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欢喜一家忧,与如日中天的郑国相比,在这十年的东方战争里一败再败的宋国可就惨多了。
从正考父以来的欣欣向荣的局面一去不返,宋人可恨痛了宋公夷与和执政的司马孔父嘉,认为他俩是造就今日局面的罪魁祸首。
在宋太宰华父督的煽动下,宋人直接把宋公夷与和孔父嘉全部送去见帝乙了。
还抢了孔父嘉的漂亮老婆(这像话吗?),孔氏宗族也被迫逃出宋国。
“我早就说过了,当年你伯伯和你父亲搞的骚操作,简直是愚蠢至极,迟早要出乱。”
郑伯寤生把从宋国送来的竹简递给一旁的宋公子冯。
“不过你也算幸运,那个华父督估计很快就会来郑,把你给接回去了。”
“为了以防万一,也为了你的安全,我已经联系了齐、鲁、陈三国,一同去商丘为你站台,防止华父督和愤怒的宋人伤害到你。”
“服了!这郑寤生果然是你们姬家的子孙,和西伯昌那个老阴比一个德行!”帝乙破口大骂道。
“能把假的说成真的,黑的说成白的。”
“明明就是去趁火打劫的,还说的这么好听?说什么站台?真是不要脸!”
显然公子冯和他的老祖一样,心里也是这样想的。
但是他现在寄人篱下,哪敢吱声,郑伯想干什么,他都只能认了。
不过他已经默默记在心里,等以后有了机会,一定要找回场子。
天子林九年,宋公子冯回国即位,华父督拿了大量宝贝贿赂了四国联军,成功成为了宋国的执政卿士。
“哈哈哈!祭卿啊,这波去宋国,可真的是捞了个大满贯啊。”
在返回的路上,郑伯寤生对着一旁的大夫祭仲说道。
自从克共叔段以来,郑伯寤生的日子那是越过越舒服,在小东地区,按着卫、宋一通爆锤,俨然是这一地区的霸主。
哪怕是大东地区的齐、鲁,也要以他为尊,远在太行山西的晋国内政,他也能插上一脚。
“那可不是,全赖主君英明神武啊,我郑国才有今日!”祭仲在一旁连唱大诺,直拍马屁。
“主君,过段时间,又到了去成周朝见天子的日子了。”拍完马屁后,祭仲开始说正事了。
“宋国这事要不要我详细整理一下,由您带去向天子汇报!”
“哼!说起朝见天子我就来气。”郑伯寤生十分不爽。
“前些年成周饥荒,我哪怕正在和宋国交战。”
”在此十万火急之际,也节衣缩食,挤出粮食送去成周救灾。”
“后来战事稍缓,我去朝见天子,结果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收到。”
“天子也完全不以礼待我,直接把我扫地出门了。”
“反倒是虢公那个家伙,寸功未立,就在天子一旁吹吹彩虹屁,凭什么与我共任执政卿士?”
“没有我在东方浴血奋战,对抗不老实的宋国。”
“天子那个...”郑伯寤生突然说话小声了下来,只用祭仲一人能听到的声音说道。
“祭卿,你说如果没有我,那个小子能在成周住的这么舒服吗?”
“主君三代,从桓公、武公起,就攻伐不臣,匡扶周室,呕心沥血。”
“哪怕是当年的周公怕是也不过如此啊,天子年少,能懂主君之辛苦啊。”
祭仲又唱了个大喏。
“这祭仲什么意思?区区郑寤生能和我四弟相提并论?”武王发很不高兴。
“他连我四弟一根毛都比不上好吧!”
“我四弟那可是古往今来第一名臣,对王室那是忠心耿耿,哪像他?一肚子鬼心思。”
“呵呵,祭卿言重了。我哪能和周公相比。”
郑伯寤生面色一变,连连摆手,不敢接受,随后又很快平静下来。
“不过有句话你说的很对。天子确实还太年少,东方的事情,还是由我继续代他处理吧。”
天子林十年,天子林在了解宋国的情况后,就知道宋国已经构不成威胁了。
然而郑伯寤前来朝拜时,根本不提东方事务,令天子林更加不满。
“过去默许郑寤生假王令,兴攻伐,只是一时之需。”天子林对虢公林父说道。
“现在宋国已经不足为惧,这郑寤生倒是在东方越来越威风。”
\"他是天子还是我是天子?不能再这样子搞下去了。”
“再这样子下去,这东方都他郑国说了算,我周室颜面何存?”
