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的童年在父母离异的阴影中度过。
那年母亲带着六岁的他和两岁的弟弟陈强回到老家市区,从此他的生活便陷入了情绪的漩涡。
上一年级的陈宇,每天放学后都要步行二十分钟去隔壁幼儿园接陈强。
兄弟俩常常饿着肚子蹲在门口,看着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
母亲总是醉醺醺地带着陈强回来,有时甩给陈宇一份冷掉的快餐,更多时候是让他自己煮泡面。
记得第一次半期考,陈宇拿着68分的数学卷子回家,迎接他的是母亲挥舞的衣架。
陈宇哭着喊\"我要爸爸\"!
却招来陈母更狠的耳光:\"去找你爸啊!他现在有新老婆了,会要你?\"
陈母摔门而去,留他蜷缩在角落发抖。
那晚他饿着肚子煮泡面,却被开水烫伤了手,只能踩着凳子用冷水冲,眼泪混着自来水在瓷砖上蜿蜒。
初中时,陈母的脾气愈发暴戾。
每当她打牌输钱或是工作不顺,陈宇就成了出气筒。
从衣架到鸡毛掸子,再到后来的甩棍,体罚的工具越来越狠。
而陈强总是躲在母亲身后,用无辜的眼神看着哥哥挨打。
\"你是哥哥,让着弟弟是应该的。\"这句话像紧箍咒般伴随着陈宇的整个童年。
有次陈强故意弄坏陈宇的课本,他一时气恼推了弟弟一把。
陈母闻讯赶来,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打骂:\"他才八岁!你比他大4岁,怎么下得去手?\"
陈宇攥着被撕烂的作业本,指甲掐进掌心。从那以后,他学会了在弟弟挑衅时沉默,把委屈和愤怒都咽进肚子里。
高中那年,陈父突然回家,与陈母爆发激烈争吵。
陈父摔碎了家里的彩电,母陈母披头散发地尖叫。
陈宇冲上去想拉开陈父,却被陈父一拳打倒在地。
\"大人的事轮不到你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毛孩管!\"
陈父的吼声和陈母的哭声交织在一起,彻底撕碎了陈宇对亲情的最后幻想。
陈母总在酒后哭着对他说:
\"我为了生你落下一身病根,而你爸一家都瞧不起我......\"
起初陈宇还会安慰陈母,后来听多了之后渐渐学会了麻木。
陈宇知道,无论自己多努力,在母亲眼里都是\"像你爸一样薄情\"的存在。
在这样的环境中,陈宇养成了孤僻的性格。
陈宇的内心像只刺猬,用冷漠包裹内心的伤痕。
而陈强在母亲的溺爱下,自私的本性愈发明显。
上小学的陈强会故意用溜冰鞋砸陈宇的头。
陈宇会在学校里遭到同学的嘲笑,说陈宇\"没爸爸\"!
但每当陈宇反抗,迎接陈宇的总是母亲的责骂:\"他还小,你就不能让着点?\"
“你都多大了还不懂事?”
“我跟你一样大的时候,都已经会xxxx”。
高考结束那天,陈宇收拾行李离开家。
陈宇最后一次看到母亲在牌桌上吆五喝六,陈强戴着耳机打游戏,键盘敲击声在闷热的房间里格外刺耳。
陈宇攥紧录取通知书,发誓要永远逃离这个充满压抑和暴力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