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通天道兄识得我这弟子?”
常寿一阵奇怪,可转念一想,便记起一事。
貌似六耳去过昆仑山,拜过师,可惜连门都没进,就被撵走了。
“什么?你的弟子。”
通天听闻常寿竟然收六耳猕猴为弟子,心中震撼不已,脸上的惊讶之色久久未能散去。
通天沉寂许久的道心都有了触动,可见他心中的波澜。
目光复杂地看向常寿,语气中带着几分难以置信:“道友,你当真收他为弟子了?”
“难道不知圣人言,法不传六耳,道友不怕圣人责难?”
常寿微微一笑,神色淡然,仿佛此事不过是寻常小事。
“通天道兄,六耳虽为异类,但其心向道,天赋异禀。”
常寿轻轻抚了抚六耳猕猴的头,语气平静。
“我观其根骨非凡,若能得正道指引,未来未必不能成就一番大业。”
“至于圣人言‘法不传六耳’,贫道倒是觉得,大道之下,众生平等,六耳亦有求道之权,否则圣人何须传道大千世界。”
“圣人法力无边,心胸之广,堪比混沌,又岂会在乎此等小事。”
常寿不动声色的拍了一下鸿钧的马屁。
通天闻言,眉头微皱,心中的念头翻涌不已。
回想起当年,六耳猕猴曾来昆仑道场拜师,他通天也曾动过收徒之念。
然而,当时大兄老子和二兄元始极力劝阻。
言六耳猕猴乃天地异种,因果深重,收之为徒恐招致反噬。
再加上圣人曾言“法不传六耳”,通天最终只得作罢,拒绝了六耳猕猴的请求。
如今,见常寿竟不顾圣人言,毅然收六耳为徒。
通天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敬佩。
常寿此举不仅需要极大的勇气,更需对道有极深的理解与把握。
他敢于打破圣人定下的规矩,显然是对自己的道心有着无比的自信。
“道友此举,倒是让贫道自愧不如。”通天沉吟片刻,缓缓开口。
“当年,吾也曾动过收六耳为徒的念头,可惜……,终究未能如道友这般果决。”
一旁的六耳听闻此话,嘴角一咧,也不知是自嘲,还是另有它意。
“通天道兄过谦了,你身为盘古正宗,乃三清之一,行事自然需谨慎。”
“六耳未能拜入道兄门下,却是他机缘不足,怪不了他人。”常寿淡然一笑。
“贫道不过一介散修,无牵无挂,行事随心,倒是不必顾虑太多。”
通天摇了摇头,叹道:“道友此言差矣。”
“修道之人,无论身处何位,皆需体悟天道。你能在圣言下另辟蹊径,收六耳为徒,可见道友道心之坚,境界之高,贫道佩服。”
常寿摆手一笑,不再多言。
而六耳猕猴则站在一旁,六只耳朵微微抖动,眼中闪烁着感激与坚定之色。
他能被常寿收为弟子,乃是天大的机缘,心中暗暗发誓,定要勤修苦练,不负师尊期望。
通天见六耳猕猴神色坚毅,心中也不禁生出一丝懊悔。
可惜,错过了就是错过了,纠结也无济于事。
通天心中对常寿的评价又高了几分,他原本以为,这新晋升的大罗金仙不过是一介散修。
虽有些本事,但终究比不得三清身份尊贵。
而他此来也只是好奇,想要见见这位邻居,顺便论道一番,相互交流。
可如今看来,这位南极仙翁道友,不仅道行高深,更有着超乎常人的胆识与魄力。
敢于打破圣人定下的规矩,收六耳为徒。
这等气度,即便是他通天也不得不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