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场诗:宝船西渡海天遥,浪里玄功起暮潮。截教余波凝雾障,沙门慧火破魔妖。同源印显千般相,护法身承两道标。若问仙凡何处合,人间香火是金桥。
且说自双教寺一役后,慧明受封三界巡案使,常驾云四海游走,调和仙凡纠葛。这日行至南洋海域,忽见西北方乌云蔽日,浪高数丈,中有巨舰数十艘,帆旗上大书 “大明永乐” 四字,正是郑和船队的宝船。但见浪头中隐现青鳞赤爪之影,似有妖修控水为阵,宝船在风浪中如落叶飘摇,船工们抱头惊呼,船头供奉的妈祖像竟也泛起裂痕。
“好胆!” 慧明掐指一算,知是截教散修作祟。当年封神大战后,部分截教弟子不愿归降天庭,遁入四海为妖,专以人间香火为食,近年更与修罗族暗通,常阻截海上商路。当下踏剑而往,未至阵前,已闻得阵中传来冷笑:“哪来的小辈,敢管我‘翻江太岁’曹宝的闲事?”
但见浪中浮出一怪,面如蓝靛,目若铜铃,手持三股托天叉,正是当年金鳌岛外的散修曹宝。他曾在十绝阵中侥幸逃脱,此后便踞守南洋,以 “风浪阵” 劫掠商船。慧明朗声道:“曹前辈,截教虽散,道统当护人间,何苦为祸苍生?” 曹宝怒喝:“护人间?当年姜子牙斩将封神,我截教弟子死无全尸,如今佛道两教坐享香火,却教我们这些散修喝海风?” 言罢叉尖一指,十二道水龙腾空,各缠定宝船桅杆,海水倒灌舱中。
郑和船队中,有位通事僧名曰 “昙无竭”,曾随姚广孝学过佛法,见势危急,忙在甲板上摆开香炉,诵起《妙法莲华经》。香烟刚起,便被风浪吹散,昙无竭望着倾斜的宝船,忽见一道金光穿透云雾 —— 慧明踏剑而立,头顶佛道二气交融,竟显化出 “沙门护法相”:半肩披着袈裟,半臂缠着道纹,手中禅杖隐隐有金箍棒与金蛟剪的虚影流转。
“曹前辈,你看这宝船。” 慧明禅杖轻点水面,宝船船身浮现出层层法印,正是当年郑和出海时,永乐帝请姚广孝、张三丰所留的 “天海护持阵”,“船上载的是丝绸瓷器,运的是万国朝贡,你阻截商路,便是断了人间气运,与修罗族血食生魂何异?” 曹宝叉势稍缓,却仍咬牙道:“我等散修无门无派,不劫商船,何以修行?”
慧明见他心念松动,忽双手结印,正是当年在晶核中悟得的 “截佛同源印”—— 左掌金蛟剪青光如浪,右掌金箍棒金芒似山,二印相合,竟在海面显化出通天教主与准提道人的论道虚影。“截教重‘有教无类’,佛教言‘众生平等’,” 他朗声道,“前辈可知,这宝船上既有佛经道藏,亦有妈祖香火?人间信仰,本就是仙家门径。”
说话间,昙无竭带着船员们跪诵《道德经》与《心经》,香火混着海浪气息腾空,竟在妈祖像前凝成一座小型香炉。慧明禅杖一挥,将曹宝的三股叉定在浪头,笑道:“前辈若愿护持这海上商路,每艘宝船过处,自会留下三份香火:一敬天,一敬海,一敬护道真神。如此修行,不比劫掠来得正大?”
曹宝望着那袅袅香火,忽忆起当年在碧游宫听通天教主讲道,说 “天道酬勤,非酬杀”,一时怔在当场。忽有宝船底舱传来异响,却是风浪阵中藏着的 “翻浪鬼” 趁乱破舱,欲劫掠货物。慧明护法相突然睁眼,禅杖化作万千光刃,如金蛟剪分波,似金箍棒定海,瞬间将翻浪鬼们困在光网之中,却不伤其性命。
“你等若愿改邪归正,” 慧明指尖弹出三枚玉符,“便将这‘天海护持符’刻在礁石之上,商船过处,自能分得香火。若再为恶 ——” 护法相背后浮现出无心剑虚影,“我这禅杖便不是渡人,而是斩障了。” 翻江太岁曹宝见状,长叹一声,收了水龙阵,叉尖在最大的礁石上刻下 “护海真神” 四字,其余翻浪鬼亦纷纷叩首,愿为海上护灵。
郑和船队转危为安,郑和亲自出舱拜谢,见慧明法相庄严,忙命人取来黄金佛经、道藏典籍,欲建生祠供奉。慧明却摇头:“不必立祠,只需让船员们每过此处,投一炷香、诵一句‘天海清平’,便是最好的香火。” 说罢取过昙无竭手中禅杖,在船头刻下 “截佛同源,护佑万邦” 八字,金光闪过,竟与宝船的护持阵融为一体。
是夜,南洋海面风平浪静,曹宝等散修盘坐新刻的 “护海真神” 礁石上,但觉香火入体,虽不似仙酒灵果般迅猛,却如细流润石,隐隐暗合天道。曹宝轻抚三股叉,叉上多年的血锈竟渐渐褪去,映出当年在碧游宫初修时的明净之心。“原来香火之道,不在强取,而在人心所归。” 他对慧明拱手,“多谢小友点化,我等愿做这南洋的‘沙门护法’,再不生劫掠之念。”
慧明正要离去,忽觉眉心晶核碎片发烫,内中浮现出西方雷音寺的景象:五弦魔琴已然现世,琴弦上缠绕着阐教的 “诛仙剑气”、截教的 “金蛟剪光”、佛教的 “八部天龙吟”,更有修罗族的业火、鬼族的阴魂、阎罗族的死气,正嗡嗡震动,似要撕裂三界壁垒。与此同时,天庭方向传来警讯 —— 阎罗族阴山王联合血河老祖,正在幽冥界开凿 “归墟海眼”,欲引动海水倒灌人间。
“曹前辈,” 慧明正色道,“人间即将有大劫,你等既入香火之道,便需护好海上商路,莫让幽冥鬼族借海路入侵。” 曹宝握拳应诺,翻江倒海之术,从此化作护海安澜之力。慧明又向郑和与昙无竭叮嘱:“若遇黑云蔽日、鬼哭浪起,便点燃‘同源香’,我自会感应前来。”
船队继续西行,月光下,宝船龙骨处的 “截佛同源印” 与妈祖像、三清符悄然共鸣,竟在船底映出一个巨大的 “和” 字 —— 正是人间信仰与仙家门道的微妙契合。慧明望着渐远的船队,深知此战虽平,更大的危机却在幽冥与西方:五弦魔琴的每一声拨动,都可能引发佛魔神鬼的连锁劫数,而他手中的禅杖,既要承截教的 “无心为锋”,又要持佛教的 “慈悲为怀”,个中分寸,端的是难如走钢丝。
忽有海风送来梵唱,却是昙无竭在船头诵念《金刚经》,混着船员们的闽南渔歌,竟自成一派韵律。慧明笑了 —— 人间的力量,从来不在法宝多锋利,而在这众生齐心的香火与希望。他化作流光往幽冥界而去,禅杖尖端,金箍棒与金蛟剪的虚影正渐渐融合,形成一道新的印记:外圆如佛,内方似道,中间刻着个小小的 “人” 字。
欲知五弦魔琴如何现世,慧明又将如何在佛魔神鬼的夹缝中护持人间,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