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政殿书房内
此时,皇贵妃正端庄地坐在厉元晟的身旁,她的身姿优雅,一袭华丽的宫装更衬得她高贵大方。
她轻声细语地向厉元晟诉说着昨日所发生的事情。
“皇上,昨日之事真是让人后怕啊!若不是端王妃身旁的侍女发现得及时,恐怕后果不堪设想啊……”
皇贵妃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担忧,她继续说道,“如果端王妃出了什么意外,那可如何是好呢?”
厉元晟感受到了皇贵妃的情绪,他温柔地拍了拍皇贵妃的背,“爱妃莫要担心,朕自然知晓此事的严重性。
端王妃聪慧机敏,此次能够化险为夷,想必也是她福泽深厚。”
皇贵妃抬起头,美眸凝视着厉元晟,眼中流露出一丝关切,但同时也夹杂着些许试探的意味。
“皇上,那此事后续您打算如何处理呢?”
厉元晟坐直身子,他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此事朕定会妥善安排的,朕想,让端王妃前去宜州那边与端王一同生活,这样也能确保她的安全。”
皇贵妃闻听此言,心中不禁微微一震,但她脸上却并未流露出丝毫异样,只是镇定自若地回应道:“端王妃刚刚经历那样的事,身心皆受创,不知是否能够承受这一路的舟车劳顿啊。”
实际上,皇贵妃内心深处实在不愿端王妃前往那荒僻苦寒之地,一来担心她难以适应那恶劣的环境,二来也忧虑她是否能够应对各种未知的困难……
厉元晟见状,随意地摆了摆手,宽慰道:“爱妃不必担忧,朕自会妥善安排,让她先静养数日,待身体恢复后再启程前往宜州。
朕对她有十足的信心,相信她定能在宜州助端王一臂之力,同时也能妥善保护好自己。”
皇贵妃闻听此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毕恭毕敬地应道:“皇上考虑得如此周全,臣妾深感钦佩。”
话虽如此,但皇贵妃稍作犹豫后,还是决定将心中一直挂念之事和盘托出,“不过,皇上,端王妃此去宜州,路途遥远,环境艰苦,她的身体是否真能经受得住这般折腾呢?臣妾着实有些担心她……”
毕竟宜州地处北方,气候寒冷,物资匮乏,对于一个女子来说,那里的生活条件实在是艰苦。
如此乖巧懂事的媳妇,却要去那样一个艰苦的地方受苦,这让皇贵妃心疼不已。
“爱妃,不要再多说了,朕的心意已决。”厉元晟的声音坚定而果断,“朕会拟一道御旨,向端王解释清楚其中的缘由。”
皇贵妃听完,脸上露出了无奈的神色。
她深知皇上的性格,一旦做出决定,就绝对不会有丝毫的动摇。
然而,她还是忍不住开口继续劝说:“皇上,端王妃留在安庆陪伴臣妾不好吗?并非一定要去宜州不可啊。”
自从端王妃住进福宁宫后,这几日来,臣妾的精神和气色都有了明显的好转。”
话一说完,她便用一种近乎哀求的语气,凝视着厉元晟,继续说道,“皇上,您看这是不是说明端王妃真的很会照顾人。”
厉元晟轻咳一声,板起脸来,“爱妃,端王妃侍奉自己的夫君,本就是她应尽的职责所在,你就不必再为此事多费口舌了。”
皇贵妃眼见自己苦口婆心的劝说完全不起作用,心中的恼怒瞬间被点燃。
她霍地站起身来,气鼓鼓地瞪了厉元晟一眼,然后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去。
甚至连厉元晟叫她的小名“卿卿”都没能让她停下脚步。
望着皇贵妃渐行渐远的背影,厉元晟无奈地叹息一声,轻轻地摇了摇头。
就在这时,那位一直站在一旁的贴身太监似乎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小心翼翼地迈步上前,“皇上,皇贵妃娘娘她其实也是心疼端王妃,并没有其他的意思啊。”
厉元晟微微皱了一下眉头,他当然明白皇贵妃的心思,不过他还是摆了摆手,“朕知道她的心意,但是这件事情关系到整个大局,让端王妃前往宜州,对朝廷和端王都有着诸多好处。
而且这样一来,端王妃也能远离皇后他们,人都在那么远的地方了,他们就算想闹腾也闹腾不起来了。”
话一说完,厉元晟便不再理会他,自顾自地开始动手拟写起御旨来。
而另一边,皇贵妃则气冲冲地回到了自己的宫殿里,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满脸怒容,显然还在为刚刚的事情生气。
宫女们见娘娘脸色不善,都大气不敢出。
皇贵妃坐在主位上,越想越气,“哼,皇上也太不近人情了。”
这时,贴身宫女轻声劝道:“娘娘,皇上也是为了大局着想,您消消气,您可千万别气坏了身子呀,皇上这么做肯定有他的深意和考虑的。”
皇贵妃深深地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本宫又何尝不明白皇上的想法呢,只是一想到端王妃要去那苦寒之地受苦,本宫这心里就实在是舍不得啊。”
沉默了一会儿,皇贵妃突然像是想到了什么,她猛地抬起头,对那贴身宫女吩咐:“罢了,既然皇上已经决定了,那本宫也不好再说什么。
你去吩咐下去,让人多准备一些保暖的衣物和滋补的药材,等会儿给端王妃送过去,让她在路上带着,也能稍微好受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