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赵氏奇香”打烊后,后院的小账房里依旧亮着灯。
赵三郎和钱掌柜相对而坐,中间的矮几上摊着几本账册,还有一堆算筹。烛光跳跃,映着两人凝重的脸庞。
“赵总监,您看这里,”钱掌柜拨拉着算筹,指着账本上的几行字,“聚宝斋的香料,安息茴香、马芹、还有那赤阳粉(赵三郎给那类似辣椒粉的香料起的名字),这几样是用得最多的,价格也是最高的。”
“虽然那边打了招呼,按‘朋友价’算,可一个月下来,光香料的开销,就比以前用秦记的货,足足高出了三成!”
赵三郎凑过去仔细看。账目记得很清楚,每一笔开销都列得明明白白。钱掌柜虽然管事能力一般,但在算账这方面,还是个老手,做不了假。
再加上这段时间和赵三郎相处,他也越发佩服这位“赵总监”,有点时候都忘记秦乔乔是老板,赵三郎才是。
“还有这羊肉,”钱掌柜又翻到另一页,“刘老三家的羊肉确实是好,肥瘦相间,烤出来膻味小,肉还嫩。可他那村子离城里远,每次送货过来,都得雇驴车,这运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且啊,这生肉运输,路上总有点损耗,七七八八算下来,成本比直接从城里肉铺拿货,也高了不少。”
“咱们现在一楼大堂的烤串,价格没变,但这成本上去了,里外里一算,这利润……就薄了。”钱掌柜愁眉苦脸地总结道,“二楼‘镇店之宝’那边倒是利润高,可毕竟量少,撑不起整个铺子的开销。长此以往,咱们这生意看着红火,实际上……挣得还没以前多了!”
赵三郎沉默着,手指在账本上轻轻敲击。钱掌柜说的都是实情。他之前光顾着解决有无问题,提升口味,吸引顾客,对于成本控制确实有些疏忽了。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什么?开源节流!
光靠口味好,生意火爆,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合理的成本控制和利润空间,再红火的生意也只是虚假繁荣,随时可能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崩溃。尤其是在这个时代,各种潜在风险更多,必须要有足够的利润来支撑发展和应对危机。
“钱掌柜,你说的对,成本问题必须重视起来。”赵三郎抬起头,眼神变得锐利,“生意要做大,不能只靠一腔热血,得精打细算!”
“那……总监您的意思是?”钱掌柜有些期待地看着他。每次遇到难题,这位年轻的总监总能想出些匪夷所思却又行之有效的法子。
赵三郎站起身,在小小的账房里踱了几步,脑子飞速运转起来。开源、节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节流方面,”赵三郎停下脚步,开始分析,“首先是香料。聚宝斋那边价格虽然高,但品质确实好,而且是咱们目前唯一的稳定渠道,不能轻易更换。不过,是不是所有的烤串,都需要用到最高等级的香料配比?”
他想起自己之前调配香料时,为了追求极致口味,用料确实有些“猛”。
“钱掌柜,你觉得,有没有可能,咱们针对不同价位的烤串,或者不同的食材,开发出几种不同档次的香料配方?”
“比如,普通的羊肉串,香料可以稍微调整一下,保证基本风味的同时,降低一点稀有香料的比例?而像二楼的烤羊排,或者新推出的特色烤串,则继续使用最高等级的配方,以保证品质和口碑?”
这其实就是现代餐饮业常用的成本控制手段——产品分级。
钱掌柜愣了一下,随即眼睛一亮:“哎!总监您这法子好啊!这样一来,既能保证招牌菜的味道,又能有效控制普通烤串的成本!高!实在是高!”
“这事儿交给我。”赵三郎点点头,“我这几天再琢磨琢磨,调配几种新配方出来,到时候先内部试试口味。”
“其次是羊肉,”赵三郎继续道,“刘老三的羊肉品质好,这个源头不能丢。运费高,损耗大,这个问题得想办法解决。”
他看向钱掌柜:“能不能想办法和刘老三谈谈,看他愿不愿意和咱们签个长期的供货契约?”
“比如,咱们保证每个月固定要多少只羊,价格可以比市面上稍高一点,但要求他自己负责屠宰和初步处理,并且承担一部分运输成本?或者,咱们干脆自己买辆驴车,雇个可靠的伙计,专门负责去拉货?”
