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确实要被吓死了。
他现在进退两难,不告诉皇帝,来日被人弹劾,这就是私通藩王的大罪。
告诉皇帝吧……可是皇太后她老人家还活着呢。
现在这位皇太后和以往的皇太后不同,她!不!讲!理!
她不会觉得朝臣汇报藩王动向是尽忠职守,只会认为这是下面人故意离间天家感情。
大堂内落针可闻,苗轩的笑声却越来越大,一直笑到腰腹抽痛,他才停了下来。
“知府大人一直想要知道我的主子是谁,怎么知道了却不说话了,您是怕了吗?”
知府确实怕,他怕自己被皇太后盯上,一贬三千里,合家去南边见识四季如夏的酷热风光。
没两年全家一命呜呼,成了瘴气手下的亡魂。
苗轩看着知府走了下来,等着他过来搀扶自己。
可是知府脚步一转,向着后面走去,苗轩心中一个咯噔。
“大人,皇太后年纪大了,受不住刺激,届时陛下怪罪下来,您和我都担待不起。”
知府听到了,所以他脚步更快了。
仅仅有一墙之隔,后面是一个不大的房间,里面只放着一副桌椅,坐在这里能听见外面的所有对话。
桌面上的茶盏倾倒,茶水顺着桌面滴滴答答落在地毯上。
祝鑫背对着门负手站立,衣袖处残留着水渍,显然他的心情非常不平静。
他终于确认了幕后黑手和一个近乎可笑的下毒原因。
原来只是想要讨美人一笑。
毛都没长齐的小东西,竟然就敢杀人,真当老子拿你没办法?
“祝大人,你看现在要怎么办?”
祝鑫道,“你我位卑言轻,这等涉及天家骨肉的大事,还是该交给上官处理。”
“祝大人,不知道宋阁老现在可有时间?还要劳烦您修书一封给宋阁老。”
祝鑫不赞同地看过来,指着西侧道,“隔壁府就有一位梁大人,何必舍近求远?”
知府踌躇着道,“若是梁大人不接这事呢?”
按照规矩,他治下有藩王动向,应该上报给本省的布政使大人。
这是从二品高官,封疆大吏,只是在皇太后面前就显得十分不够看了。
现在知府手中就是抱着个大雷,扔给谁就能炸的谁满脸血。
相比直属上级,知府更愿意扔给梁大人。
但是吧,这些在宦海浮沉多年的人,一个个都是不粘锅。
祝鑫提醒道:“梁大人正查着河堤贪污一事,静平王早不派人,晚不派人,偏偏这时候派人过来,说不得和贪污一事有关,我们请他来做主合情合理。”
“我也不瞒你,因为宁安郡主的事情,岳父已经在皇太后面前挂了号,若是再插手静平王的事情,恐怕会直接惹恼了太后娘娘。
皇太后强硬让陛下给个结果,最后还是你我这些小官遭殃。”
知府擦了擦额角的虚汗,他不在京城做官,但也是久闻这位皇太后的名声。
祝鑫又道:“藩王派人来定康府,这件事可大可小,还是看陛下怎么想。
梁大人在陛下是皇子时就跟随陛下,是心腹中的心腹,他秘密上书说这件事,若是陛下想要直接压下去,也好对梁大人讲。
毕竟那是陛下的心腹,对我们这些远一道的外臣,反而没那么好开口。”
本朝文官一向敢于死谏,皇帝也怕其他人知道这件事,直接在外面声张出来。
知府恍然大悟,脱口而出,“是极是极,就该让他来顶这个大锅……咳咳,就该请梁大人来拿主意啊。”
梁贤不这么觉得!
他是怀着轻松闲逸的态度打开这封信,老夫在朝廷摸爬打滚几十载,什么没见过?
他现在敢查贪污一事,相比这个,还能有什么让他畏惧的大事吗?
晴天霹雳!
“驴球马蛋的狗东西!!!”
盛怒之下,唯有乡音最能体现心情!
梁贤脑壳疼。
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心头肉,巧了,静平王和静平王世子正巧占了这两个。
马上又是皇太后的生辰,这时候拿到这封信,真的是把他架在火上烤。
皇太后听不进旁人的话,她只认准一点,皇帝是她儿子,什么事情都是家事!
既然是家事那就是老太太开心最重要!
什么天家骨肉,君臣有别?
一个娘胎里出来的人,做什么分尊卑贵贱?!
皇帝支持亲娘的话,一向善待弟妹。
只是在他看完梁贤的信后,心中的那根刺又冒了出来。
“静平王走到哪里了?”
“陛下,静平王没有送信过来,奴才这就让人去查。”
“静平王没送,其他人没送吗?”
这次太后寿辰,皇帝不只给两个亲弟弟下了命令,还给一些叔伯庶弟下了命令,共有六位藩王来京城。
这些天不断有人上书弹劾藩王行事不周,各种鸡零狗碎的事情都往上报。
比如启程时间不对,造成城门阻塞,影响百姓进城;比如经过本地时有人踩踏了六颗青苗;比如藩王竟然当街骂人,简直有损天家威仪。
皇帝听得很烦。
可是现在他发现没有弹劾静平王的奏折后,他更烦了。
他不知道静平王在外面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就连他的行程都不清楚。
皇帝抿起了唇,刺扎得人更难受了。
都是自家兄弟,静平王一定不会造反,自己没事疑心什么?
可梁贤一向刚正不阿,就是他面对静平王,都要这么小心翼翼,静平王是不是权势太大了?
宋然被皇帝召进宫,听到皇帝询问昌平府河堤一事。
他一头雾水,他不负责这件事啊,只能根据长子的家书大略回答了两句。
“静平王有参与贪污吗?”
宋然不知道,他也如实说了不知道。
“那依你看来,静平王会参与贪污吗?”
宋然:皇帝在发什么疯?
这是不看证据,直接要宋然猜一猜。
宋然猜不是,以后静平王查出来了,那就是他故意包庇,最轻也是一个识人不明。
宋然猜是,这就是离间天家骨肉。
宋然选择掉书袋,引经据典,古今结合,句句听起来都是为皇帝着想,句句都是很精辟的分析。
落到实处,皇帝没听出宋然的态度。
他强硬宋然给一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