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可以!
只不过那要看是秦国选择自己变革,还是让人用武力来改变。
她选择种植玉米、培育大豆,说到底其实只是希望百姓能过得好一些。
粮食不够让百姓长期处于饥饿中,这不过是百姓生活困苦的表象,苛役重赋、严刑峻法才是压迫百姓真正的元凶。
赵元溪现在甚至想把嬴政拉过来,揪着他耳朵喊,你不让百姓好过,百姓也不会让你好过,这大秦亡得不冤。
这下赵元溪看李斯也不得劲了!
这些严苛的秦律可都是经由他手给整出来的。
还有那些封建余孽,他喵的!现在她自己就是最大的封建余孽!
李斯不明白一切已经如太后要求的那样,渭阳君也受到了惩罚,太后为何还要瞪自己。
难不成是自己给那些人的惩罚还不够?
那些庶卒确实轻了些,但渭阳君可是原原本本按照律法处置的,甚至因为渭阳君提剑欲伤人,他还加重了些。
如今已经定案,哪怕是重审也加不了多少刑。
李斯蹙眉提醒,“太后娘娘,臣已经将人给带回来了。”
赵元溪平缓了一下此刻的心情,这才将视线挪到那对母子身上,女子身着荆钗布裙,身形瘦弱,并非是富贵人家。
她问那女子,“家中可还有其他人?”
女子将她儿子护在怀中,声音细弱,“公婆皆已去世,家中并无亲人。”
赵元溪思考片刻,“若你愿意,可以留在我这边寻个活计,虽不能大富大贵,但姑且能让你二人好好活下去。”
人是她派人接过来的,总不能用完就丢。
女子微愣,喜极而泣,“妾愿意,多谢太后娘娘!”
“高昇,你带她去造纸坊那边给她安排个活,另外给她再寻个住处。”
“诺!”高昇偷偷瞥了一眼这女人,心中感叹这人运气可真好!
如今造纸坊的人,除了从澧阳宫派出去的两人,其他的人要么是墨家弟子,要么就是他亲自选出来的能人。
明明这妇人的丈夫犯下大错,太后竟还愿意收下她,唉!太后果然还是太仁善了!
如果是他——
哼!
李斯也有些意外,他以为太后最多就是宽恕他们母子,让人送她回原籍,不曾想太后竟留下她了。
眼前的妇人平平无奇,也不知太后是看上了她哪一点?
李斯拱手道:“既如此,臣还需向大王回禀此事,容臣先行告退。”
“李大人,且慢!”赵元溪起身,走到他跟前。
李斯脸上满是困惑,猜不出太后想做什么,见她走了过来,立马低下头,不敢多看她一眼。
“难得李大人今日过来一趟,我倒是有件事情需要你帮忙!”
“太后请讲。”顶着太后看案板上的肉一样的眼神,李斯顿感觉头皮发麻。
以前他怎么没觉得太后的眼神如此让人害怕?
赵元溪笑得眼睛弯弯,却带着些不怀好意道,“我这里有几个年轻人,最近在编写秦律简述,他们虽都是法家人,但到底不如李大人对秦律的研究,李大人替我去指点指点他们如何?”
她又补充了一句,“不需要你花太多时间,姑且回答他们些问题便可。”
本来只是想利用那些学子进行普法,可现在赵元溪觉得他们还有更大的用处。
可惜她手底下法家的人就那么几个,还都是刚初出茅庐的学子,虽能背出些秦律,但对于律法的理解还不够。
现在,法家代表人物就在这,这倒是个机会。
李斯闻言长舒一口气,悬着的心也跟着放了下来,只是给人回答几个问题而已,倒也不妨事,“臣定当知无不言。”
“走吧!我带你过去!”赵元溪声音轻快,径直越过他,走了出去。
李斯看着太后的背影,眼神颇为复杂,立马也跟了上去。
之前入澧阳宫,李斯没时间仔细看看周围,现在得了空,这才发现这里的人个个都挺不简单。
不说太后,就连她身边的宫女,都满脸肃意,让人看着不像是个宫女,倒有点像武将。
门口那几个侍卫,同样也是杀气凛凛,活像几个门神。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对太后十分恭敬,比之大臣看到秦王还要尊敬。
李斯眸中满是不解。
赵元溪带着人到了沧浪阁,法家、儒家的学子都各自占了一间房间,所有人都在忙碌。
法家那边十分安静,倒是儒家那群儒生正吵得不可开交。
虽然赵元溪给这些学子都提供了纸张,但是还是有大批现存的书籍还是用竹简。
双方吵着吵着,就抄起竹简干起架来,周围的人已经见怪不怪,甚至还会停下手中的事,给他们叫几声好。
先秦时代的儒家还并如后世那般压抑人性,有仇那是当场就报,讲究以理服人的同时,也懂一些拳脚功夫。
李斯看着快要大打出手的几人,眼皮抽动,若他没看错的话,他师弟张苍是不是也在里面?
张苍和李斯同样拜于荀子门下,只不过李斯年纪比张苍大,入仕时间也比张苍早许多。
张苍的才华即便是李斯也不免有些嫉妒,可现在这位天才小师弟在干嘛?拿着竹简和人掐架?
李斯眨了眨眼,确定自己没有看错,心情不免微妙。
赵元溪轻咳一声,里面的人这才停了下来,局促不安地站那朝她行礼。
张苍看到太后时,脸上还挂着笑,可看到太后身后的李斯,就再也笑不出来了。
丢脸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熟人面前丢脸,尤其是他还知道自己以前那副死装样,那就更丢脸了。
赵元溪笑问,“你们在吵什么呢?”
只是编些启蒙教材,怎么就让这些天之骄子干起来了。
张苍理了理衣服,正色道,“我认为在书本上应该增加音注,这样哪怕不识字也能通过音注知晓字音,进而理解字词的意思。”
另一人站出来反驳,“音注复杂多变,哪能统一,不同地域不同发音,汝等擅自注音,不会误人子弟吗?”
秦国现在连字都没能完全统一,除了官方文书讲究要用小篆,其他的文字那真是想用哪种的都行,如今却想统一发音,的确是个不小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