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正说着,屋外进来三个人,两老一少。
三人很诧异家中突然多出这么多人,但是很快就看见了那女子。
老妇人冲出来,一把抱住她女儿,问她发生了什么事。
女子还是不开口,蒋以便将来龙去脉说了出来。
蒋以说完黄才义便问道:“我们虽杀了那三人,但衙门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未知你们可有其他投奔之处,还是赶紧离开的好。”
老农抹了把眼泪,先是给众人道谢,随后叹道:“我们本是逃难而来,好不容易有处栖身的地方,哪儿还有投奔之处呀。”
“可那是蒙古人,死了蒙古人衙门肯定震怒,此地你们实在留不得呀。”
老农点点头,看了看儿子又看了看老伴和闺女,“都怪我,偏偏留她一人在家。唉,只能先逃了。”
黄才义闻言松了口气,从怀里掏出几锭银子,交给老农,“收拾点细软,尽快离开,越远越好。”
老农推辞几次,可奈何黄才义坚持,也就收下了。
再次上路,气氛有些沉闷,这样的分歧不比小时候,是认知上的分歧。
黄才义当然也痛恨这样的事情,但是跟了卓格图这么久,他发现并非所有官兵都是如此。
比如卓格图的手下,在卓格图的管理下,无论是南人士兵还是蒙古士兵,都非常守规矩。
尤其是襄阳这一战,在自己的一声号令之下,不也有那么多士兵明知是死也冲在前面么。
而黄才月则把所有见到的不平事都归咎于朝廷,她觉得若不是朝廷坐视不管,天下间就不会有这么多欺压百姓的事。
“黄兄弟,”正闷闷不乐着,忽然老大走上前来,在黄才义身旁说道,“这些年才月经历了很多事,你~~别怪她。”
黄才义闻言回头看了黄才月一眼,就见她眉头紧锁,眼神里尽是悲愤。
“我不是怪她,我只是想让她做任何事之前多思考思考,别冲动行事。”黄才义故意加大音量,就是想让黄才月听见。
蒋以这时却听不下去了,走在后面说道:“干嘛要思考那么多!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他们的上司既然不好好管他们,那就只能咱们代劳咯!”
话音刚落,老头儿的手就扇在她后脑勺上,“就你话多!”
蒋以下意识缩了下脖子,刚好和黄才月对上眼神,便冲她笑了笑。
黄才月的脸色这才好看了一些,也回给蒋以一个微笑。
谁知道落在最后面的韩子沫忽然开口说了一句:“可惜那位姐姐生不如死。”
一句话顿时又把气氛给压了回去。
众人沉默一阵,突然一直想着什么的黄才良喊道:“不对!小花脸,你怎么能进去呢!”
众人不明所以,面面相觑,只有老头儿一脸恨铁不成钢地摇了摇头。
“你说什么呢?”蒋以有些慌乱,她明白黄才良问的是什么,先前一时着急,她把自己一直藏着女儿身的事儿给忘了。
“那位姐姐屋里!子沫姐姐可以进去,但你是小子呀!”
现场除了几个粗心的男人之外,女人们都看出了蒋以的不对头,于是男人们都震惊,女人们则捂嘴偷笑。
蒋以支支吾吾的答不上来,便看向老头儿求救。
老头儿见事情已经瞒不住,也就无所谓了,只当自己是个看笑话的。
黄才月笑了一阵,忽然发现黄才良不是在开玩笑,好像真的没看出来,便惊讶地问道:“良良,你和她相处那么久,难道还不知道她是女儿身?”
此话一出,黄才良彻底愣了。
“女~~女儿身?”他紧紧盯着蒋以,就觉得这是个天大的玩笑。
要知道自己和小花脸同吃同住那么些年,自己甚至还在她面前裸露过身子,她~~她怎么可能是个女的呢?
顿时,黄才良有种被骗的感觉。
可是随着他回忆,忽然种种细节浮现在脑海。
比如虽然自己无数次在小花脸面前裸露过身子,但是小花脸却一次都没有。
比如好多次走在路上来了三急,他都是随便在路旁解决,可小花脸总是要找个人看不到的地方。
“你~~”想到这些,黄才良羞愤难当,指着蒋以说不出话。
看着事情败露,而师父也没说什么,蒋以便释然了,笑道:“你自己傻,看不出来能怪谁?”
这是个闹剧,虽然黄才义和老大都没有想到,但如今世道艰险,一个女儿家打扮成男人没什么难以理解的,也就很快接受了。
不过倒是因为这件事,让气氛缓和了许多,先前的事大家也都放下了。
从襄阳到巫山不是特别远,但一行人也没有刻意赶路,一路走走停停,虽谈不上游山玩水,但走得也很愉快。
半个多月的时间,众人总算进了巫山地界。
随着离家越来越近,兄妹三人的表情越来越凝重,话也越来越少。
黄才义特意选了熟悉的路,经过不少熟悉的地方。
那片军营、那个行馆等等。
黄才月路过当年那个路口时,不禁和老大对了下眼神,从路口再往南一点儿,就是当年迷晕黄才月和罗伍的那个茶水摊所在的地方。
自然,黄才月没有说出来,虽然老大的一个举动害得她与哥哥弟弟分别这么多年,但也因为老大,她才能在这么多年后还能活着见到哥哥弟弟。
又走了几天,一行人来到老黄家所在的县城。
黄才义手里有卓格图的亲笔手谕,他的符牌也没有被收回,为的就是将来办事方便。
所以一到县城,黄才义便去县衙点了个卯。
论官职,黄才义现在要比县令大,而且他有蒙古人的亲笔手谕,所以不光县令对他礼遇有加,县里的奥鲁也得赔个笑脸。
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黄才义早对这些表面文章不感兴趣了,寒暄几句,就问了村里的情况。
据县令所说,他上任之后只知道杨树村的人一夜之间消失无踪,至于发生了什么事,上一任没有交待,附近的村民也不知道。
现如今,杨树村还在,也住进去不少人,都是附近一些村民自己搬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