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上午九点,上海默势基金会议室,恒温系统将室温维持在22c,中央空调的出风口发出轻微的嗡鸣,仿佛在为即将展开的讨论伴奏。陈默坐在会议桌首位,腰背挺直,素面银质袖扣在投影冷光中泛着青白,与会议桌的深胡桃木色形成鲜明对比。技术总监王磊站在投影屏前,指尖在触控板上滑动,卫星云图的对比画面逐渐放大。
“卫星图像显示,菲律宾海域的镍矿倾倒面积较上月扩大27%,”王磊的声音带着压抑的震惊,鼠标点击处,两个月前的蓝色海域与当前的浑浊色块形成刺眼对比,“矿企提交的环保报告声称采用封闭式尾矿处理,但实际监测显示,重金属含量超国际标准8倍,尾矿正以每天1.2万吨的速度排入海洋。”
“这些镍矿用于我们持仓的电解槽公司,”苏珊娜·怀特的手指划过屏幕,银质项链随动作轻晃,折射出冷光,“根据区块链溯源数据,占其原材料采购量的45%。更严重的是,这片海域是绿海龟的重要繁殖地,现在珊瑚礁死亡率已达67%,棱皮龟巢穴减少90%。”
陈默的袖扣边缘压在会议桌沿,指节因用力而发白,金属袖扣与桌面摩擦发出细微声响。“通知法务部,”他的声音低沉却坚定,“启动股东派生诉讼,要求电解槽公司彻查供应链。同时,联系国际环保组织,公开卫星监测数据——用事实说话。”
“陈总,”法务总监王雅皱眉,手中的钢笔在笔记本上停顿,“根据《公司法》第151条,股东派生诉讼需要前置程序,且矿企可能反诉我们侵犯商业秘密。更关键的是,持仓的电解槽公司股价已下跌12%,继续公开数据可能引发更大波动。”
“比起股价,我更担心这片海域的生态,”陈默打断道,目光扫过屏幕上漂浮的死鱼画面,“王雅,你还记得我们入行时的誓言吗?‘不做资本的帮凶’——现在正是考验的时候。珊瑚礁可以再生吗?濒危鱼类还能等吗?这些数据比股价重要百倍。”
十点十五分,mIt能源实验室的视频会议接通,首席科学家陈博士的虚拟形象出现在屏幕左侧,背景是波士顿实验室的pEm电解槽模型,银色的管道在灯光下闪烁。“陈先生,”陈博士推了推眼镜,语速很快,“稀有金属成本占pEm电解槽总成本的32%,若采用符合ESG标准的矿源,成本将增加18%。根据市场调研,价格每上涨10%,接受度下降12%,18%意味着市场份额可能缩水25%。”
“我们需要的是清洁认证标准,而不是成本更低的污染矿,”陈默的袖口露出半截《韭菜忏悔录》的蓝色封面,书角微微卷起,“mIt的学术权威加上我们的区块链溯源,完全可以建立行业新标准。消费者会为环保买单,时间会证明这一点。”
“但现实是,”陈博士的虚拟形象前倾,“东南亚90%的镍矿供应存在环保问题,合规矿源根本无法满足全球氢能产业的产能需求。这不是理想主义的问题,是供应链的结构性矛盾。”
“所以我们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苏珊娜调出环保组织报告,渔村儿童的患病照片刺目,“这片海域的污染已导致周边渔村癌症发病率上升300%,平均寿命缩短15年。我们每使用一吨污染镍矿,就是在为这些数据添砖加瓦。”
陈默点头,转向屏幕:“陈博士,能否在模型中加入碳足迹追踪模块?我们需要全生命周期的环保认证,从采矿到报废回收,每个环节都不能遗漏。”
“这需要至少三个月的研发周期,”陈博士犹豫,“而且会涉及矿产、冶炼、制造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企业配合——这几乎是在挑战整个稀有金属供应链。”
“那就用三个月重构规则,”陈默转动袖扣,金属边缘在桌面上投下细长阴影,“资本市场需要的不是短期利润,而是长期可持续的价值。我相信,真正的投资者会认同这一点。”
中午十二点,陈默在办公室接到特斯拉前工程师的加密消息,屏幕上的文字让他瞳孔微缩:“镍期货异常放量,灰熊资本持有70%空单,疑似做空镍矿供应链相关企业。”他摸出镍矿企业的供应链白皮书,印尼矿区的环保认证编号在灯光下闪烁,却发现编号对应的卫星监测数据与实地调研不符——那串数字不过是伪造的掩护。
“通知交易部,”陈默拨通电话,声音冷静,“增持镍期货多单,规模控制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流通量的5%以内,同时联系LmE调查灰熊资本的持仓集中度。”
“陈总,”交易员张强的声音带着疑惑,背景中传来键盘敲击声,“镍价处于历史高位,库存持续下降,此时做多相当于逆势而行,风险极大。而且灰熊资本擅长做空,我们可能陷入陷阱...”
