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五一节还有2天了,同学们都在教室里面做作业。
贺和平跑过来叫道“忆江南,你家弟弟来了,一共来了3个人”
“啊,没搞错吧?”忆江南一边收拾书本作业,一边还挺奇怪地问着。
“快走哟,有一个戴眼镜的个子高高的,是不是你弟弟”贺和平着急,直跺脚。
“哎呀,还真没错”忆江南赶紧往教室外跑去,身后同学们一片欢叫。
不论谁家里有人来校探访,大家都感到高兴,好像自己家的亲人来了一样。
贺和平已经将人都带到了宿舍。
见面才知道,弟弟忆江北他们一行3人,是工厂里派他们来浮州出公差的。
他们厂里卖了10台油压机给浮州地区接插件厂,现在就是过来检查机器质量、使用情况的。
这3人,全部都是熟人,其中一位是弟弟的师傅,姓冯、上海人;另一位付勇、还是大院子弟、是哥哥的战友;熟人一见面就插科打诨谈笑风生。
弟弟先告知家中情况,老爸生病住院,怕影响忆江南的学习,一直到了出院也没有告诉忆江南。
哥哥工厂里,抓革命促生产形势大好,最近被派到上海出差进修学习。
发小程宜萍刚结婚就怀上孕了,大家想到她那个矮矮胖胖的身材,自己的性格还像一个小孩,现在居然就要当母亲啦,都为她感到高兴。
程宜萍的弟弟原计划五一节结婚,因为女方工作调动不成功,只好推迟结婚了......
点点滴滴都是琐事,家乡的人事乡情 一片温馨、就是这样流转传递过来的。
大家都很关心忆江南的学习,听说她学习化学有难度,纷纷出点子告诉她怎么学化学。
这个上海人的脑子就是好使。
这位冯师傅归纳学化学要背元素周期表、掌握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原理、物质三守恒-元素、原子、质量、化学计算……,他说的头头是道,原来他是文化大革命前的老三届高中生。
付勇是当过兵的老兵油子了,顺便还给忆江南出些馊主意:“最好是不要担任了学生干部,这次化学考试就故意考不及格,然后再作为借口向领导请辞”。
忆江南堵着两只耳朵,故意气他:“你这个主意不好、不听、不听”。
听说忆江南100米跑步,第一次预测成绩要17.1秒,弟弟立即大言不惭地取笑:“什么?就这个成绩,我们用一只脚,跳也跳到了,还需要跑吗?”
忆江南回答“速度不行,耐力尚可、学校的体育竞赛只能选择爆发力强一点的项目试试了”……。
说说笑笑嘻嘻哈哈、转眼就到了吃饭时间。
忆江南拿了一个大茶杯、放好茶叶,一行人就在食堂找了一个桌子坐了下来。
体育委员沈玉其正在食堂窗口排队,招呼忆江南挤在一起,再把食堂装饭菜的4、5个碗碟盘盆都从窗口传递出来。
一边把饭菜一边递给客人、一边还问:“你来客人了,谁呀,哪个是你弟弟?……哎呀,1.78米、这么高啊?你这个当姐姐的才1米65 啊!你们的高度相差了10 多公分”!
这一天的晚餐,忆江南的这一桌客人,成为了最引人注目的一桌,大家纷纷投过来了关注的目光。
霍书记,还特意绕到了这桌旁边,很注意地打量了三位客人一番,问道:“来客人了?吃饭了?”
付勇和上海人冯师傅,故意笑道“你们书记特别关心你嘛”!
