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奇怪了?】
【没看出来。】
元夕眼前的弹幕飘着很多问号,其中有一句话分外明显。
【狸猫换太子。】
【???】
【什么意思?】
【狸猫换太子还打什么问号,这都不知道?】
【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没看过总看过《包公案》吧?】
元夕拧了下眉头,狸猫换太子什么意思?她也不知道啊。
但弹幕上的人似乎都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没人再问,也没人解释。剩下元夕一头雾水地出了安秀宫,阳光明媚灿烂,照得她眼前有些花。
嫔妃去凤仪宫请安的时辰定在卯时,清晨太阳还未出来,比较凉快,回去的时候也不至于顶着大太阳,但元夕今天去安秀宫待了一阵子,这会儿的太阳就显得有些晒人了。
回到珠翠轩时,元夕脸上生了一层薄汗,清儿打水进来,供她净手。
“美人今日去请安怎的回来得这么晚,是皇后娘娘训话时间太长了么?”
元夕拿过帕子擦着手上水珠,温言道,“从凤仪宫离开后又去吴修仪的安秀宫坐了一会儿耽搁了。”
说着,她顿了顿,掀眸问道,“给吴修仪准备的贺礼挑好了吗?”
清儿道,“青织姑姑和晚春姐姐选了三样东西,只等美人过目敲定了。”
她转身去吩咐了宫人把东西搬过来。
第一件物品是螺钿嵌宝镜奁,漆面凝墨,奁盖微隆,边缘勾勒着缠枝莲纹,中间的莲蓬镶嵌着黄色碧玺珠子,有“莲房多福”的吉祥寓意。
启盖之时,铜鎏金铰链转动无声,十分流畅,元夕手指抚摸过镜奁边沿,也没再去看另外的青瓷香插和笔筒了,启唇道,“就这镜奁吧,等日子近了,提前几天送到内务府查验登记过后送到安秀宫去。”
“是。”清儿福身应道,摆手示意宫人将东西搬走,又亲自盯着人把另外两样物件锁回了库房。
元夕召晚春进来,吩咐她去寻些杂剧话本子之类的书。
那什么狸猫换太子,她从未听过,也许话本上有相似的故事给她一点灵感。
【皇贵妃给晚春说了什么悄悄话?】
【这里也没有外人,皇贵妃在防谁啊?】
【也许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小心隔墙有耳总是好的。谁也不能保证珠翠轩的宫人都是忠心的,不是别人安插的眼线啊。】
【皇贵妃的事情基本上都是交给晚春、长夏去办的,长夏现在不知道去做什么了,皇贵妃交待晚春的任务肯定也不寻常。】
晚春点点头道,“奴婢会替美人留意着的。”说着,她轻轻皱了下眉,“不过此类话本子宫中不多见,恐怕只有民间才有,要等下个月的初六或者初九了。”
“此事不着急,既然这个月宫人出宫采买的时间过了,再等等便是。”
晚春颔首低眉,退下没多久后,长夏从外边回来了,“美人,冯采女的芙蓉轩被皇后娘娘下令封了之后,一些物件都收归回了内务府,底下那些奴才又将剩下的物件瓜分了一遍,大多数东西都不知去向了。”
“手炉和香囊球之类容易被人做手脚的物件,奴婢皆没见着。不过冯采女不得宠,流入她宫里的东西,内务府那边给了奴婢一张单子。”
“然后就是皇后娘娘给冯采女宫里送过两次东西,一次是去秋栏别苑前冯采女生病的那回,皇后娘娘怜惜冯采女病了,还派了自己宫里的流玉去看过冯采女。”
“再有一次就是梅林周美人那事过后了,皇后娘娘觉得冯采女受了委屈,便给她赏赐了一些脂粉膏子安抚。”
从时间上来看的话,第二次是可以排除的。
因为周美人的疯病是在冯采女被掌掴以前发作的,元夕敛眸,从长夏手里接过内务府给的单子,细细看去。
长夏轻言轻语问道,“美人要为周美人寻找害她的元凶吗?”
元夕淡笑,“这人自然是要揪出来的,不过却不是为了周美人。陛下明显已经厌弃了她,我又何必为她洗清了冤屈,让她从听春阁出来呢?”
她可没有答应过周美人要助她复宠。
长夏问道:“美人不打算将幕后元凶告诉陛下,让陛下惩治她吗?”
元夕将单子压在妆匣下面,平声道,“目前皇后的嫌疑……”她一顿,仔细斟酌一番过后,道,“养和轩曲宝林的嫌疑也大,但她已有大公主,现下也颇得陛下宠爱,陛下恐怕不会为了一个得了‘失心疯’的周美人和一个死去的冯采女大动干戈,我将这人说与陛下了又有何益?”
“总归我没有被周美人伤到,只是虚惊一场罢了,这么久过去,为了一场子虚乌有的事情旧事重提,陛下也不会高兴。”
“如果这事儿与皇后娘娘有关,那就更不必提了。陛下怎么会为了这么点小事就不顾皇后的面子?”
元夕眉眼平和,嗓音平静,“我想找出那人,也不过是为了警惕和提防一点对方罢了。至于周美人那边,不必与她再有什么牵扯。”
长夏应道,“奴婢明白了,会更警惕些的。”
早朝过后,萧绥回紫宸宫换下了朝服,只着一身低调素雅的玄衣常服。
得了郑充仪好处的小太监,早早就把安秀宫的热闹禀告给了孙德忠。
他犹豫思考了一番后,才矮声问道,“陛下午膳可是要去安秀宫用?”
萧绥扫他一眼,“有话就说。”
身为紫宸宫的大总管,天子近侍,孙德忠只觉得这活儿也不好干啊,他说了吧,得罪未来的吴妃娘娘,不说吧,届时帝王愠怒,遭殃的不还是他们这些奴才吗?
不过现在圣上已经开口问了,他自然不好再隐瞒,“奴才听手底下的小内侍说,安秀宫今日格外热闹……”
“哦?怎么个热闹法?”萧绥随口问道。
孙德忠便道:“今个儿从皇后娘娘的凤仪宫请安完后,有几位主子一同去了修仪娘娘的安秀宫看望大皇子,奴才也不知几位主子走了没有。”
瞧了瞧帝王的神色,没有什么情绪变化,孙德忠才接着道,“孙婕妤、李美人、曲宝林、赵才人和昭美人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