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的原木盒子,看起来十分普通。
“是什么?”林氏好奇的看了看,发现竟是锁住了。
“里面是什么,小的也不清楚,只知道这箱子二奶奶准备了许久的,上次本该跟随沈老爷一起带回来的,是二奶奶准备东西的时候,不小心给落下了,这才拖到今日。”
小厮将钥匙递给林氏,“老夫人,二奶奶交代了,箱子最好让淮少爷亲自打开。”
“神神秘秘的,搞得我好奇得很。”
林氏接过箱子,顺势说道,“小哥,你先到灶房用饭,我们准备点东西,很快的。”
“时候还早,小的不着急,老夫人慢慢准备便是。”
带小厮下去用饭后,林氏让沈继业扛两袋木炭上马车,外加两坛桐油,几包干蘑菇。
沈继业见东西有点少,便把留着卖的两只灰毛兔子也加了进来,“这两只兔子给致远他们几个养着玩吧,若是不想养了,杀了吃也是好的。”
“致远得了风寒,也不知道现在如何了。”林氏担忧,“听小哥说还发了热,这个年怕是不好过,也不知道年后能不能过来看我们。”
嫁的远就是这点不好。
有什么事情,不能及时看顾。
想外孙了,也只能想着,不能随时去看。
沈继业乐观道,“大姐一般都是初五初六才回来,现在年二十八,还有好几天呢,说不定到那时,致远已经好了呢。”
“但愿吧,希望这次静丫头和致祥也能来,去年静丫头跟她爷爷去郡城,都有两年没见了,也不知长高了没有。”
春兰给林家生了三个孩子。
长女林静,二子林致远,三子林致祥。
林家长房只生了两个女孩,所以林致远是长孙。
对于这三个外孙,林氏心里惦念。
因为隔得远,有时候两年才见一次,怪想的。
“静丫头过完年应该十一岁了,这个年纪,正是爱玩的时候,上次我们去县里卖桐油果,也没见到她,听大姐说,静丫头好学,整日跟在姐夫身后,学着盘账呢。”
“女娃会盘账是好事啊,当初若是你姐大字不识一个,便是你姐夫执意相娶,林家也不会同意,好在你爹当时宠着她,也跟着教了几个字,不然哪有今天的造化?”
林家是大户,光是田产就有七八百亩。
名下铺子也有好几处,外加三四个果园,家资颇丰。
如今林家大爷缠绵病榻,许多事情都是林二爷去做的。
大奶奶前两年病故,府中事务落到沈春兰身上。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林夫人不太看得上沈春兰,觉得她是乡下姑娘,时不时挑下刺。
“娘,你就别多想了,如今大姐给林家生了三个孩子,致远又颇有读书天份,姐夫又护着她,她的日子也不会太难的。”
沈继业说完话,就见小厮从灶房出来,连忙送人。
马车启动前,林氏又絮絮叨叨了许久才放人。
看着渐行渐远,最后消失不见的马车,林氏心情怅然的回屋。
直到下午,沈七刀和沈淮从深山捕猎回来,她的注意力才被转移。
“三郎,有收获吗?”
“奶奶,这次运气非常好,套住了一只野鸡,两只獐子,爷爷还在一处山涧发现了野猪的踪迹,我们挖了陷阱才回来的。”
此次深山之行,沈淮再次体验到了捕猎的快乐。
同时也见识到了自家爷爷的智慧和能力。
沈七刀有多年捕猎经验,能从一些踪迹和粪便,判断出附近有什么动物,它们的生活习性是什么样子的,从而设计出不同的陷阱方案。
成功率还是挺高的。
最近天气好,很多动物出来觅食,他们三五天就能捕捉到猎物。
光是野兔和野鸡,都吃了两次,卖了两次。
“不错不错。”看到大獐子,林氏笑容灿烂,“野鸡留着过年吃,这獐拿去福满楼,估计能卖个好价格。”
安置野鸡的时候,沈淮发现,兔笼是空的。
“奶奶,兔子呢,怎么不见了?”
沈七刀听言,立即看向林氏和沈继业。
沈继业,“大姐叫人送来一车年礼,我们家没什么东西,就拿了两只兔子当添头,若你们回来的快,还能再添两只狍子呢。”
野味这东西,大户喜欢,也是沈家能出手的。
“走了多久了,刚走的话,还能追上。”
“中午就走了。”
沈七刀有些可惜,“要是离的近,明天还能给他们送去,这离的远,想送都没法送。”
说着,提着獐子进了灶房。
看到还没切完的半扇猪肉,沈七刀不用猜,就知道是闺女春兰送来的。
“上次刚送一车,这次又送一车,我怕她那婆母知道了,又要有说法了。”
跟进来的林氏有些担心,“那位亲家母本就不怎么喜欢我们春兰,春兰每次又往家里送来这么多东西,真怕她在婆家不好做。”
“下次见到春兰了,在跟她说说吧。”
“等她回来了,我在跟她说说,你跟老二赶紧把猪肉切了腌好,等会月丫头她们就回来了。”
林氏说完,抬脚去了堂屋。
“三郎,你大姑特意给你送来一个箱子,还说要你亲自打开呢,你快出来瞧瞧。”
这么神秘?
正在房间里换衣服的沈淮心里好奇,却也猜不到是什么东西。
“奶奶。”
沈淮走出来,就看到林氏抱着一个长方形的原木色小箱子。
“快打开看看。”
沈淮接过钥匙,在林氏期待的目光下,打开箱子。
里面是书籍。
“肯定是你大姑知道你要去学堂念书,提前给你准备的。”林氏满脸笑容,“三郎,你识字,快拿出来看看是什么书。”
最上面一本,蓝色封面上写着《蒙求》二字。
沈淮没见过,随意翻开一看,才知道是一本经史传实故事,四言一句,每句一个典故,可从中了解到历史人物和相关知识。
下面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手抄本。
这四本皆是启蒙读本,可见沈春兰是用心了的。
“奶奶,都是启蒙能用到的书。”沈淮一脸欢喜,“大姑应该是照着表哥的书籍,找人给我抄了一份,有了这些书籍,我以后去学堂,就不用另外买了。”
“你大姑这是盼着你以后能出息呢。”
“奶奶放心,我一定向致远表哥看齐的,将来也考个举人回来。”
沈淮说着,转身去了灶房,兴奋的说道,“爷爷,爹,你们快看,这是大姑特意送给我的启蒙书籍,一共四本,全都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