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夜,元夕去见周美人。
听春阁前凄清冷凉,宫门紧闭,有两个小太监坐在门槛边上打盹。
榴月嘀咕,“如此懈怠,难怪莲香能跑出来。”
忽地,宫门被打开一条小缝,莲香冒了个头,低声道,“昭美人,我们美人等候你多时了。”
元夕嗓音也轻,吩咐道,“小榆子守在外边放风,榴月和小全子随我进去。”
听春阁内昏暗无比,瞧不见什么亮光。
只有周美人住的东阁隐隐有亮光传出。
“内务府的人都是些墙头草,自从我们美人被陛下下旨幽禁后,连蜡烛都舍不得,每个月只分给我们黄烛七八根,根本不够用,所以只能紧着周美人的东阁入了夜后点上一根,等美人上榻后再灭掉。”
莲香抱怨了几句对内务府的不满,回过眸,温声细语提醒,“脚下昏暗,昭美人当心。”
榴月心中轻哼,周美人落得如今下场不是自作自受吗?
本来圣上怜惜她失了孩子,给她晋了美人的位分,如果周美人安分些,仗着陛下的那点怜爱,得宠个一段时间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有的人,就是容易得意忘形。
不过得了一点恩宠,就飘得认不清自己了。
她也是听说过周美人当时的做派的。太医劝过周美人勿要太过伤怀,子嗣日后还会再有,周美人却整日在帝王面前以泪洗面,伤春悲秋,全然不顾天子的心情,当真是个蠢的。
阁内传来一声清调,“是昭美人来了吗?”
一身单衣,乌发披散的周美人清减不少,脸上轮廓消瘦,眉眼间少了丝凌厉,多了缕寂寞,不施朱傅粉,素净得判若两人。
元夕吃了一惊,有些诧异于周美人的变化。
周美人吩咐道,“莲香,再去点一支蜡烛。”
莲香应了一声,去找蜡烛。
“听春阁内现在只有一些陈茶,昭美人勿要嫌弃。”周美人心平气和地说道。
元夕在她对面坐下,开门见山道,“你要见我,现在我来了,周美人有话就直说吧,天色太晚了我也不便久留。”
周美人抬了抬眼,问,“当初我小产一事,当真与你无关吗?那碗薏米粥本应该是你珠翠轩的。”
元夕哂笑,“周美人是觉得陛下为了包庇我,连皇嗣都不顾了吗?”
周美人默了一下,说道,“我不知道,毕竟陛下宠爱你六宫皆知。”
她苦涩地笑了笑,“昭美人,我想不明白,既然幕后凶手不是你,为何陛下连一个交待也不肯给我,要替那元凶遮掩。”
“我在听春阁幽禁的日子里,脑子似乎比从前清醒了很多,那人一箭双雕,既害了我的孩子,又嫁祸于你,着实可恨,可陛下只是下旨声明此事与你无关,解了你的禁足令,却没有将凶手公之于众,是因为她的身份特殊吗?是王皇后还是景淑妃?”
周美人猜测着,眼里隐隐闪过一丝恨意。
元夕:“……”她还以为周美人真变聪明了,看来还是一样的傻。
轻轻叹了口气,元夕道,“周美人,陛下没有公布元凶的身份,自然有他的顾虑,或许也是为了你好。”毕竟如果叫周美人知道了凶手是沈太后的侄女,她心中对沈太后生了怨,又能怎样呢?
她一个美人,能撼动沈太后这棵大树吗?
沈家的名声与颜面,沈太后不可能不顾的。
陛下多半也是因为碍于沈太后的颜面,瞒下了此事。
周美人恨声道,“那我那无辜孩儿的性命谁来赔偿?”
忽地,她又问道,“吴修仪和曲宝林都诞下孩子了吧?”
元夕点头,周美人捂着脸低声泣道,“我从前也没有与人结怨,为何那人偏偏与我不对付,只害了我的孩儿呢?”
周美人一直念叨着她的孩子,说不到正事上,榴月忍不住道,“周美人,我们美人也是冒着风险来看你的,你若实在伤心,等我们走了之后再回忆往昔行吗?”
周美人止住伤感,擦了擦眼泪道,“冯采女落水绝不是意外。”
“哦?周美人知道些内幕?”元夕摩挲着腕上手镯,眸光悠悠地看着周美人。
周美人沉声道,“冯采女落水当天,莲香曾见过巧月一面,后来巧月就因为看护主子不利,被王皇后下令杖毙了。”
“昭美人不觉得这很像是灭口吗?”
“我小产过后是容易暴躁,但梅林当天,我却冲动得连自己都快不认识了,当时我只和冯采女待了一段时间,我怀疑是她身上有什么药物影响了我的神智,这才让我没有控制住自己,取了簪子想伤你。”
“女子容貌有多重要,昭美人应该明白。若你当日被我伤到,毁了容,陛下难道还会一如既往的宠爱你吗?”
元夕不置可否,想到当日萧绥来珠翠轩是凝着她的脸看了许久。
周美人继续道,“若昭美人当日不幸损了容貌,恩宠自然不复从前,而我,恐怕也不只是幽居听春阁这么简单了。”
“那人心计深沉,想一石二鸟,事后又除了冯采女,死无对证。我是出不了听春阁了,也无望复宠,只希望昭美人能揪出幕后元凶,替我也报仇雪恨。”
元夕没有直接答应下来,只是问道,“莲香见到巧月那次,巧月可有说什么?”
莲香跪坐在边上,回忆道,“巧月当时面色惨白,六神无主,似乎是被吓到了。她好像说过,想去珠翠轩寻昭美人救命,昭美人既然没有见到过巧月最后一面,想来她应该是在去珠翠轩的路上就被人抓到凤仪宫问话去了。”
榴月眉毛紧拧,周美人和莲香说了这么多,也没什么有用的啊。
巧月想来珠翠轩,也能理解,毕竟看护主子不利,多半是殉主的下场,巧月想求昭美人看在昔日情分上救她一命也是合情合理的。
元夕垂着眼睑,神色不明,“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了吗?”
莲香又仔细回忆了一番,推测道,“巧月应该去过养和轩,或者从养和轩附近路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