“天子,这郑国这几十年来能发展这么快。”虢公林父拜道。
“一方面是趁我周室内乱,从郑伯友、郑伯掘突开始,就借天子名义大肆兼并。”
“另一方面是他们长期与申、齐二姜眉来眼去,二姜给予他们外部支持。”
一提到申国,天子林也是面色一变,毕竟这涉及到他祖父的一些陈年旧事,为了维护祖父的名誉。
现在这些事都已经讳莫如深了。
“听说齐侯还不死心,又打起纪国的主意了?”天子林问道。
“天子,确实如此。”虢公林父回道。
“当年先夷王时期,纪侯和齐侯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天子您是知道的。”
“鲁侯他坚决反对,所以他希望天子您能够出面调解一下。”
“不是吧,这都多少年过去了,这齐国怎么还记得这茬子事呢!”夷王燮有些无语。
“你把人家国君给煮了,还跑去揍人家。”穆天子继续说道。
“你是天子,人家又不敢报复你,自然都把仇记在告密的纪侯身上了。”
“不过估计这只是个借口罢了,当初夷燮的时候,齐纪的矛盾就已经不小了。”
“所以纪侯才会想出告密,想借夷燮之手解决掉齐侯。”成王诵继续说道。
“齐要是能够吞并纪国,那就基本扫清了向东发展的阻碍。”
“...正因如此,纪国不能被齐国吞并。”
天子林也对着虢公林父分析了一大通。
“此事必须站在纪国这边,你去知会郑伯,告知我的意思。”
“是。”
然而天子林收到的只是郑伯寤生模棱两可的答复,郑伯还在回信中劝告天子要多加休息,东方之事不用天子劳心,有他一手操办就行。
气得天子差点把送来的竹简给烧了。
天子林十三年,郑伯寤生彻底不装了,直接为齐侯禄甫站台,想借朝见纪侯的名义,直接偷袭,把纪国灭了。
结果被纪侯提早发现,计划失败。
“简直是岂有此理!”天子林勃然大怒。
“我的话,这郑寤生是一个字都没听进去。”
“还敢跑去齐国协助齐侯,和我对着干!”
“如此肆无忌惮!胆大妄为!他还知不知道他是谁?”
“天下之事在予一人,而不在他郑寤生!”
“没有予一人,他郑寤生算个什么东西?”
“不给他一点教训,他真的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天子林直接废除了郑寤生的左卿士之位,以周公黑肩为替。
“好啊!”惠王余臣起身鼓掌。
“早就该雄起了,继续跟他爷爷一样窝囊,由着这郑伯肆意妄为,那像话吗?”
“我担心,这郑伯气头正盛,现在的王师,是对手吗?”
宣王静可没有惠王余臣那么乐观。
现在的王师,可根本不是当年他麾下,即使远征鲁国,都能取胜的王师了。
现在郑寤生掌控的军队,可比王师还要强大不少。
郑伯寤生的卿士之位被废后,也不去朝见天子林了。
宣王静的担忧不无道理。
因此天子林还拉来了陈、卫、蔡三国充数。
天子林亲率王师居中军,虢公林父领陈师统左军,周公黑肩领卫师、蔡师居右军。
以不朝天子为由,攻伐郑国。
虽然联军在质量上还是良莠不齐,但至少人是多了起来,气势看上去也足了不少。
加上天子亲征,讨伐不朝的郑伯,以有道伐无道,列国都在观望这场战争的结果。
郑伯寤生以祭仲左拒陈师,曼伯右拒卫、蔡师。
自己居于中军,摆“鱼丽之阵”,兵车居前,步卒居后,以防守为主,拖到左、右翼取胜。
双方战于繻葛。
由于陈国还在内乱中,陈人一点打仗的心思都没有,都想着自己家乡亲人的安危。
毫无战意,一触即溃。
蔡师、卫师看到陈师兵败如山倒,这么快就凉凉了。
也心生怯意。
气势恢宏的联军,瞬间变成了乌合之众。
郑伯寤生令左右夹击王师,王师大败。
“哎呀!完了完了!果然给我料准了吧。”
宣王静心里一咯噔,这怕是自夷王燮征齐不克以来的王师对诸侯的第二次不胜。
不对,那次只是不胜而已,不像这次输的这么惨。
“唉!礼崩乐坏!这世道真的要变了啊!”武王发也叹气道。
“将士们!不要慌乱!不要紧张!听我指挥,有序撤退!”
他看着画面中在一团溃军中还亲自殿后,忍着疼痛,努力指挥王师撤退的天子林。
他肩膀上还插着刚才在一片混乱中,从郑中军射出的箭。
“姬林这小子还算不错了,有骨气,也算有谋略。”
“主要是在这郑国起家的时候,没有人阻拦郑国。”
武王发继续说道。
“导致他即位的时候,王师愈发凋零。”
“郑国也已经彻底成型,尾大不掉,都是前面几个不争气!”
武王发把目光转向了罪魁祸首————一旁正在奋笔抄书的幽王宫湦和平王宜臼身上。
两人感受到武王发的目光,直接战栗起来。
又要被揍了。
pS:周桓王十三年的主要诸侯:晋小子侯(曲沃武公)、楚酓(yan4)达、齐僖公、秦宪公、宋庄公、卫宣公、鲁桓公、郑庄公
霸主:无
次强: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