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上了战场了,还在那里争吵不休,意见不一。”
晋文公看了看霸主榜,晋国已经完全掉出了霸主榜,回到了次强榜上。
霸主榜上只剩下了楚国一个国家。
”荀林父在两军阵前,既拿不定主意,下不了决定;又管不好下属,三军一盘散沙。”
“他不适合当这个元帅。”
“公父创立一直延续到我弟弟的晋国霸业就这么被葬送了。”晋襄公捶胸顿足。
\"荀林父、先轸、赵氏兄弟等人皆有罪责!”
“诶?等等!突然想起来,我弟弟成公怎么没有进来?”
“赵盾派干掉你儿子的赵穿去接他继位。”系统解释道。
“他看到赵穿那莽夫的满嘴横肉,再想想你儿子的结局,早就被吓破胆了。”
“当了几年的橡皮图章,一切以赵盾马首是瞻,还不如你儿子呢!”
“不能算霸主,拉进来干什么?”
“在赵盾的淫威下,黑臀无所作为也是很正常的。”晋文公说道。
“现在我大晋败于城濮,对于晋国是一场灾难,对于国君倒未必不是坏事。”
“就看孙獳能不能抓住机会了。”
“哈哈!齐侯,我楚国霸业远胜你齐国霸业!”
“哈哈!重耳,终究是我楚国嬴了!哈哈哈哈!”
楚成王对齐桓公、晋文公笑道。
与晋文公、晋襄公这边冷冷清清的气氛相比,楚王殿那边早就开香槟了。
楚成王看到这位孙子侣实现了他奋斗了一辈子也没有实现的夙愿,十分激动。
一激动之下,赦免了楚穆王,暂时不骂他是逆子了。
毕竟没有这个逆子,也轮不到他这么牛批的孙子当上楚王。
楚穆王也十分激动,不过当然不是因为楚成王废除他的“逆子”称呼一事。
老家伙在那自娱自乐,什么逆子不逆子的,他根本不当回事。
“楚君,一时之胜而已,现在就赢麻了,也未免太过自负了吧。”晋文公笑道。
“就是就是,现在晋国霸权崩溃。“
”我齐国机会来了,你楚国嘚瑟不了多久了!”齐桓公说道。
“那我秦国...”秦穆公也跟着说道。
“你俩就算了吧。\"
”此次我晋国大败,只是败于卿士不和,并不是我晋国实力不行了。”晋文公笑道。
“等我晋国君臣痛定思痛,卷土重来,你们没有机会的。”
“呵呵!重耳!还在这嘴硬呢!败了就是败了,不要找借口!”
楚成王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懒得继续和晋文公辩论,去狩猎场打野味庆祝去了。
“大王!没想到真如伍参说的,这晋军一触即溃啊。\"
在一路追击晋国溃军至黄河沿岸后,孙叔敖连忙回来向楚王侣请罪。
“一直到现在,我到现在还心惊肉跳呢,就跟做梦一样!”孙叔敖下拜道。
“是我判断失误,多亏了大王明智,没有听我的建议,差点错过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还望大王治罪!”
“蒍卿说哪里话?你蒍氏可一直都是我王室的股肱之臣!”楚王侣把孙叔敖扶了起来。
“没有你主持修筑水利工程,以身作则,明刑严法,处置奸吏,使我楚国大治。“
”哪有如此强大的国力支持寡人北上争霸!”
“而且你做事为人持重稳健,有不想与强大的晋国争锋的想法也很正常,此次大胜也算是有惊无险了。”
“与伍参只是政见不同,又有何罪可以谈起呢?”
“蒍氏?是霄敖之后吧。”
正坐在楚王殿前,等待子孙们打来野味来孝敬他的楚武王总感觉这个这个氏有些熟悉。
“父王,多久之前的事了还提他做甚。”楚文王笑道。
“要是伯父一脉继续为敖,我楚国怕是没有今日之强盛。”
“说不定到现在还流窜于荆蛮之间呢!”
“我楚国历来推崇强人,伯父要是能看到今日的楚国,怕也会支持父王当年的行为吧。”
“好家伙,不愧为蛮夷!”宋襄公十分鄙视。
“把弑君夺位说的这么清新脱俗、理所应当,也是没谁了。”
“咋了宋公?你还没被我儿收拾够啊!”楚文王嘲笑道。
“拳头才是硬道理!我看你的小宋,马上又要臣服于我楚国的铁蹄下了!”
宋襄公哑口无言,现在这个晋楚争霸的形势,他宋国怕是要和隔壁郑国一样,成为大国争霸的战场了。
孙叔敖再次拜谢楚王侣,与楚王侣一同检阅战胜后的楚军。
按照惯例,战胜之军要把失败之军的士兵尸体给堆积起来,筑成京观,以彰武功。
很多楚将准备这样做,但被楚王侣拒绝了。
“汝等匹夫小子懂什么?“
”‘武‘字是‘止’、‘戈’二字组成的,真正的武德不是以武力恐吓诸侯,而是为了消除战争。”
“古之圣王那都是伐无道之国,才筑京观。”
“晋国又不是什么暴虐之国,晋君也没有什么罪。“
”晋国士卒都是为国尽忠而死,怎么能拿他们的身体筑京观呢?”
于是楚王侣妥善埋葬了晋军尸体,班师回朝。
“这小子从哪学来的中原的说辞,整起来一套一套的?”楚文王有些懵逼。
“中原那套太麻烦了,也没啥意义。我觉得我楚将做的没啥问题。”
“这叫观念的力量,怪不得你们楚人被人叫蛮夷呢!”系统笑道。
“你一个谥号文的怎么连这都不懂,有时候软实力比硬实力还能起到作用。”
楚文王还想反驳,直接被帝辛一声阴阳怪气给打破了。
“服气!姬发,你们家姬旦实在是令人服气!”
