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成得臣果就一莽夫耳!连中我等圈套。楚军既败,霸业可成也!”
“有惊无险!有惊无险!”
晋侯重耳望着因为左右军皆溃,不得不率中军撤退的楚令尹子玉,面露喜色,对着一旁的狐毛、狐偃、先轸等人说道。
“国君,我就说没事吧,当初您还是过度担忧了。”
“成得臣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还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激一激他,自然就会中招了。”狐偃笑道。
“楚子文还称赞此人治军严明,荐此人为帅。”
“先前楚君要求撤军,此人不但抗命不从,还要求楚君增兵。”
“楚君居然还由着他,他和楚子文,怕是老眼昏花了。”
楚令尹子玉是如何一步步落入晋国圈套,放弃继续围困宋都商丘,转而北上寻求与晋国决战的?
晋国从来不是一个国家在与楚战斗,在城濮之战前,以晋为核心的晋秦齐三国抗楚联盟已经初步形成。
秦国,因为楚国在鄀国有所争端,所以需要晋国的支持,来压制楚国。
齐国就更不用说了,楚国都打到了齐国领土上,还扶持了一个公子雍。
但在晋侯重耳克卫破曹,楚人退出齐境后,由于担心晋国进一步做大,两国就有些不够积极了。
“当初齐秦已有退意,我建议国君让宋使把原先送到我晋国的宝贝都转送于齐秦,让他们出面调解求和。”元帅先轸说道
“另一方面,把卫、曹之地割让给宋国,楚人不可能同意,齐秦的此次调解自然就无疾而终了。”
“加上齐秦与楚国本有旧怨,他们依然会继续支持我们对楚作战。”
“成得臣远在商丘,跟我们说什么如果我们退出曹卫,他也离开宋国。”元帅先轸继续说道。
“此人脑子完全不会拐弯,我军已克曹卫,完全可以在曹卫上做文章。”
“他一直无法攻克宋都,在宋国身上做文章的余地并不多。”
“不需要成得臣的条件,国君依然可以展现宽宏大量,放过卫、曹二国。”
“因此我建议国君暗地里先与曹卫讲和,只要他们背离楚国就可,以成得臣那暴脾气,绝对会北上求战。”
“我国本就是为救宋而来,攻卫克曹已经引得齐秦忌惮,要是主动出击,怕是二国直接背盟了。”
“现在挑动激怒成得臣主动求战,我国只求防御。”
“正好国君当初为公子时,还欠着楚君一份恩情,现在一并还了。”
“退避三舍,也是赚大了国君的美名。”狐偃插话道。
“我先前拿这理由来说服军士,也是成功解决了因为退军引起的可能的士气低落的问题。“
“如果打赢了,自然是称霸中原;就算输了,大不了退回河东。”先轸继续说道。
“河东地势险要,楚人要越过天子,进攻我们,并不是简单的事情。”
“而且真到那个时候,秦国必然会完全与我国站在一起,没什么可以惧怕的。”
“这几个人也太阴了吧!”由于长期使用外置大脑管仲,加上年龄大了。
面对画面中冒出的晋国君臣之间的一大段谋划,齐桓公也是有些懵逼了,花了一大段时间才给理清因果关系,简直是倒吸一口凉气。
“简直是把那个成得臣甩的团团转,挖了一个又一个坑,成得臣一个又一个跳。”
“我国初设三军,实力还不能和楚军相提并论,要是由楚君恽或者楚子文亲自领兵,怕是难以取得如此大胜。”晋侯重耳笑道。
“因此以计会合了秦齐宋三国联军,增加胜算。”
“楚人还偏偏派了个成得臣来,诸多因素之下,才有今日之胜。”
“楚中军乃楚人核心精锐,皆为江汉子弟,还有若敖氏族兵,由成得臣亲自统帅。”
“此人虽然脑子一根筋,但作战起来却十分勇猛,不可与之争锋。”
“右军为陈蔡之师。陈蔡,小国尔。”
“当年郑伯寤生繻葛之战,也是先挑陈蔡软柿子捏,可以学习。”
因楚军大败,正在担心亲楚郑国的下场的郑庄公听到晋侯重耳说了自己的成名之战,瞬间慌了起来。
这陈年旧事又被翻出来,他岂不是又要被先祖们揍一顿了嘛?
他深深地松了一口气。
“国君,这郑伯旧事可不兴提啊。”先轸面色一变,回道。
“先卿,有什么不能提的,不就是射王中肩吗?”狐偃笑道。
“你贵人多忘事啊。就在前不久,国君入周平王子克之乱后,自比周公,直接跟天子说,要求去世后以天子之礼下葬。”
姬周诸王:???
郑庄公:!!!
“这样的要求,郑伯寤生下辈子也不敢提啊!”
