腾,仿佛有无穷的力量涌入体内。
他们紧紧握住手中的紫金鱼符,感受着那冰凉而沉甸甸的触感,心中充满了为国效力的豪情壮志。
当晚,皇宫内灯火通明,御花园中摆满了丰盛的宴席。
酒香四溢,菜肴精致,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
李川与群臣把酒言欢,庆祝七星将的册封,更庆祝这次“大忽悠计划”的圆满成功。
“诸位爱卿,今日之功,皆赖尔等共同努力!”李川举起酒杯,环顾四周,“来,让我们共饮此杯,为大炎的繁荣昌盛,干杯!”
“干杯!”众人齐声响应,声音震天动地,将皇宫的屋顶都似乎要掀翻。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皆已微醺。李川却依旧保持着清醒
宴会结束后,和珅并未急着回府,而是独自一人来到了大炎玻璃厂。
他知道,明天就是玻璃制品正式发售的日子,他必须确保一切准备就绪。
玻璃厂内,工匠们正在加班加点地赶制着各种玻璃制品。
火炉熊熊燃烧,将整个厂房映照得通红。
和珅穿梭于各个车间,仔细检查着每一件产品的质量。
他抚摸着那些晶莹剔透的玻璃制品,感受着那光滑细腻的触感,心中充满了自豪。
“大人,一切都已准备妥当,明日即可开售。”一位工匠负责人向和珅汇报道。
和珅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精明的光芒:“很好,记住,一定要控制好数量,让这些玻璃制品,成为大炎最耀眼的明珠!”
与此同时,大炎的都城内,百姓们却依旧沉浸在镇国神物被盗的阴影之中。
街头巷尾,茶馆酒肆,到处都能听到人们议论纷纷,忧心忡忡。
“这可如何是好?镇国神物被盗,咱们大炎的国运岂不是要衰败了?”一位老者忧心忡忡地说道。
“是啊,这镇国神物可是咱们大炎的象征,若是找不回来,咱们大炎的脸面往哪儿搁?”一位中年男子附和道。
“唉,真希望陛下能尽快找到镇国神物,还咱们大炎一个安宁。”一位妇人双手合十,祈祷着。
就在这时,一个消息如同惊雷般在人群中炸开。
“听说了吗?所谓的镇国神物,其实就是城东那家杂货店老板炒作的噱头!”一个年轻人兴奋地喊道。
“什么?炒作?这怎么可能?”众人皆是一脸震惊,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千真万确!我亲眼看到的,那杂货店老板为了吸引顾客,故意编造了镇国神物的传说,实际上,他卖的不过是一些普通的玻璃手办罢了!”年轻人信誓旦旦地说道。
“玻璃手办?那是什么东西?”有人好奇地问道。
“就是一些用玻璃做的小玩意儿,晶莹剔透的,倒是挺好看的。”年轻人解释道。
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都城,百姓们从最初的震惊,到后来的疑惑,再到最后的恍然大悟。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将整个都城染成了一片金红色。
家家户户都飘出了饭菜的香味,孩子们在街头巷尾嬉戏打闹,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平静祥和。
然而,在这平静的表面下,却隐藏着一股暗流。
“听说,那杂货店的玻璃手办很漂亮?”一户人家内,晚饭时妻子随口对丈夫说道。
“是很漂亮,但…可别被人发现了咱们要找的东西…”丈夫压低了声音,神秘兮兮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