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串的人念出来,光听着就很热闹了。
萧绥微不可见的沉了脸,又似想到什么,问了一句,“昭美人也在安秀宫?”
孙德忠一听就知道天子这是又惦起珠翠轩的那位主子了,和声道,“昭美人是去安秀宫坐了一会儿,现下这个时辰,已经回宫了。”
多的话孙德忠也没说,静候着帝王的决定。
萧绥自顾自道,“朕也有五六日未见昭美人了,去珠翠轩吧。”
帝王午膳在哪一宫用都是提前决定好了的,免得后妃没有做好接驾的准备,一般来说没有特殊情况就不会变了,孙德忠出去吩咐了小李子和一个腿脚麻利的小内侍分别去安秀宫和珠翠轩报信儿。
想了想,孙德忠提点道,“陛下转道要去珠翠轩用午膳,修仪娘娘难免会不高兴,你去安秀宫报信儿的时候机灵儿着点,知道该怎么回话吧?”
小李子道,“干爹放心,儿子知道该怎么回话,不会牵扯到昭美人身上的。”
孙德忠满意地点头,“还算聪明。行了,快去吧,别让修仪娘娘空等久了。”
吩咐完这事,孙德忠叫人去准备龙辇华盖,转身回了殿中。
却见帝王重新去更衣,换了一件素雅的月白色袍子,孙德忠眸光一瞥,瞧见天子腰间的嫦娥彩香囊,心中顿时有了数。
圣上这是刻意为了昭美人绣的这香囊而去换了身衣裳呢。
他眼角堆着笑意,夸赞道,“陛下龙姿凤章,天质自然,这般好的风采,怕是只有将来昭美人的孩子才有机会相媲美了。”
不得不说,孙德忠这马屁拍到萧绥心坎上了,他薄唇轻启,淡笑道,“朕与昭美人的皇儿,自然是要青出于蓝的。”
孙德忠心下一惊,圣上虽然也喜爱大皇子,但可从来没有这般夸过大皇子,反倒是对一个尚不存在的孩子抱有这么大的期待。
这昭美人的福气,只怕还会绵延不绝许久。
将来封嫔封妃,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不过子嗣这事,也难说得准。像之前受宠的江妃、淑妃,现在宠冠六宫的昭美人,都是迟迟没有身孕,反倒是不怎么得宠的吴修仪、曲宝林还有之前的周美人有了身孕。
好在昭美人还年轻,陛下也年轻,总归是会有孩子的。
另一边的安秀宫中。
其乐融融的景象因着天子身边内侍的到来被打断。
除了元夕和曲宝林离开了以外,孙婕妤、李美人、赵才人都还在安秀宫中。
吴修仪还没说什么,李美人就扶了扶鬓间珍珠排钗,红唇轻启问道,“怎么你先过来了,陛下呢?”
小李子被几道目光盯得整个人都要化了,心中暗道,他干爹还真是只坑自己人,把这要命的差事给了他,而把去珠翠轩的好差事给了旁人。
不过这也说明他在干爹心中要亲近一点,小李子微微一笑,听见吴修仪问道,“可是陛下有什么旨意让你先传到安秀宫来?”
小李子朝着各位主子行了一礼,对着吴修仪道,“陛下今日不来安秀宫用膳了,特意让奴才来禀报修仪娘娘一声,免得娘娘久等了。”
吴修仪一愣,“不来了?”
她喃喃道,“陛下不是说好要来安秀宫陪本宫和礼儿的吗,怎的不来了呢?”
吴修仪抬眸盯着小李子,询问道,“陛下去了哪一宫?还是有事耽搁,就在紫宸宫用膳了?”
小李子正要回话,门外响起一道舒朗的声音,“陛下不来安秀宫用膳,本宫来陪姐姐,姐姐可欢迎?”
来人正是一袭轻红宫装,梳着双刀髻的郑充仪。
她摸着耳朵上的金莲耳坠,笑盈盈地说道。
这看笑话的心思如此明显,吴修仪怎么看不出来,笑容勉强地道,“多谢充仪妹妹好意。”
随后转过头,又问了问小李子,“陛下为何不来安秀宫了?”
郑充仪似笑非笑,卖了个好给小李子,她揽过话道,“吴姐姐就别为难小李子了,陛下不来安秀宫自然有陛下的考量,有我们这么多姐妹陪着,难道还不够热闹吗?”
“还是说吴姐姐只想同陛下一块用膳,不愿与妹妹们一道用膳?”
吴修仪一噎,她不过是问问陛下不来安秀宫的原因,怎么就是为难小李子了?
这个郑婉彤,颠倒黑白的在御前的人跟前抹黑她,真是其心可诛。
小李子想着,今天总归是要得罪一位主子的,于是视死如归地说道,“这安秀宫太过热闹,陛下喜静,所以就不来了。”
干爹的意思应该是让他先下手为强,把锅扣在安秀宫的头上,吴修仪也就不会觉得是昭美人截了人了。
果然,吴修仪的脸色青白转替,说话声都不大自然了,“是本宫考虑不周,让陛下烦扰了。”
吴修仪也没脸再问萧绥去了哪一宫,转头让听风抓了点金裸子放到小李子手里,客客气气地把人送出去。
“听风姑娘客气了,我也跑个腿儿的事,哪里能要修仪娘娘的赏赐?”小李子推脱道。
听风笑容浅淡,“还劳小李子公公回去替我们娘娘说两句好话,勿要让陛下因为此事恼了我们娘娘。这是我们娘娘的一点心意,公公就不要推辞了。”
小李子这才为难地把金裸子收入荷包里面,说了两句吉祥的话语,“娘娘马上就是吴妃了,在后宫中可谓是风光大好,不必为着这点小事苦扰的。”
“娘娘身边有大皇子,陛下就是厌弃了谁,也不会冷落了安秀宫不是?”
他又补了一句,“不过陛下喜静,听风姑娘日后得提醒着点修仪娘娘,勿要太过热情了,娘娘想与各宫嫔妃联络感情,奴才也能理解,但这也要挑时机的不是?”
“陛下本是打算来安秀宫用午膳的,这与陛下独处的机会,娘娘邀请了外人过来,多少有点不明智了。”
说完,他拍了下嘴,“我多嘴了,听风姑娘只当没听过就是,还望见谅。”
听风笑容不变,“小李子公公这是忠言,娘娘只会感谢公公,又岂会怪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