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国际未来科技与治理论坛·主会场分论坛厅。
李雪菲踏上演讲台的那一刻,台下座无虚席,闪光灯安静地捕捉着她的一举一动。
她一身深蓝色长款西装裙,领口点缀银饰,长发束起,气场克制却不失锋芒。
这是一场闭门高规格论坛,汇聚了来自多国政府科技事务高级顾问、人工智能伦理研究员、跨国资本代表及国际媒体观察员。她是全场唯一一位来自中国的女性创始人——也是唯一站在发言席上的中国女性。
她没有寒暄,也没有冗长铺垫,而是直接开口:
“我是李雪菲,来自雪菲科技。”
“很荣幸今天站在这里,不只是代表一个公司,而是代表一段不被传统定义的成长路径。”
会场顿时安静下来。
她将手中资料轻轻放在台上,眼神平稳地扫过众人,语调自然:
“这几年,我见过太多失败者,也经历过一次‘被定义为失败者’。”
“那时候,我被误解、被质疑,甚至一度被孤立。”
“但也正是那段时间,我明白了什么叫做底部反弹的价值。”
她顿了顿,淡然一笑。
“我失去了几乎所有,但在那个时刻,我开始真正了解:科技,不只是创造工具,而是定义信念。”
台下安静如水,不少嘉宾侧耳倾听。
“在很多人眼中,女性创业是一场冒险,更别说还要面对技术、资本、产业三重门槛。”
“但我想说:真正的门槛,不是性别,也不是出身。”
“而是你能不能在失去一切之后,还保有重新选择的勇气。”
她的声音不高,却有一种难以忽视的力量。
会场某一侧,沈君泽悄然站在人群边缘。
没有人认出他。
他只是静静看着台上那个从前熟悉、如今却几乎陌生的身影。
她的每一个字句,都没有指涉他。
却仿佛,每一句都打在他心上。
李雪菲继续道:
“今天我想分享的,不是一个商业案例,而是一个信念的确立过程。”
“我曾一度被剥夺表达权,也曾被视为无权对抗。”
“可也正是那段经历,让我学会了:珍惜每一次被看见、被听见的机会。”
她望向台下,眼神沉静:
“我不是生来就懂得这些。”
“是因为,我曾经失去过很多。”
“所以,我比任何时候都更明白:什么值得被保留,什么该被放下。”
说完这段,她没有停留太久,只补了一句:
“而如今的我,只想为更多像曾经的我那样处在夹缝中的个体,保留一条出口。”
台下掌声缓缓响起。
最开始是前排的一位英国数据治理专家,随后是北欧AI道德研究院代表、南美区经济合作顾问团主席……掌声由点及面,很快充满整个会场。
她鞠了一躬,轻轻退下。
没有一丝自我感动,也没有多余修饰。
只是平静、干净地完成了整个演讲。
后台,她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热水,习惯性低头抿了一口。
这时,国内财经头部媒体的记者已发出论坛第一篇快讯:
【李雪菲:“不是我特别勇敢,而是我知道了害怕也得往前走。”】
另一则评论写道:
【她的演讲没有一句煽情,却让人肃然起敬。】
而更深层的转发文案中,有人写:
【不是“创业神话”,而是清醒者的孤勇。】
而她不知道,就在会场后排门外,沈君泽还站在那。
他没鼓掌,也没说话。
只是看着她被灯光包围、目光追随的样子——忽然觉得,那一刻的她,是真的远了。
而他,是真的追不上了。
他低声呢喃:
“你说你曾失去一切。”
“可你不知道,我也是从你离开后……才第一次体会,什么叫真正的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