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四年七月,立秋刚过,慈宁宫东暖阁的紫檀案上摊着《同治朝算理旧档》与《光绪新政数据备忘录》。慈禧用磁石镇纸压着泛黄的《圣谕广训》算筹刻纹图,对双喜道:「同治十三年准匠人流动,是想以算理固边疆,如今看来,得把这把火引到朝堂上来。」双喜垂手而立,腕间竹制算筹轻触案边的《全国匠人户籍清册》,筹面「忍」字暗纹与册首烫金的「忠」字官印悄然共振——这是内廷算理密档总管的日常功课。
「传旨:各省设『算理通政司』,」慈禧转动扳指,内侧新錾的「户丁田亩」小篆映着烛火,「州县衙门置算理主簿,凡人口增减、田亩赋税,皆用算筹造册,三个月一报中枢。」双喜翻开备忘录新页,玉簪尖划过「算理户籍法」条款:匠人需佩戴铜质编号牌,农户分配「田亩算筹」,筹面刻户名、田界与应纳粮数,字迹以朱砂填涂,肉眼可辨。「老佛爷,云南算理局报来抗磁砂亩产数据,」她递上密折,封皮火漆印着「铁」字,「滇南匠人改良的磁石筛砂法,使矿脉分拣效率提升三成。」
未时三刻,双喜在慈宁宫密档库核对各省报来的「算理黄册」。江苏册页里,苏州匠人用磁石算筹记录的丝织产量数据下,夹着半片绣着「铁锚」的锦缎——这是铁锚堂在江南织造局活动的痕迹。她将锦缎夹入「异常档案」格,筹面「苏字肆号」暗纹与格架磁石产生微震,触发暗格弹出同治帝未竟的《算理兴国策》残页,上面「数据无界」四字被朱砂圈了又圈。
申时,慈禧召见军机大臣,案上摆着直隶总督李鸿章送来的「算理练兵册」。李鸿章叩首时,袖口滑落的金表链晃过烛火,表盖缝隙间露出半片竹筹边缘,隐约可见「忍」字刻纹。「淮军算理炮队已用英国黄铜经纬仪校准膛线,」他抬手时,怀表盖轻启,竹筹与表内机芯齿轮悄然咬合,「唯匠人户籍制度若推行,恐碍民间手艺流通。」慈禧挑眉:「流通可以,得让朝廷看见流通的路数。」她指向墙上的《大清算理舆图》,每省算理局位置都用抗磁砂标出,「就像这图上的磁石钉,钉住了,才算数。」
戌时,双喜在算理局监制新铸算筹。千根刻着《户部则例》的铜筹整齐排列,筹面「完粮纳税」四字以阳文凸起,底部嵌着「丁丑年造」的青铜标签,在烛火下清晰可见。「筹如棋子,」她对监工宦官示范,「明刻法典,暗记年号,才算懂了新政的里子。」话未落,某根铜筹突然从架上跌落,露出标签边缘未磨平的「锚」形铸痕——那是匠人偷刻的反抗符号。
亥时,紫禁城西北角楼的算歌更鼓响起。双喜摸出袖中微型算筹,筹面「忠」字下方的火棉涂层随体温显形出一行小字:「铁锚沉江,算理北上」。她想起日间李鸿章怀表链上的竹筹闪影,突然明白铁锚堂的密语逻辑:所谓「铁锚」,既是匠人组织的代号,也是「铁竹算筹锚定皇权」的反讽。远处慈宁宫的烛火依旧通明,慈禧大概还在批阅「算理劝农诏」,却不知连李鸿章的西洋怀表里,都藏着民间算理的另一种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