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梵第二天醒来先看了一会儿地理书,以往上课的时候记不住,这会儿居然还有了兴趣,连她自己都有些纳闷。
不过比起这个,关于梦里的场景更加让她困惑。
归梵与宁荣等人在梦境中交代完历练之事后,便悄然退出了她们的梦境。然而,还没等她完全回过神来,自己所处的梦境竟陡然间变得奇异起来。
她发觉自己不知何时竟站在了一座高耸入云的楼阁之上,楼阁的木质结构散发着古朴的气息,每一处雕纹都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归梵下意识地扶着栏杆,缓缓向下俯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广袤无垠的土地。那土地干裂得不成样子,一道道裂痕犹如大地狰狞的伤口,纵横交错,显然是遭受了严重的缺水之苦。
可奇怪的是,归梵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不远处明明有一条河流奔腾而过,河水波光粼粼,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更为诡异的是,土地那深深的缝隙之中,竟不时有丝丝缕缕的水迹渗出,仿佛大地在无声地哭泣,挤出那微薄的水分。
就在归梵满心疑惑之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倾盆而下。豆大的雨点如千军万马般砸向大地,不一会儿,这片干裂的土地就被水彻底淹没。
归梵瞪大了眼睛,在湍急的水流中,她隐隐约约看到那片土地之下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涌动,可水流湍急且浑浊,她怎么努力都看不太真切,只能捕捉到一个模糊的轮廓,像是某种巨大的、蛰伏着的物体。
紧接着,暴雨骤停,大水如退潮般迅速退去。按照常理,经过如此一场大雨的洗礼,土地应该变得湿润松软,还会有不少积水留存才对。
然而,眼前的景象却再次出乎归梵的意料,那些水竟如同被大地吞噬了一般,缓缓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未出现过。
土地又恢复到了最初干裂的模样,就好像刚才的一切只是一场虚幻的梦境。
归梵轻轻跃下高楼,缓缓走在这片干裂的土地上,脚下传来“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是大地在发出痛苦的呻吟。
她不禁回想起之前宁家村所遭受的旱灾与洪涝的双重困扰,以及那神秘出现的旱魃。
这一切难道仅仅只是巧合吗?还是说,宁家村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巨大秘密?
归梵正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突然,身体猛地一个激灵,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从梦境中硬生生地拽了出来。
她缓缓睁开双眼,一缕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轻柔地洒在她的脸上。
原来是天亮了,现实的光线将那诡异的梦境渐渐驱散,但归梵心中的疑惑却如同一团迷雾,愈发浓重。
醒来后就翻看起历史上那些水灾,从来没听说过既有水灾,又有干旱的事情。
历史上每一次气候变化都是有规律的。
随后归梵就发现了相似的事情。
明朝崇祯年间,南方地区深受其害。
先是1637年起,江南地区连续多年遭受水旱灾害交替侵袭。
1641 - 1643年,浙江、福建等地出现严重低温,导致大量牲畜被冻死,农业生产遭受重创。
明朝末期的小冰河时期对华夏产生了深远影响,虽难以精确到具体每一天,但能梳理出这一时期典型灾害的大致时间节点。
这只是小冰河时期的一部分。
小冰河时期的这些灾害,极大地削弱了明朝国力,加剧了社会矛盾,成为明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归梵当初读到这段历史的时候很同情崇祯,哪个像他那么倒霉?
随后归梵仔细看了这段时间的历史。
1637 - 1639 年:这一阶段旱灾初现且逐渐加剧。1637 年,江南部分地区开始出现降水不足的情况,河流径流量减少,一些小型湖泊水位下降。到 1638 年,旱灾范围进一步扩大,江苏、浙江、安徽等多地的农田因缺水干裂,农作物生长受到严重影响,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减产。1639 年,旱灾达到高峰,江南大地赤地千里,百姓掘井取水,井水也常干涸,许多地方的百姓为了寻找水源不得不背井离乡。
? 1640 - 1641 年:水旱灾害交替发生。1640 年初,持续的旱灾使得土地干裂,庄稼颗粒无收。然而,到了夏季,气候突然转变,暴雨倾盆而下,长时间的降雨导致河水泛滥,堤坝决口。江苏的太湖周边、浙江的杭嘉湖平原等地区沦为泽国,大量村庄被淹,百姓的房屋被冲毁,之前旱灾中幸存的少量农作物也被洪水一扫而光。1641 年,类似的情况再次上演,年初干旱,夏季洪涝,百姓苦不堪言。
? 1642 - 1644 年:水灾占据主导。1642 年,江南地区迎来了持续性的强降雨,长江、淮河等主要河流的水位急剧上升,沿岸地区遭受严重的洪水灾害。南京、扬州等重要城市也受到洪水威胁,城内积水严重,街道可行舟。1643 - 1644 年,洪水灾害依旧肆虐,不仅淹没农田,还破坏了大量的水利设施,使得江南地区原本发达的灌溉系统瘫痪,进一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恢复。
从总体来看,先是旱灾,随后过渡到水旱灾害交替发生,最后就是水灾。
归梵突然想到,宁家村的土地更早之前是不是发生了旱灾?
随后她去找守在宁安庙庙门口的杏熹询问了这件事。
归梵从清晨醒来后,那梦中诡异的场景始终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她越发觉得宁家村这些看似偶然的灾祸背后,似乎隐藏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思索再三,她决定去找杏熹,试图从这位见证了宁家村诸多岁月变迁的灵植精怪口中,探寻更多线索。
归梵匆匆来到杏熹所在的灵植园,此时杏熹正悠然地照料着周围的花草。看到归梵一脸严肃地走来,杏熹不禁好奇地歪了歪头,问道:“仙女,你这是怎么啦?神色如此凝重。”
归梵没有丝毫耽搁,径直问道:“杏熹,你仔细回想一下,在咱们经历水旱交替的更早之前,是不是有过连续几年的旱灾?”
杏熹听闻,微微一愣,随即陷入了沉思。她闭上眼睛,细细梳理着那些尘封已久的记忆。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只有微风轻轻拂过,带动周围的花草沙沙作响。
过了好一会儿,杏熹缓缓睁开眼睛,眼中闪过一丝恍然,说道:“确实有这么回事。
那时候,我虽然还没有修成人形,但意识已经成熟,有了记忆和思考的能力。记得那几年,天气异常干旱,土地干裂,水源变得极为稀缺。
为了储存珍贵的水源,我一直抑制着自己开花结果的本能,所以对那段时间的记忆格外深刻,稍微一想就记起来了。”
归梵听闻,心中一凛。看来宁家村的旱灾并非偶然,而且在时间线上似乎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规律。
她继续追问道:“那你还记得当时有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任何细微的异常都可能是关键线索。”
杏熹再次陷入沉思,努力在记忆的长河中搜寻着可能有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