“列位先祖,这个重耳居然干出如此僭越之事,居然连自比周公都出来了。”郑庄公佯作生气状。
“这个狐偃面对如此僭越之事。听他的口气,居然不以为耻,还反以为荣。”
“我可是大邦周一等一的忠臣,和此等乱臣贼子完全不一样!”
“郑寤生!现在这局面,不都是因你而起吗?现在还在那里惺惺作态,虚伪无耻!”桓王林大骂道。
“就是就是,伪君子!”齐襄公附和道。
“呵呵,此乃我之计谋也!”晋侯重耳笑道。
“我故意狮子大开口,自比周公,要求去世后以天子之礼下葬,天子有一丝答应的可能吗?”
“但是我平定王子克之乱,如此之大的功劳,天子不给予我高规格的礼仪,总得拿些替代品吧?”
“天子硬要面子,就得给我里子。”
“黄河以北的王畿之地,本就归卿士们所有,但是这些卿士们并不怎么听天子话。”
“我请求天子把这些地赐给我,天子还是有同意的可能的,果不其然。”
“这个重耳,当初我扶持天子继位,可是什么东西都没有要。”齐桓公不爽道。
“他倒好,一口气把黄河以北的王畿都吃了!”
“齐国离成周这么远,你到哪里吃王畿的地。”系统笑道。
“我是这种人嘛?就算能吃,我也不会吃。”
“在仲父的教导下,我可是真正在践行尊王攘夷,你这破方块又在以小机器人之心度我这种贤人之腹了。”齐桓公反驳道。
“对对对,你是奉天子以讨不臣;人家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晋侯重耳德行不如你远矣!”系统笑道。
“本来就是这样!”齐桓公说道。
“我当初也就要了十二座城,还是拿自己的城池来换卿士的城池。”郑庄公愤愤不平道。
“当时天子还小动作不断,我费了好大气力才搞到手。”
“我去世后,郑国内乱,换来到城池全部吐出去了,当初给天子的城池却没有要回来。”
“怎么?郑寤生,你有意见?”桓王林威胁道。
“额,我只是说一下这个晋侯重耳太过可恶了而已!”郑庄公解释道。
其实他不是怕桓王林,而是怕其他的姬周先王。
“现在这个家伙,居然一口气把黄河以北的王几全部拿走了!!!”
“真是个败家子!我当年薅点地可不容易啊。”桓王林大骂道。
“现在他大笔一挥,就送出这么一大块!”
“列位先祖,我就说太子郑不行吧。”惠王阆抓准时机,见缝插针。
“要不是姜小白阻拦,让克儿上位,说不定不会像现在这样,送了这么一大块地。”
“天子,一个带着戎人攻打故都的人,能好到哪里去?”齐桓公又把杀手锏搬出来了。
为了防止再次被揍,惠王阆知趣的闭嘴了。
“左军主力乃申息之军。”晋侯重耳继续说道。
“申息之军乃楚国北探中原的主力,是我们要主要针对的对象。”
“下军击退了楚国右军,但并不追击选择撤退。“
“成得臣搞不清楚右军的情况,还以为右军取得了大胜,更加掉以轻心。”
“我再按照事先国君的命令,让上军佯装败退。”狐毛说道。
“成得臣果然觉得自己要赢了,令申息之军追击,孤军深入。”晋侯重耳露出计谋得逞的笑容。
“再让上军中军联合夹击申息之军,楚军果然大溃。”
“申息之军失去了战斗能力,一段时间内楚国都没有能力北上了。”
“那个成得臣,打了这么大的败仗,怕是有性命之虞。”狐偃笑道。
果然,成得臣撤军后受到了楚王恽的诘难,说他还有什么颜面回南土南阳去见申息乡亲?
成得臣自杀身亡。
在城濮大胜后,晋侯重耳接受了郑国的求和,至成周向天子郑献楚俘。
共献士卒千人,兵车百辆。
不久后晋侯重耳在践土会盟,鲁、齐、宋、蔡、郑、卫、陈等国参加。
晋侯重耳邀请天子郑移驾践土,他率领诸侯朝拜天子。天子郑赐晋侯重耳为侯伯。
“晋侯此人善于谋略,城府极深,手段高超,手下还人才济济,子玉不可匹敌也,我楚人败在他手上不算冤枉。”楚文王长叹道。
“可惜了此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就差那么一点啊,怎么突然就冒出这个家伙来?阻我楚国霸业!”
天子郑二十二年,为了解决一直不老实的郑国,顺便为了报当年流亡郑国时,郑伯轻视之仇。
晋侯重耳与秦伯任好联合攻郑,烛之武退秦师,晋军也随后撤军。
pS:周襄王二十四年的主要诸侯:晋文公、楚成王、齐昭公、秦穆公、宋成公、卫成公、鲁僖公、郑文公
关于晋文公的年龄,争议太大,相关探讨写个几千字都没问题,这里就不详细分析了,反正小说中不会提到和他年龄有关的内容。
霸主:晋
次强:楚、秦、齐、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