“执行命令,”陈默挂断电话,目光落在窗外的黄浦江,江面泛着油光,货船驶过留下黑色尾迹,与卫星图中的污染海域重叠,“灰熊想利用环保恐慌做空,制造供应链断裂的假象。但我们掌握合规矿源的数据,这就是打破他们逻辑的关键。”
下午三点,尽调团队传回现场视频:印尼镍矿的尾矿库堤坝开裂,黑色污水如瀑布般倾泻入海,无人机镜头下,污染带像一条黑色巨蟒,缓慢却无情地吞噬着珊瑚礁。法务总监王雅皱眉,手中的ESG评级报告被捏出褶皱:“根据mScI评级模型,若证实污染属实,评级将下调至ccc级,触发全球指数基金被动减持,预计抛压超50亿市值。”
“主动清仓,”陈默将白皮书推入碎纸机,纸屑纷飞中露出内页“敬畏自然”的笔记,字迹因多次翻阅而模糊,“在评级下调前完成出货,减少普通投资者的损失。”
“但做空机构可能借机散布谣言,”王雅提醒,“说我们利用内幕消息提前跑路,引发赎回潮...”
“所以我们要先一步揭露真相,”陈默调出新闻发布稿,标题“默势基金关于镍矿供应链的紧急声明”赫然在目,“召开全球发布会,公布卫星证据、区块链溯源数据和清仓理由。资本可以失去利润,但不能失去良知——哪怕被误解,也要做正确的事。”
深夜十点,陈默与mIt团队召开线上会议,屏幕分割显示着波士顿实验室的研发进度和上海办公室的区块链界面。“认证标准必须包括供应链溯源、碳足迹、劳工权益三个维度,”他滑动区块链界面,每个区块都闪烁着矿源数据的微光,“每公斤镍矿都需匹配唯一的环保认证码,链接卫星监测数据、劳工审计报告和碳足迹追踪记录,确保不可篡改。”
“陈先生,”陈博士的声音带着疲惫,背景中的实验室亮如白昼,“开发这样的系统需要至少200人月的工作量,而且需要矿企、冶炼厂、交易所等多方协作。更关键的是,现有供应链体系下,许多企业会抵制这种透明化...”
“我会说服行业协会,”陈默摸出素面袖扣,发现边缘泛起铜锈——那是上周暴雨中他在黄浦江畔遗失又寻回的痕迹,金属与皮肤接触时带着一丝粗糙,“如果没人愿意做,我们就自己建立生态。从‘日出计划’开始,强制要求所有持仓企业接入系统。”
手机震动,技术部发来镍期货空头持仓数据,排头赫然是灰熊资本,持仓量较昨日增加15%。陈默回复:“密切监控异常交易,准备应诉材料——灰熊不会轻易罢休,但我们有真相作为武器。”他知道,当明天的晨光来临时,等待他的可能是社交媒体上的舆论风暴,但此刻,他更担心mIt实验室的认证标准草案是否安全,是否有人在暗处觊觎他们的努力。
办公桌上,《韭菜忏悔录》悄然翻开,最新页写着:“当资本与自然对立,唯一的救赎是让资本成为自然的守护者。”陈默的素面银质袖扣躺在一旁,铜锈与光泽并存,如同他此刻的心境——理想虽被现实磨损,却依然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芒。而窗外,黄浦江的夜色中,环保组织的船只正在采集污染水样,那些数据,终将成为他对抗资本黑暗面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