“签长契?”钱掌柜有些犹豫,“这……能行吗?乡下人,怕是不懂这个……”
“事在人为嘛!”赵三郎笑道,“刘老三之前被那个管事欺负得够呛,现在肯定也想找个稳定的靠山。咱们拿出诚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许以实利,不怕他不答应!这件事,我看石头脑子活络,让他去试试。”
“好!我明天就找石头说!”钱掌柜连连点头。
“还有运输,”赵三郎补充道,“让石头顺便打听打听,除了那些大的车马行,有没有一些跑零散活儿的、价格便宜又可靠的运货渠道?比如一些进城卖菜的农户,回程车是空的,给点钱就能捎带脚把货拉回来。”
整合社会闲散资源,降低物流成本,这又是现代商业的常用手段。
“最后,是内部管理。”赵三郎目光扫过账房,“得加强库房管理,香料、食材、木炭、竹签,都要有明确的出入库记录,责任到人,尽量减少浪费和损耗。还有后厨的操作流程,也得规范一下,比如每串肉的分量、腌制的时间、烤制的火候,尽量做到标准化,这样既能保证品质稳定,也能控制成本。”
他打算引入一些简单的“标准化操作规程”(Sop)理念。
钱掌柜听得一愣一愣的,感觉自家总监说的这些东西,很多都是他闻所未闻的。什么不同档次配方、长期契约、标准化流程……虽然听不太懂,但感觉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总监,您……您真是大才啊!”钱掌柜由衷地赞叹道,“这些法子要是能成,咱们这利润肯定能提上来!”
“光节流还不够,还得开源。”赵三郎微微一笑,“生意这么好,咱们也得想办法多挣点。”
“开源?怎么开源?”钱掌柜好奇地问。
“比如说,咱们可以增加一些新的菜品。”赵三郎道,“现在咱们主要靠烤串,尤其是羊肉串。但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吃羊肉,也不是所有人都消费得起贵的。咱们可以开发一些成本相对较低,但同样有特色、利润空间也不错的新品。”
“比如?”
“比如,烤鸡翅中、烤素鸡、烤蘑菇、烤土豆片……这些东西成本不高,用上咱们的秘制香料,味道肯定差不了。还可以弄点简单的汤水,比如酸梅汤或者绿豆汤,解腻又解渴,搭配烤串卖,也能增加收入。”
“哎呦!这个好!”钱掌柜一拍大腿,“尤其是那酸梅汤,夏天喝最是解暑!咱们自己熬,成本低得很!”
“另外,”赵三郎继续道,“咱们现在只做晚上的生意,是不是可以考虑把营业时间延长?比如中午也开市?或者,推出外带服务?用干净的荷叶或者油纸把烤串包好,让客人带走吃。”
提前营业时间,增加外带服务,这都是扩大营收的有效途径。
钱掌柜听得连连点头,只觉得自家总监的脑子里,仿佛装满了各种奇思妙想,随便拿出来一个,都够他琢磨半天的。
“总监,您放心!这些事儿,我一定督促伙计们落实下去!”钱掌柜激动地说道。
赵三郎笑了笑,没有再多说。他知道,想法再好,也需要一步步去执行。
开源节流,提升管理,这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接下来的日子,赵三郎开始行动起来。
他花了几天时间,在后厨反复试验,真的调配出了两种不同档次的香料配方。
一种是“豪华版”,用料足,味道霸道,专门用在二楼的“镇店之宝”和新推出的几款“精品烤串”上。
另一种是“标准版”,在保证核心风味的基础上,适当减少了最贵的那几种香料的比例,用于大部分普通烤串。
内部试吃后,伙计们都觉得,“标准版”的味道虽然比“豪华版”略逊一筹,但比起市面上其他的烤串,依然是顶尖水准,普通食客未必能吃出太大差别。
石头那边,果然不负所望。他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和赵三郎私下给的一些“好处”,再加上刘老三确实被之前的收购商伤透了心,最终成功说服刘老三签下了一份为期一年的供货契约。
赵三郎承诺以高于市价一成的价格收购他所有符合标准的羊,但要求刘老三负责屠宰和基本分割,并用自家驴车送到指定地点交接,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和损耗。
刘老三得了实惠,又有了稳定的大主顾,自然是感恩戴德,拍着胸脯保证一定把最好的羊留给“赵氏奇香”。
同时,石头也联系到几个家住城郊、每天赶驴车进城卖菜的农户,谈妥了较低的价格,让他们回程时顺便帮忙从刘老三那里或者其他地方捎带一些蔬菜、木炭等杂货,进一步降低了物流成本。
后厨和前堂的管理也在逐步规范。赵三郎亲自盯着,制定了简单的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赏罚分明。
虽然伙计们一开始有些不适应,觉得规矩多了,但几天下来,发现效率确实提高了,浪费也减少了,拿到手的赏钱也多了,干劲反而更足了。
开源方面,赵三郎陆续推出了烤鸡翅中、烤香菇、烤豆腐皮等几款新品,价格适中,味道独特,很快就受到了食客的欢迎。尤其是那秘制的酸梅汤,酸甜可口,冰镇之后更是解腻消暑的神器,几乎成了每桌必点的饮品。
经过这一系列的开源节流措施,“赵氏奇香”的账本终于好看了起来。流水持续增长的同时,利润率也开始稳步回升。
钱掌柜看着月底盘点出来的盈利数字,激动得老泪纵横,拉着赵三郎的手不住地说:“总监!您真是神人!神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