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7年5月10日上午,长安首都伍号别墅的书房被量子百叶窗切割成明暗交错的条纹。我坐在悬浮书桌前,指尖悬停在全息键盘上方,屏幕上“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外星文明都是假的”的字样泛着冷光。AI管家的警报声突然刺破寂静:“检测到全球舆论异常波动,‘外星文明虚无论’相关话题1小时内登上87个星球热搜。”
全息投影瞬间展开全球舆情地图,红色的质疑浪潮正以地球为中心向外扩散。地球社交平台上,某知名天体物理学家发布万字长文:“新伊甸星球不过是人类科技营造的巨型骗局,所谓的星际文明,本质是资本操控的幻象!”更有甚者,黑客篡改了部分星际新闻频道的画面,将新伊甸的反重力建筑替换成简陋的3d模型,声称“这都是全息投影的把戏”。
“沈市长,星际联合政府要求紧急召开听证会!”AI管家调出会议邀请,全息屏幕上,各国政要的虚拟形象面色凝重。我关闭电脑,起身走向书房的暗格,取出太爷爷沈建业留下的青铜怀表——表盖上的齿轮仍在缓缓转动,仿佛跨越时空传递着某种信念。“启动‘文明溯源’计划,”我对AI下达指令,“是时候让真相浮出水面了。”
三小时后,长安首都的“万国穹顶”会议中心座无虚席。我站在量子讲台前,身后的全息屏幕突然黑屏,陷入一片死寂。“如果外星文明不存在,”我的声音在空旷的会场回荡,“那么这些是什么?”黑暗中,一道光束亮起,投射出1947年罗斯威尔事件的绝密档案,泛黄的照片里,碟形飞行器残骸清晰可见;画面切换,2020年地球南极冰层下发现的未知金属,其原子结构至今无法用现有科学解释。
“我们不是第一个接触外星文明的种族,”我调出新伊甸地下实验室的画面,科学家们正在解析一块刻满奇异符号的黑色石碑,“这块来自仙女座星系的文明遗物,三年前坠落在新伊甸的贝加尔湖复刻区。它的材质超越人类认知,表面的符号与苏美尔文明楔形文字存在某种共振频率。”全息投影中,石碑上的符号突然开始流动,拼凑出一幅星系航行图。
会场陷入哗然,议论声如潮水般涌起。我示意AI切换画面,展示新伊甸与地球近十年的科技突破:“量子通讯、反重力技术、脑机接口……这些飞跃真的是人类独自完成的?”画面定格在某次星际考古现场,考古学家从火星遗迹中挖掘出与古埃及金字塔结构完全一致的建筑,“当不同星球的文明出现相似的智慧结晶,这仅仅是巧合吗?”
然而,质疑声并未平息。地球A国代表起身质问:“既然外星文明真实存在,为何我们从未直接接触?”我轻笑一声,调出一段尘封的影像——2035年,新伊甸首次接收到来自半人马座的脉冲信号,内容只有一句话:“当你们停止内耗,我们自会相见。”“宇宙是座黑暗森林,”我望向会场的每一双眼睛,“而人类尚未通过文明的成人礼。”
为了打破信任壁垒,沈舒的游戏团队连夜上线《文明真相》VR解密游戏。玩家将扮演星际侦探,在虚拟世界中拼凑外星文明存在的证据:破解月球背面的神秘基地密码、解读木卫二冰层下的古老文字、甚至亲历新伊甸发现黑色石碑的全过程。当游戏中的隐藏结局揭示“人类文明本就是高等外星文明的实验品”时,全球玩家陷入集体沉默。
5月11日凌晨,转机出现。某匿名外星文明在星际网络发布声明:“我们观察地球文明千年,新伊甸的出现让我们看到希望。若人类能在百年内实现全球无战争、无贫富差距,我们将现身交流。”这份声明附带的科技资料,瞬间让地球的能源研究突破瓶颈。
通讯器震动,沈宁发来数据:“姐,‘外星文明虚无论’支持者下降83%,但新的讨论出现了——人类是否应该接受外星文明的‘考核’?”我望向书房窗外的星空,反重力飞艇拖着光轨划过夜幕,突然想起太爷爷怀表背面的刻字:“真相或许会迟到,但文明的脚步永远向前。”
寒风掠过书房的量子防护罩,带来远处星际清北大学的夜读声。我知道,这场关于外星文明的争论,不过是人类文明成长路上的一次阵痛。当我们不再执着于真假的表象,而是真正思考如何让文明走向更高维度,或许,答案自会在星辰深处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