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的作家及其作品
谢灵运的作品
2、《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原诗: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释义:
这首诗是作者描写从石壁精舍回来,傍晚还巫湖泛舟的景色。
表达了游石壁、游巫湖的乐趣,从中得到理趣的体会。全诗语言自然,观察入微,刻划细致。
注释:
1、娱:乐。 憺(dan淡音):安适。
2、阳已微:日光已经昏暗。
3、敛:收敛,聚集。 暝色:夜色。
4、霏:云飞的样子。
5、芰(ji技音):菱。
6、蒲:菖蒲。 稗(bai拜音):形状像谷的杂草,这里指水草。 相因依:互相依靠。
7、披拂:拨开。 趋:疾行。
8、偃:息。 东扉:东轩。 扉:门。
9、意惬:心里满足。
10、摄生:养生。 此道:指前两句所说的道理。 推:推求。
范 晔
小传:
范晔(ye业音)(398—445年),字蔚宗,南朝刘宋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一说湖北光化县)人。曾任尚书吏部郎、宣城太守,后迁左卫将军、太子詹事,掌管禁旅,参与机要。
他博涉经史,善属文。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历史的着作,写成《后汉书》。已写了帝纪和列传部分,志的部分未完成而晔被杀。
北宋时,以晋朝司马彪所作《续后汉志》和《后汉书》合刻,成为一书。
范晔的主要着作
《张衡传》—1)
原文: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着《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着《周官训诂》,崔瑗以为不能有异于诸儒也。又欲继孔子《易》说《彖》、《象》残缺者,竟不能就。所着诗、赋、铭、七言、《灵宪》、《应间》、《七辩》、《巡诰》、《悬图》,凡三十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