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沈淮回房间写文章。
沈继业和林氏在后院种豆芽,沈七刀则在前院跟翠花爹商量进货的事情,因为沈家外出了四天,翠花爹生怕赶不上下次的集日,便上门来询问情况。
毕竟,错过一次集市,就要少挣好几十文。
翠花爹在渡口集市经营多年,口碑很好,黄芽菜的销量从最初的三十斤上升到五十斤,比他卖豆腐赚的还要多,自然要盯紧沈家。
除了集日,他也会在农忙的时候,挑豆腐和黄芽菜去渡口附近的几个村落卖,虽然销量不如集日,但也能赚不少。
沈淮写完文章,见翠花爹还在,便问道,“翠花叔,你们家有老豆腐卖吗?”
“老豆腐买的人少,我们到集日才会做一些,渡口那边有卖鱼的,买鱼的客人喜欢用老豆腐炖鱼汤。”翠花爹边说边看沈淮,“你喜欢吃老豆腐的话,下次叔给你留一块。”
“翠花叔,一块不太够哦,至少给我留两块。”沈淮笑着说道,“你放心,我会给钱的。”
翠花爹乐了,“豆腐又不值钱,你乐意给钱,叔还不好意思收呢。”
“不收钱可不行。”沈七刀开口,“你做豆腐本来就是拿来卖钱的,不收钱哪行啊,这便宜我们可不好意思占。”
“刀叔,你这话可就见外了哈。”
沈淮见两人还客气,直接说道,“翠花叔,你要是不好意思,多秤点给我们也行。”
“成,到时候给你们切块大的。”
没多久,翠花爹回去了。
沈七刀这才说道,“想吃老豆腐,直接让你爹在镇上买便是,你这般跟翠花爹说他会当真的,而且他们家很少做老豆腐。”
翠花爹这个人实在。
尤其是两家有合作关系,他更不会怠慢。
“爷爷,我不是想吃老豆腐,我是想用老豆腐来研究吃食。”沈淮神色认真,“此次去林家,我从表哥那借了一本书,里面记载了一些方子,我想试验一下,看看书中的吃食是不是能做出来。”
沈七刀不禁一愣,“方子向来不会轻易外传,怎么会有人写进书里呢,这书靠不靠谱啊,别是什么歪门邪道。”
不怪沈七刀这么想。
毕竟这年头,大家对方子都捂得很紧,不会轻易外传。
就像沈家的黄芽菜种植,也是捂着不让其他亲戚知晓。
“爷爷,这本书籍是北魏时期的农学大家写的,可不是什么歪门邪道。”沈淮二话不说,直接从屋里拿出《齐民要术》,“你若是不信,看看便知。”
沈七刀接过书籍 ,随意翻阅了几张,发现说的都是农事方面的。
神色古怪道,“种地也要教吗?”
沈淮无奈一笑,“爷爷,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农事方面的,比如沤肥育苗,如何提高产量,里面还有吃食的做法、酿酒的步骤,不单单讲种田而已。”
沈七刀没说话,不知道在想什么。
沈淮继续输出,“爷爷,今天夫子又叫我准备两本书籍,虽然后面的四书和五经,大姑已经请人抄录了,但后面还要买其他的书籍,林家不一定都有,还得我们自己掏银子买。
所以我这才想着复刻古人的法子,若是成了,我们家也能多一份进项。
若是不成,顶多费点时间和几块豆腐钱而已。”
沈七刀看着他,“你打算做什么吃食?”
“这种吃食叫豆腐乳,是用豆腐腌制而成的,做法比较简单,成本也比较低,而且成品也能储存几个月的时间。”沈淮接过书籍,“爷爷,我打算试一试。”
“你现在学习任务重,还要练枪,有这个功夫?”
“爷爷放心,我会安排好时间的。”说罢,也不管沈七刀答不答应,沈淮抱着书籍去了后院,“爹,奶奶,我打算用豆腐研究吃食,爷爷已经同意了,你们也会支持我的对吧?”
沈继业挑眉,“豆腐还能怎么研究?”
不等沈淮开口,林氏直接说道,“只要不耽误学业,我不反对。”
“谢谢奶奶。”沈淮一脸高兴,“爹,爷爷和奶奶已经同意了,你反对也没用,娘和大姐还有二姐,他们肯定会支持我的。”
沈继业:“……”
见沈淮回了房间,他才抱怨道,“娘,你跟爹是不是太纵容三郎了?”
“这叫什么纵容?”林氏不乐意了,“三郎在学习上,已经很刻苦了,还不允许他有点爱好?你还真想把他养成书呆子才乐意啊?”
“我不是这个意思。”
“既然不是这个意思,那你就闭嘴。”林氏将水瓢扔进桶里,溅起的水花溅了沈继业一身。
沈继业顿时无语。
“要是我们有万贯家财,三郎哪里需要操这个心?”
林氏发了一顿莫名火,挥一挥衣袖便离开了后院。
留在原地的沈继业:“……”
实在想不通,哪里惹到老娘了,发这么大的火气。
从前院走进来的沈七刀,看到这一幕,默默地走开了。
沈继业:“……”
…
第二天上学,沈淮将文章交给了小魏夫子。
小魏夫子看了之后,什么话都没说,而是直接提笔写下一道题目,然后说了一句‘三日后上交’便离开了教室。
题目跟昨天的很不一样,是截答题:‘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这段话,截取‘论语’中的‘学而’篇,结合上下文便会知晓,此题需要从‘仁’和‘孝悌’方面同时着手。
难度比昨天的高多了。
下了课,沈淮继续去乙班请教。
乙班师兄看了题目之后,看沈淮的眼神充满了同情,然后推荐他去甲班,甲班的师兄看到题目,都要怀疑沈淮是不是走错地方了。
好在,他们认得小魏夫子的字迹。
确定是沈淮的课业之后,甲班师兄便按照自己的思路给沈淮做了分析。
对于学完四书五经的他们来说,题目并不难,至于沈淮能不能听得懂,怎么写,那就是沈淮的事情了。
听完分析,沈淮还厚脸皮借了两位师兄的文章来观摩,学习他们的答题格式、遣词造句的用法、破题的方式技巧。
一整天,沈淮都沉浸在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