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文五经论,平时经常写也经常练,可跟真题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让沈淮有种感觉,平时学四书,考试的题目却是五经题;平时学的是君子六艺,考试题目却是诸子机关术。
一句话总结:平时学的是四书五经,考的却是圣贤奥旨。
让人发指的是,策论题中竟然涉及律法和算术,专门用来考察考生对律法的理解,并用算术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度远远超出县试的范畴。
到底是谁说,县试不用写文章的?
出来,保证揍不死他。
小魏夫子将沈淮的反应看在眼里,眼角含笑道,“县试是科举的第一关,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我们县十三个乡镇,每年参加县试人数将近两百人,单是第一轮便刷掉很多人,能考到最后一场并且过线的人,没多少个。”
沈淮暗自‘呵呵’两声,能不少么?
看看这出的是什么题目?
“彻者,彻也;助者,籍也。”,此四书题出自《孟子.滕文公上》,而“彻”和“助”是一种税收制度,“籍”在这里指“助”法,意思是借助民力耕种公田以收税的这种制度。
反映的是孟子对政治经济的思考和对社会制度下的分析。
另一方面则是藤文公这个当政者,想要给当时的社会提供一些借鉴。
想要解题,得知道这句话出自哪里,理解‘彻’、‘助’、‘籍’是什么意思,进而分析这两种税制的目的,阐述此观点的地位和作用。
在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差异,然后提出合理性、可行性的观点。
在看看帖诗:以“春”为题,要求五言六韵。
题目简单明了,但想出圈也不容易。
因为咏春的诗,太多了。
许是前面的题目太难了,沈淮看到这道题,竟然觉得它是最容易的一题。
“沈淮,“大道之行也” 至 “是谓大同”出自哪里?”小魏夫子说着,将戒尺一头指着题目问道。
“回夫子,这句话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对五经还算熟悉。”小魏夫子满意的点点头,然后说道,“县试考什么,全凭知县出题,这些题目是上个知县出的,你再来看看这个。”
将一份真题放到沈淮面前,“这是去年的真题,你可以对比看看。”
沈淮将两份试题放在一起对比。
去年的真题明显更容易些,出的四书题和五经题,需要阐述的观点没有那么深奥。
帖诗的题目,更是具体到“桂花”和“油菜花”。
“夫子,还有更久的吗?”沈淮问。
“自然是有的。”小魏夫子又将上上个知县出的真题拿出来。
沈淮一看,题目都是四书五经里面的内容,可难易的程度却不尽相同,这个得看知县的水平。
像上个知县,基本没有容易的。
或许对他而言,这些都是再简单不过的,但对于考生而言,却是另一番景象了。
“夫子,上个知县很厉害,他出的题都很难。”
小魏夫子漾出一抹浅笑,,“参加府试的时候,你就知道他出的题难不难了。”
艹!
沈淮忍不住暗自爆粗。
还以为这个知县调去别的地方了,没想到人家不仅升官了,而且人还在雍州郡城里。
“夫子,这位大人是升任知府了么?”沈淮不确定的问道。
小魏夫子点点头,“据说郡城的运河能开通,有他的功劳。”
这就很牛逼了。
开通运河,与邻国番邦互通有无,普通知府根本插不上话,沈淮盲猜,这位大人出身不一般,并且朝廷有人,而且地位也不一般。
但这些对沈淮来说,都没什么关系。
他只关心,府试的题目。
现在的问题是,县试都没考就想府试的事情,是不是想的有点多了?
确实想太多了。
深吸了一口气,沈淮将心思放到题目上,“夫子,学生开始答题了。”
“好,写完交到书房即可。”
小魏夫子说罢,继续指导下一个学生。
沈淮专心答题。
遵循从简到难的原则,沈淮先将默义题和帖经题写完,接着写经义题,写诗,在到时文。
写完最后一个字,散学钟声响起。
沈淮转了转手腕,揉了揉眉心,迅速将卷子检查一遍,确定无误后交到小魏夫子的书房。
吃晚饭的时候,他吐槽道,“那些真题可真难,光是分析,都要花半天时间,头都大了。”
“正常的。”陶行简边吃边说,“而且小魏夫子惯爱出难题,便是模拟,用的都是真题,从来不放水。”
王宇川很乐观,“兵来将挡,水来了土埋,船到桥头自然直。”
“哎呀,还是王兄豁达啊。”陈观搂住王宇川的肩,“我等要是有你这般胸襟,也不至于晚上睡不着觉了。”
这么夸张?
魏渠半信半疑的看着他。
“县试的通知下来,你们就知道了。”陈观故作神秘的道,然后自说自话,“我晚上基本都是背书练字的多,你们呢?”
“我先练会枪,再去教室自习。”
大脑转了一天,得出点汗调整一下,不然晚上的自习课怕是无法专心。
沈淮吃了点青菜,便先去练武了。
出了一身汗,冲个战斗澡,在吃点东西,这才起身去教室。
晚上的学堂很安静。
除了甲班教室是亮着的,其他教室都黑着。
沈淮进入教室,先练三刻钟的字,接着背书,然后找陶、陈二人讨论问题,为什么找他们呢,因为他们刷题经验比较多。
有时候,沈淮会给自己出题。
比如以“春”、“秋”为主题的诗,或者以‘花’为题的诗,有时候是在路上突发灵感写下来的。
像策论时文,沈淮随时可以写,但写诗不行。
为防考试的时候出意外,他得多准备,各类型的诗,得提前准备至少一首,以便不时之需。
到了月底,小魏夫子进行模拟考试。
无论是题目还是考试时间,严格按照县试的标准走。
为了逼真,还把一桶沤了好几天的馊水放到考场里来。
第一场,开始不到半个时辰,魏渠已经吐得昏天暗地。
【作者】节奏,剧情,男主方面,大家看文有什么好的建议都可以说说,觉得合适会采纳,这篇文定制好大纲了,大方向不会变,细节上可以调整
另外,觉得不好看的,骂骂咧咧说咋样咋样的,大可不必;科举的事情,作者也没亲自参加过,只能查资料,尽量贴合,但写小说,真的什么都符合现实就没法写了,实在不满意,不要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