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记后厨。
这里可比赵三郎那瓦子区的破宅子气派多了,灶台锃亮,厨具齐全,十几个穿着干净厨师服的师傅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王师傅是秦记后厨的老人了,一手“江南炖菜”颇有名气,在秦记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此刻,他正皱着眉头,看着手里那份由周管事送来的“赵氏奇香”秘方。
旁边围着几个秦记的厨子,也是一脸好奇和……不以为然。
“王头儿,这就是那个瓦子区烤串的方子?”一个年轻厨子撇撇嘴,“什么'子午时辰阴干'、'顺逆研磨',我看就是些糊弄人的玩意儿!”
“是啊,还什么'九里香'、'千里光',听都没听过,怕不是些野草吧?”另一个厨子也附和道,“依我看,那小子就是运气好,瞎猫碰上死耗子,弄出点怪味儿,骗骗那些没吃过好东西的穷哈哈罢了。”
王师傅瞪了他们一眼:“少胡说八道!这是小姐亲自吩咐下来的,都给我打起精神!不管这方子是真是假,都得严格按照上面的要求来!出了岔子,仔细你们的皮!”
老师傅发话了,其他人不敢再多嘴,纷纷收起了轻视之心。
周管事已经派人按照方子上列出的香料和“草药”,采买了一批回来。虽然那几味“关键草药”确实费了点劲才找到,但秦记家大业大,这点能量还是有的。
于是,在王师傅的亲自监督下,一场严格遵循“赵氏秘方”的烤串试验开始了。
“都看清楚了!香料要阴干,不能见太阳!快,搬到后院廊下去!”
“研磨!说了顺时针八十一,逆时针四十九!你数错了,重来!”
“配比!厘和毫都要看清楚!谁敢弄错一丁点,别怪我不客气!”
“还有这个腌制,必须足足两个时辰,少一刻都不行!”
王师傅拿着方子,一丝不苟地指挥着,把那几个平日里骄傲惯了的大厨折腾得够呛。什么“君臣佐使”、“调和阴阳”,听得他们云里雾里,心里直骂娘,但又不敢违抗。
好不容易,按照赵三郎那套繁琐得近乎变态的流程,第一批试验品终于腌制完成,穿上了串。
接下来是烤制。方子上对火候的要求同样语焉不详,只说什么“文武火交替”、“外焦里嫩凭感觉”。
王师傅毕竟经验老道,亲自掌勺,凭借多年的烧烤经验,小心翼翼地控制着火候。
很快,烤串的香气便弥漫开来。
不得不说,这香气还真挺特别!各种香料混合在一起,再加上炭火的熏烤,确实有那么几分诱人,让旁边看着的厨子们都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好像……还真有点门道?”先前那个撇嘴的年轻厨子忍不住嘀咕道。
王师傅没有说话,全神贯注地盯着烤串,直到他认为火候已到,才小心地将几串烤好的羊肉串和鸡翅取了下来,放在盘子里。
烤串色泽金黄,微微冒着油光,香气四溢。
“尝尝。”王师傅将盘子递给周管事。
周管事也等了半天了,拿起一串羊肉串,吹了吹,咬了一口。
嗯?
入口的感觉……还不错。肉质鲜嫩,外皮微焦,各种香料的味道很浓郁,确实和他之前吃过的任何烤串都不太一样。
但是……
周管事皱起了眉头,仔细咀嚼着,又尝了一口鸡翅。
味道是香,也很特别,但总觉得……好像差了点什么。
和那晚在赵三郎摊子上吃到的,那种让人吃了一口就停不下来、回味无穷、甚至有点“上瘾”的感觉相比,这个味道,明显要“平”了不少。虽然也很香,但缺乏那种直击灵魂的“勾魂”滋味。
而且,后味似乎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苦涩和油腻感?正是赵三郎加进去的陈皮和砂仁在“作祟”。
“怎么样?周管事?”王师傅在一旁紧张地问道。
周管事放下烤串,擦了擦嘴,沉吟道:“香是够香,味道也还算独特……但,似乎……火候还差了那么一点点?”
他不好直接说方子有问题,只能把原因归结到火候上。
王师傅闻言,也拿起一串尝了尝,随即也皱起了眉头:“嗯……确实,好像是差点意思。可能是第一次烤,火候没掌握好?或者是那几味草药的药性太烈?”
其他几个厨子也纷纷上前品尝,评价大同小异。味道不错,很特别,但要说有多惊艳,似乎也谈不上,而且后味确实有点怪怪的。
“看来,光有方子确实不行,还得那赵老板亲自指点才行。”周管事心里有了数,对王师傅说道,“王师傅,辛苦了。这几天你们再多试几次,看看能不能找到窍门。我先去回禀小姐。”
“好,周管事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