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枫镇的硝烟渐渐散去,玄清门议事厅内却弥漫着凝重的气息。林深将染血的幽冥虫残肢置于案上,虫体在烛火下泛着诡异的幽蓝,仿佛在无声诉说着血莲教的阴毒。青阳子颤抖着双手,取出泛黄的《玄清道典》,书页间夹着半片青铜残片,与幽冥虫的气息隐隐共鸣。
“此虫名为‘蚀心蚰’,专噬修道者的元神。”青阳子声音低沉,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忧虑,“《道典》有云:‘阴阳不测谓之神,一阴一阳之谓道。’血莲教此举,怕是要打破阴阳平衡,引动九幽深处的至阴之力。”
林深若有所思地摩挲着镇魂珠,回想起医典中“以魂镇魂”的记载。道家讲究“天人合一”,自身魂魄与天地灵气相通,而镇魂珠作为上古神器,或许正是维系阴阳平衡的关键。他望向议事厅外的夜空,明月高悬,却被一丝黑气悄然侵蚀边缘,宛如阴阳鱼中那抹黑色的鱼眼。
“师叔,道门常言‘反者道之动’,血莲教越是疯狂,越说明他们接近了某个关键节点。”林深神色凝重,“我猜测,九幽圣主的复苏与阴阳二气的失衡息息相关。”
赵峰挠了挠头,不解道:“什么阴阳平衡?咱们直接杀到血莲教老巢,把他们一锅端了不就行了!”
苏晚白了他一眼,轻声解释:“道家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若强行破坏血莲教的布局,反而可能引发更大的灾难。就像治水,堵不如疏。”
青阳子欣慰地点点头:“苏晚说得对。《道德经》有云:‘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我们需要找到血莲教计划中的‘枢机’,以阴阳调和之法破局。”
就在众人商议之际,一名弟子匆匆来报,在玄清门后山发现了异常的阴气波动。林深等人立即赶往现场,只见一处隐秘的山坳中,七口黑棺呈北斗七星状排列,棺盖上刻满道家符文,却被血色咒印覆盖。
“这是‘七星锁魂阵’,本是道门用来镇压凶煞的阵法,却被血莲教篡改了阴阳鱼的运转方向。”青阳子面色凝重,“阴阳颠倒,正气化为戾气,此阵一旦启动,方圆百里的生灵都将沦为行尸走肉。”
林深深吸一口气,运转玄清心法,医典悬浮在身前,金芒与黑棺上的血色咒印相互抗衡。他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道家阴阳图的运转轨迹,尝试以“阴阳逆转”之法重新调整阵法。镇魂珠在他胸口剧烈震动,释放出柔和的光芒,与医典的金芒融合。
“赵峰,你守住阵眼的‘天枢’位,引动天雷;苏晚,在‘摇光’位以剑气斩断血色咒印;师叔,还请您以道门真言稳固阵法。”林深有条不紊地指挥着。
四人各就其位,开始行动。赵峰引动天雷,紫色雷光劈在黑棺上,震得地面颤抖;苏晚的软剑如灵蛇般穿梭,将血色咒印一一斩断;青阳子口中念念有词,拂尘挥动间,道家真言化作金色光网笼罩全场。林深则站在阵法中央,双手结印,引导镇魂珠和医典的力量,试图将颠倒的阴阳鱼重新拨回正轨。
然而,血莲教早有防备。随着一阵阴森的笑声,数十名黑袍教徒从四面八方涌出,他们手中的法器上缠绕着幽冥锁链,锁链末端连接着黑棺,不断为阵法注入阴气。为首的是一个戴着阴阳鱼面具的神秘人,他手中握着一把刻满太极图的青铜剑,却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腐臭气息。
“玄清门的蝼蚁们,妄图逆天改命?”神秘人冷笑道,“阴阳之道,岂是你们能参透的?”说罢,他挥剑斩出一道黑色剑气,剑气中蕴含着阴阳颠倒的力量,竟将林深的金芒护盾轻易击碎。
林深心中一凛,突然想起《玄清道典》中的一句话:“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道家讲究以柔克刚,阴阳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他不再强行对抗,而是运转“玄清·阴阳相生”之术,将自身化作阴阳交汇的容器,吸收神秘人的攻击力量,再以温和的方式反哺回去。
在林深的努力下,七星锁魂阵的阴阳鱼缓缓转动,血色咒印逐渐消退,黑棺上的道家符文重新焕发光芒。神秘人见势不妙,想要加大力量破坏阵法,却被林深的“阴阳枢机”之力反噬,口吐鲜血,身形不稳。
赵峰和苏晚趁机发动攻击,赵峰的天雷与苏晚的剑气交织在一起,冲向神秘人。神秘人挥舞青铜剑抵挡,却在触及剑气的瞬间,剑身崩裂,化作碎片。他发出一声怒吼,化作一缕黑烟逃走。
随着神秘人的离去,七星锁魂阵彻底恢复正常,黑棺中的阴气被尽数吸收。林深瘫倒在地,汗水湿透了衣衫。虽然这次成功化解了危机,但他知道,血莲教的阴谋远未结束。阴阳平衡的危机,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再次降临。
“道阻且长啊。”青阳子叹了口气,扶起林深,“但只要我们坚守道家‘道法自然’的本心,终有一天能找到破局之法。”
林深望着重新归于平静的后山,心中默默念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这场与九幽圣主的较量,又何尝不是对本心的修行?”夜色渐深,玄清门在月光下静静伫立,等待着下一场阴阳之战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