连他们都看出来了,这位书记深有意味的格外关注。
五一节的前一天,年级的班组和宿舍调整方案公布、助学金的享受人员名单公布、调整后的宿舍长名单公布……
霍书记特别提出了对于班组调整的要求:“第一不要怕麻烦、第二不要乱猜疑、第三不要舍不得、第四不要合不拢,各个班组可以搞一些迎送的活动”。
一班因为两名班长都不享受助学金,评议过程中又充分听取了群众意见,25人申请,分为甲乙丙三个档次;其中甲等10人、乙等6人、丙等9人,一共也就76元;此项工作秉公办理、班里同学没有任何意见。
不出所料的是,被调整到的人员中相当一部分人都有意见,主要是来自担任了班委和组长的2名班干部。
第四组组长陆远良,他就是牢骚满腹……按说,不应该啊?他是党员、是全班同学中年纪最大、工龄最长之一,为什么反应那么大?……
副组长帅小雅告知,就是因为他是组长,居然对本组人员调动都未能参加意见,他非常不满意;于是就大犯自由主义,牢骚满腹故意在群众中散布不满情绪。
可是要拆开以组长为中心的老乡观念抱团现象,特意回避组长,这就是书记制定的人员调整纪律啊!忆江南感到,作为执行者、实在是“无语”。
还有邹庆弟,那是霍书记亲自点名要被调开的男生,原因就是他与另一位女同学周淑芬走的比较近乎。
那还是在长岗乡忆苦思甜活动时,引发了这位心地善良性格柔软女生的同情心理,两人之间根本没有什么事,因为邹庆弟入学前是有一位女友的。
调开的原因也就是出于书记个人的担心,防范于未然、却无法对邹庆弟本人做出解释的……
一、二、三组组长和其他班委们,都明白班组调整的目的,倒也没有发表其他的意见;就是第四组长,他的情绪反应最为激烈。
反倒是贺和平,因为她与忆江南属于同一地区入学的老乡,既然忆江南调不动、那就必须调开贺和平。
她是来自农村的姑娘、为人老实忠厚,非常理解忆江南的处境,毫无怨言。
忆江南帮助她收拾好了行李,帮她搬到了二班的女生新宿舍。
群众当中,有人哭哭啼啼要求不调的有之、骂骂咧咧扬言不搬宿舍的有之……
矛盾集中在第四组,集中到了忆江南的身上。
有陆远良和邹庆弟带头发牢骚 :“倪子祥就是一个老好人;这件事情肯定就是忆江南的主意、就是她对我们有意见嘛” ……
同样的事情,在四组长刘远良和班委邹庆弟这里、就是过不去,他们就是无法坦然面对。
于是,忆江南这个“罪魁祸首”,必须要看看别人的“不悦之色”、要听听群众的“怨声载道”了……
忆江南第一次体会到了工作中带来的压力和意见,而且她还不能矛盾上交,也不能做任何解释……组长和班委都被回避不能了解调整的原因,忆江南担心会出问题,可是领导坚持要这么做,责任却只能由学生干部自己默默承受。
她觉得‘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如果能让他人的工作好做一点、需要有一个人来承受同学当中的误解和不满情绪,那还是自己来“首当其冲”吧!
反正她是一个带工资来学校的人,被别人骂几句,又不会少了二两肉。
原来忆江南与岑俪琳同住的104室,成天热热闹闹嘻嘻哈哈彼此无话不谈、大家关系处的非常不错;是一班几个女生宿舍当中、团结气氛最好、最快乐活跃、被大家羡慕的宿舍。
现在的104宿舍,人员也进行了很多变动;岑俪琳李莉玲被调到102室、忆江南要搬到103室。
103室有7名一班的女生、还有3名二班的女生,这就成了两个班级学生混合的宿舍。
原来的女生宿舍住得太拥挤了,这次调整空出来2张上铺,好处是就可以给大家放放行李箱子和衣物等东西、宿舍里面宽敞了许多。
不好之处就是可能出现混组混班的宿舍、原本不在一个组里的老乡倒可能住在同一个宿舍了。
骨干们为了照顾群众的情绪,只好自己住在混组混班的宿舍里,反而造成骨干们与本组、本班同学分开住宿的情况。
这又是书记们始料不及的新情况。
霍书记习惯用带兵的方式管理大学生、曾书记也是第一次担任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大家都没有经验。
这次调整班组和宿舍,冒出来一些新情况一些新问题。
很明显,这些来自闭塞乡村的同学们、根本不可能像部队的战士那样服从命令听指挥;他们有许多人还是第一次乘坐长途汽车出远门、过这种集体生活的!
群众性思想工作不到位、骨干们的通气沟通不到位,难免就会出现一些顾此失彼的纰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