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情景,怎么那么熟悉呢?
沈淮抬头的瞬间,恰好看到对面的大表哥害羞的低头扒饭,露在外面的两个耳朵红红的。
沈淮眨眨眼:“……”
大表哥面皮这么薄的么?
在看看旁边的大表姐,似乎担心长辈说到自己,也低着头扒饭,努力降低存在感。
可惜的是,很快就轮到她了。
“还有小梅,今年已经十四了,也可以开始相看人家了。”黄氏看了黄小梅一眼,“小梅性子软和,娘可要好好挑,别找那种婆婆厉害的。”
婆婆厉害,日子便不好过。
若是丈夫不理解,日子只会更苦。
“我们打算让小梅嫁本村,有什么事也能帮衬到。”黄母说,“至于大力,十八岁再考虑吧,到时候他也能给别人做活挣钱了。”
十八岁的泥瓦工,怎么着也比十六岁的强。
到时候也更好说媳妇一点。
“有人选了,娘记得给我捎话。”
黄母点点头,然后将视线转到沈淮身上,“三郎,你每日都要早起读书,累不累?”
“不累。”沈淮轻微摇头,“外婆,我可喜欢读书了,读书很有意思的,比在家种田有意思多了。
我还跟我娘打包票 ,以后要考个举人回来给她呢。”
“哈哈……”黄父直接乐了,“没想到你人小小的,志气倒是不小。”
“外公,这叫人小志大。”
“嗯,有志气的孩子,以后都会出息的。”黄父慈爱的给沈淮夹菜,“你们什么时候回学堂念书?”
“过了正元节就要回去了。”
“那也没几天了。”
“是呀,以后就不能睡懒觉了。”
沈淮的话音刚落,大家便一阵哄笑。
这顿饭,大家吃的很开心。
饭后,沈继业给岳父岳母发红包,沈淮见二老推托,直接将红包抢过来塞进外公外婆的衣兜里。
“外公外婆,不拿白不拿。”
“你小子说什么呢。”黄父拍了一下沈淮,“你爹娘的钱又不是大风刮来了,他们还要送你念书呢。”
荷包挺沉的,大概有小一百文,可不是小数目。
“外公放心,我的束修早就准备好了,这些封红影响不到我的。”
“爹,你就拿着吧。”
二老见沈继业催促了,这才收下来。
“这是给大力和小梅的,你们收着。”沈继业见两人也要学二老那一套,连忙道,“我是长辈,长辈给的东西你们不能拒绝。”
“谢谢姑父。”
接过荷包的姐弟二人,立马猜到里面大概 有多少文了。
黄氏也单独给。
只是数目比沈继业的小。
二老每人五十文,侄子侄女每人六文。
之后,黄氏又提着大包小包,带着沈淮姐弟去旁边的堂哥家串门,直到天黑才回来。
“三郎,今晚你要跟外公睡还是跟你大表哥睡?”黄父问。
沈淮立即选择,“我选大表哥,外公打呼噜。”
黄父笑笑,“那你便跟你大表哥睡吧。”
沈淮有点认床。
躺上去之后完全没有睡意,时不时就要翻一下身,然后下面垫着的草席就会发出‘咯吱’的声音,根本无法入睡。
沈淮本想找大表哥聊天的,结果大表哥沾床就睡,独留他一人面对黑夜。
第二天起来,沈淮哈欠连连。
“没睡好?”大表姐关心道。
“有老鼠。”沈淮又打了一个大大的 哈欠,“都大半夜了,它们还在屋顶跑来跑去的,有时候还跑到床帐上来,吵得很。”
房子是土墙盖瓦的结构,房间四周围着木板,一点都不隔音。
“那你还能去镇上看杂耍吗?”
“我可以的。”
小华镇跟龙溪镇差不多大,但搞杂耍的场地却比龙溪镇的要大。
几人到的时候,已经来了很多人。
这次的节目,除了杂技表演,还多了一个唱戏。
唱的是穷书生为了追求千金小姐,励志科举,最终抱得美人归的故事。
沈淮觉得,故事一般般。
但是母亲和外婆却非常上头,回来的路上还一直叽叽喳喳的讨论个不停。
此次拜年,一共三天。
没了黄达海一家,大家反而处的更愉快。
回去的时候,黄父黄母硬塞了两只鸭子进牛车,黄氏只好收下。
“外公外婆,你们在家好好的,我们下次再来。”沈淮朝外公外婆招手,“大表哥大表姐,我们走啦。”
大表哥也跟着招手,“明年记得来哈。”
随着牛车的启动,黄家村的轮廓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不见。
“希望下次来,二舅母也不在。”
回去的路上,沈杏由衷的说道,“要是二舅母在,我们肯定被二表姐欺负,到时候肯定会打起来。”
“距离下次还远着呢。”沈月还觉得,“二表姐跟大表姐年纪差不多,说不定明年二表姐就嫁人了呢?”
“对哦。”沈杏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那我希望二表姐今年就嫁人。”
话音刚落,她就被黄氏拍了一下,“瞎咧咧什么,这是你们能讨论的么?”
沈杏吐吐舌头,然后跟沈月捂着嘴巴偷乐。
沈淮也跟着笑了。
对于两位姐姐的观点,他完全赞同。
回到万秀村的时候,天色已经擦黑。
“爷爷,奶奶,我们回来啦。”
牛车刚停下,沈淮就朝屋里大喊,林氏和沈七刀听到声音,立即从堂屋出来。
“怎么不多玩几天?”
“奶奶,我没睡好。”沈淮上前拉住林氏,“大表哥家好多老鼠,我半夜经常被吵醒,这两天都没睡好。”
林氏有些心疼,“我们家也有老鼠啊。”
“可是我们家的老鼠,不会爬到床帐上来呀。”沈淮进屋就喝水,“奶奶,准备要回学堂了,我还有好多功课没做呢。”
原来是惦记着这个。
林氏顿时有些哭笑不得。
拜年回来之后,沈淮正式恢复看书练武的作息,为了补写前面几天落下的功课,时间安排的非常紧凑。
这期间,沈杨来过一次,看见沈淮跟自己一样,也在疯狂的补作业时,当场笑出了鹅笑声。
夫子布置的课业,听起来简单,实际并不轻松。
落下几天,便能堆积好多。
沈淮紧赶慢赶,终于还是在上元节这天,将小魏夫子布置的课业都完成了,而且还是超额完成。
《百家姓》的内容,他不仅背熟了,对各个姓氏的渊源和涉及的历史人物了如指掌。
当晚,沈淮早早入睡,希望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迎接明天的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