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个死太监没什么好说的,简单寒暄后,赵伟示意他带路。
老太监乐呵呵的领着赵伟来到院门前,一个四人抬的华贵步辇早已等候多时。
赵伟也不客气直接坐上去,四人轻松抬起,快速行走。
估计要不是顾及老太监的速度,早就健步如飞了。
荣王府离皇宫倒是不远,走了十多分钟便看到了宫门。
走了一套出示腰牌询问的固定程序,一行人在深宫大院里快速行进。
七歪八绕的也不知道穿过了几层宫墙,终于来到一座大殿。
经过通禀后老太监带着赵伟,在一名小太监的引领下,进入大殿来到一处偏厅。
荣王正陪着一位穿深红色华服的年轻人正在用餐。
见到赵伟进来,荣王起身对他介绍到:“这位便是当今官家。”
赵伟微微一礼道:“金鳌岛练气士赵伟,见过大宋天子。”
皇帝身边的一位老太监正要呵斥赵伟无礼,荣王见状连忙制止,低声的在皇帝面前说了几句。
皇帝点头道:“方外之人,无需多礼,赐坐。”
见到赵伟坐下,皇帝一脸兴奋的说道:“仙师炼制的宝物果然神奇,不知可有其他更好的宝物否?”
赵伟开启表演模式,故意皱眉看了一眼荣王道:“殿下将那东西,交给官家用了?”
荣王点头道:“我与官家说了仙师之事,官家不信,我一急之下,便将那物交给官家使用了。”
赵伟叹了口气道:“此物官家不能用,殿下还是收回的好。”
荣王愕然,皇帝更是不悦说道:“这东西为什么吾不能用?”
赵伟不去看他,直接盯着荣王道:“此物是我在荣王身上,取一些气息炼制而成,只能荣王自己用。
旁人要是用了,轻则损害自身,重则有性命之危。”
二人俱是面色大变,荣王更是对皇帝下拜叩首。
皇帝脸色虽惊,但想到仙师就在此处,他练这个东西肯定有解决的办法。
于是让荣王起身坐下,问道:“那仙师可有解决之法。”
赵伟点头道:“官家只用了一上午时间,尚无大碍。
而且此物是荣王身上的气息炼制,官家身为他血亲兄长,偶用一次并无大碍。
至于解决之法倒也简单,官家不用此物便可。”
皇帝一脸为难,显然是尝过此物的好处之后,有些舍不得。
赵伟见目的达成,微笑道:“官家何故如此,如果官家真的喜欢类似的东西,我为官家炼制便可。”
皇帝喜道:“也能有如此效果吗?”
赵伟摇头又点头到:“荣王殿下那件东西,不过是我游戏之作罢了。
如果官家需要,我可花些心思炼制个更好的。”
皇帝高兴地连连点头道:“好,好,好。”
荣王刚才吓得不轻,见现在气氛缓和于是也笑道:“游戏制作已经有如此效果,不知仙师用心炼制的,到底能有什么样的不凡之处。”
赵伟也不跟他们卖关子,于是到:“荣王之那件东西,不过能让他体质倍之。
而在下准备为官家炼制的这件,不但体质倍之、脑力倍之,还能有些许延寿之用,以及防护之用。”
说白了,也就是赵伟顺手翻到的那件紫色品质的,体质加1智力加1顺带加生命跟物防的项链。
见到二人俱是大喜,赵伟趁热说道:“不知荣王可将我需求之事,说与官家听。”
荣王一拍脑袋道:“官家拿到那物,便去试用,尚未来得及与官家分说。
赵伟顿时无语,感情这位天子还是个“实干派”。
荣王将赵伟需求九阴真经的事情,说与皇帝,皇帝点头吩咐道:“宣御史中丞。”
几人又开始聊一些关于长生修炼的事情,赵伟又将跟荣王的说词说了一遍,皇帝果然露出失望之色。
或许因为此时正是官员的上班时间,没多大功夫,一个四十岁上下的中年人便来到此处行礼拜见到:“臣王元涛见过官家、荣王殿下。”
“免礼,赐座”
皇帝等王元涛坐下后便问道:“朕听闻孝宗时期,曾有一位官员进献一本名为【九阴真经】的奇书,王爱卿可有印象。”
王元涛不愧为专门管理皇家档案文书的官员,稍一想便答到:“孝宗隆兴年间是有一位徽宗时期的官员,进献过一本名为【九阴真经】的道书。”
皇帝点头道:“取来与我一观”
王元涛来时显然有所准备,让一名小太监将门外的一名小吏叫进来,吩咐了几句。
小吏点头称是,行礼后快速离去。
赵伟抬手取出两卷帛书,正是北冥神功跟凌波微步。
几人对赵伟这手凌空取出东西的手法分外惊异,赵伟淡淡一笑也不解释。
指着两卷帛书说到:“还劳官家请几位有道全真,帮在下将此两本书与九阴真经一起作出诠释。
在下对道家经典不甚了解,烦请陛下吩咐注释之人尽量做到通俗易懂。”
这点小事皇帝自无不可,于是点头称是吩咐小太监去请人。
赵伟非常满意,秘籍看不懂不要紧,只要能找看得懂的人,翻译成自己能懂的东西就行。
毕竟,术业有专攻嘛。
一时无话,那个叫王元涛的官员于是问荣王道:“听闻殿下昨日在城外遇到刺杀,可有此事。”
荣王虽然跟皇帝说了关于赵伟的事,但显然省略了前因后果。
此时皇帝才初闻此事于是惊怒道:“荣王昨日竟然遇到刺杀,可否抓住刺客?可知是何人指使?”
荣王于是把昨天发生在山上的事情,前前后后的经过,与皇帝说了一遍,但说到刺客的时候略有些为难。
皇帝怒道:“刺客的身份有什么问题,不管何人指使,在天子脚下京畿重地,刺杀朕的胞弟,也是夷三族的罪。”
荣王咬牙低声在皇帝耳边说了几句。
皇帝惊到:“什么,是蒙古人。”
既然已经被皇帝喊出,荣王便不作顾忌,点头道:“我的侍卫统领经过审讯,发现那几人的确是蒙古人,至于具体为何刺杀,臣弟斗胆猜测,与年初的丁亥之变有关。”
皇帝愤愤道:“这些蒙古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我大宋,到底意欲何为?”
赵伟轻笑道:“这还不简单,诸位难道没有听说过黔之驴的典故。
这些草原人平时的行事作风,学习的便是他们放牧打猎遇到的那些猛兽般。
每当发现猎物的时候,并不会先去进攻,而是反复试探。
如果猎物容易对付,那便倾巢而出。
如果猎物展现出实力,他们发现一时拿不下,便会暂时隐忍下去,等待时机。”
皇帝惊怒到:“这些蒙古人竟然将我大宋当做了猎物,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