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网红风波
春分清晨,梧桐街口新挂起“云顶茶咖”的霓虹招牌。玻璃幕墙内,网红博主正直播“量子奶盖茶”,号称“一杯提神24小时”。排队人潮挤占了整条人行道,养老院的送餐车被堵在巷口,吴奶奶急得直拍车窗。
“这是恶性竞争!”林小满翻出监控录像:云顶店员偷偷剪断茶馆的电路线,还在点评网刷差评。直播间弹幕却一片叫好:“老茶馆早该淘汰了!”“支持科技奶茶!”
晚舟蹲在配电箱前,老杨头递来光绪年的《商户公约》:“瞧瞧,当年街规写得多明白——‘欺行霸市者,街邻共逐之’。”泛黄的宣纸上,几家清末洋行因欺压茶社被罚扫街三月的记录赫然在目。
第二幕:八仙桌议事
八仙桌上摆着两杯茶:青瓷盏里是茶馆的茉莉云雾,塑料杯中是云顶的“量子奶盖”。修表匠陈师傅掏出放大镜:“什么量子,就是加了双倍咖啡因!”
“但他们有资本撑腰。”陆明川调出股权结构图,云顶背后是国际快消巨头,“硬拼不过,得用巧劲。”
林小满突然抓起奶盖杯:“你们看杯套!”二维码扫描后跳转到虚假健康认证网站。她黑进云顶后台,发现咖啡因含量超标三倍的检测报告,“够让他们停业整顿了!”
吴奶奶却按住她的手:“丫头,打垮一家店容易,治好这条街的病根难。”窗外,几个老街坊正和云顶顾客争吵,推搡间撞翻了修鞋匠老张的摊子。
第三幕:巷战温情
次日暴雨,云顶雇的排队黄牛霸占屋檐躲雨,老人买菜回来浑身湿透。晚舟推开茶馆大门:“街坊们,进来喝姜茶!”
黄牛们面面相觑,领头的大哥攥着湿透的假排队票,突然蹲下帮老张收摊:“大姐,我老娘也这么大岁数……”
后厨蒸汽腾腾,苏阿婆带着绣娘们赶制防水鞋套。林小满直播镜头下,云顶店长红着脸接过姜茶:“我们…我们也是打工的。”弹幕开始转向:“原来网红店这么黑心!”“还是老茶馆有人情味。”
第四幕:茶香破局
周末“梧桐茶会”重启,八仙桌直接支到云顶门口。老杨头表演茶百戏,在沫饽上画出云顶的LoGo:“老祖宗千年前就会拉花!”陈师傅展出改装怀表:表盘显示咖啡因代谢速度,“科技该让人健康,不是让人上瘾。”
云顶顾客被茶香吸引,网红博主尴尬离场。晚舟推出联名款“醒神茶包”:“茉莉花+薄荷,提神不伤胃。”包装纸是苏阿婆绣的电子电路图,扫码能看到老茶客的养生口诀。
店长悄悄塞来U盘:“这是总部强制添加的配料表,我想辞职……”
第五幕:长街新生
三个月后,云顶改挂“梧桐分社”木牌。后厨放着老杨头监制的低因茶粉,员工跟着吴奶奶学八段锦。原先的量子奶盖机改成AR茶艺教学屏,播放着1903年茶社救荒的影像。
周奕然在赎罪墙添上新砖,刻着《新街坊公约》:“科技为辅,人情为本。”林小满调试着智能茶柜——刷脸即可取茶,系统自动识别老人送免费暖饮券。
初雪那日,晚舟发现光绪年《商户公约》的夹层。羊皮纸上还有半句:“若遇外强,当以柔化刚。”雪落青瓷盏,金漆纹路映着长街灯火,似在诉说下一个百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