“虽然你们姬周彻底已经彻底变成洛邑城主了,不如我大邑商远矣!“
”但这个圣王之说可真是厉害,一个跟着一个信,现在连这南土楚蛮都来开始说这套了。”
“什么狗屁圣王伐无道?打死我也不承认你是圣王,我是无道!”
“呵呵!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老样子。“
”还不承认自己失天命,你不无道谁无道?”武王发反驳道。
两人又开始旧事重提,唇枪舌剑。
东周君主们竖起耳朵来仔细聆听,听到了好多他们在传世文献中只看到只言片语的事情,令他们颇为震惊,不得不感慨周公之厉害,果然名不虚传。
楚王侣的止戈为武在诸夏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中原诸国对楚国历来是瞧不起的,觉得那就是群蛮人。
虽然打不过,骂还是敢骂的。
就算嘴上不敢骂,心里还是敢骂的。
楚王侣这波舆论攻势让中原东方诸国对于楚国有了不小改观。
郑伯坚及穆族出身的正卿子良也借机一举扫除文族势力。
回到晋国的荀林父也听到了楚王侣的礼义德行,十分羞愧。
整出如此大祸不说,他一想起自己撤退的时候。
被楚军吓破了胆,在渡过黄河途中方寸大乱,给中军下军下了极其愚蠢的命令。
告知中下军,先渡过黄河的重重有赏。
导致中军下军败兵互相争夺船只,先上船的人拿起刀剑砍向,要上船的人的手指。
河流里到处都是被砍断的手指,断指可掬,十分凄惨。
和楚王侣一比较,他感觉自己简直就是烂透了。
“国君,此次溃败而归,先文公以来的霸业丧失殆尽,臣万死难辞其咎!”
他跪倒在晋侯獳面前,晋侯獳脸上依然摆着那诡异的微笑,似乎没有被这场战争的大败给影响到。
“臣愿以死谢罪!”
“准!”晋侯獳立即开口。
诸卿:???
荀林父之弟荀首也是呆住了,这国君怎么不按常理出牌啊!
荀首因为分于智邑,所以也以智为氏。
邲之战中,他的儿子智罃被楚军俘虏了,所以他努力拼杀,捕获了楚君的儿子。
还想让兄长帮忙运作一下,走外交途径用楚君的儿子把他的儿子给换回来。
怎么现在自己兄长都要被砍了啊。
这种局面正常情况不都是国君劝阻宽慰卿士,最后皆大欢喜的吗?
他连忙想出言劝阻,又觉得自己身份不太合适。
“国君,不可啊!”士会连忙出来劝阻。
“荀元帅从先文公开始,就一直勤勤恳恳侍奉历代国君。”
“当他觉得自己做的好的时候,就想要做的更上一层楼。”
“当他觉得自己做的不好的时候,就想要努力弥补错误。”
“这样的贤人是我晋国之支柱啊!”
“国君要是因为他打了败仗,就杀了他,这不是亲者痛仇者快吗?”
“那我晋国真的是一下子输了两次,一输再输,输麻了。”
“以后也不再想和楚国争夺什么霸业了。”
“好!士卿说的很好!”晋侯獳的出声终于让诸卿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他把心里跟坐过山车一样的荀林父扶了起来,对荀林父微微一笑。
“寡人希望荀卿未来能够继续为寡人、为晋国效力,戴罪立功,重获国人信任!”
晋侯獳把寡人咬的特别重,还特地提到了国人。
“呵呵!这小子明显正话反说啊!有点东西!”晋文公笑道。
“提到未来,就是说过去卿士们把国君当做吉祥物,独自行事是错误的。”
“你看!这次大败不就是恶果吗?”
“提到重获国人信任,意思就是告诉他们,经过这次大败,现在国人们已经不信任他们了。”
“未来不要再自作主张,要听他这个国君指挥。”
“拿荀林父这个和事佬开刀是最好的。”
“臣叩谢国君!”荀林父自然也听懂了晋侯獳的意思,连忙率领众卿士再拜。
他看着晋侯獳的微笑,总有些毛骨悚然。
当初晋侯獳多次催促他救郑攻楚,不会从那时候就开始算计布局了吧。
卿士不和引起的大败,自然会让卿士们丧失威信,国君才能更好的掌控权力。
荀林父又摇了摇摇头,妄自猜测国君的心思并不好,还是好好戴罪立功吧。
先毂自然也是听懂了晋侯獳的意思,但晋侯獳迟迟没有说要赦免他的过错。
他怕被晋侯獳清算,于是里通外国,想要通过勾结赤狄入寇的方式,分散晋君獳在邲之战这件事情上的注意力。
结果事情败露,晋侯獳雷霆出击,击退赤狄。先毂被杀,夷族。
pS:周定王十一年的主要诸侯:晋景公、楚庄王、齐顷公、秦桓公、宋文公、卫穆公、鲁宣公、郑襄公
伍参嬖人出身,他的芈姓可能是发达后冒认的。在先秦,地位低下的野人、嬖人忘记自己的血统祖宗,冒认附近的国人的祖宗为祖是很正常的事情。当然我这只是一家之言,说不定人家真姓芈呢。
据《清华简·楚居》:楚若敖、楚蚡冒、楚霄敖、楚武王是正确世系,楚霄敖和楚武王是兄弟关系,《史记》颠倒了霄敖和蚡冒,讹误。
霸主:楚
次强:晋、齐、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