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一路朝着南方奋力奔跑,脚下的石头或大或小,肆意地横亘在前行的路径上,杂草也如同张牙舞爪的触手,不断地羁绊着他们的脚步。可他们心中那股坚定的信念,让他们没有丝毫想要放慢速度的念头,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透着坚毅与决然,仿佛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周的景象逐渐变得陌生起来。王清成一边跑着,心中突然涌起一阵异样的感觉。她敏锐地观察着周围,越看越觉得不对劲,忍不住开口道:“大家先停一下,我怎么感觉有点不对,咱们好像迷路了。”众人这才纷纷停下脚步。
放眼望去,四周皆是高耸入云的大树,这些大树像是被精心排列过一般,整齐得让人感到诡异。每一棵大树都粗壮挺拔,枝叶繁茂,遮天蔽日,使得林间光线愈发昏暗。这些大树的模样竟都惊人地相似,树干上的纹理、枝叶的疏密程度,几乎没有任何明显的区别,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
方文玲的心中涌起一丝不安,她深知在这种环境下迷失方向意味着什么。她立刻停下脚步,迅速从背包中拿出那份自己精心准备的地图,这地图她早已反复研究,每一处标记都烂熟于心。接着,她又掏出GpS定位仪,眼睛在地图与定位仪之间快速切换,专注地对照着周围的地形特征与GpS定位仪上显示的信息。她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凝重,大脑在飞速运转,试图从这错综复杂的线索中找到正确的方向。
时间在静谧中悄然流逝,每一秒都仿佛无比漫长。片刻后,方文玲终于抬起头,她的眼神重新变得坚定,用手指着右侧的方向,语气笃定地说:“我感觉应该还是往这个方向,没错,咱们继续往这边再大约走三百米左右就到了。”她的声音虽然不大,却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仿佛给迷茫中的同伴们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接下来的路程,可谓是危机四伏。他们又遭遇了多批武装分子的巡逻,每一次,方文玲等人都毫不畏惧,巧妙地躲避着。方文玲凭借着自己精湛的功夫,身形如电,灵活地穿梭在敌人的视线盲区;而彭峰雄、王清成和陈丰也各施绝技,凭借顽强的意志,一次次成功避开了武装分子的视线。随着他们不断深入,周围武装分子的巡逻越发频繁,这也让他们更加确定基地就在附近。
当终于看到基地轮廓时,只见复明谷基地被围在高高的铁丝网内,远远看去,真像一个云南那边的小镇。铁丝网上挂着醒目的警示标志,红底白字,显得格外刺眼。每隔一段距离就有岗哨,岗哨里的守卫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还有巡逻队来回穿梭,脚步整齐划一。想要进入基地,难度极大。
基地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错落有致的建筑群落,恰似云南小镇那独具特色的布局。中心位置矗立着一座类似云南传统“一颗印”风格的主楼,四方规整,外墙由厚实的青砖砌成,在岁月的侵蚀下透着古朴的气息。楼体共有三层,每层的窗户都不大,却镶嵌着坚固的铁栏,仿佛一双双警惕的眼睛注视着外界。主楼的屋顶覆着青瓦,四角微微翘起,檐下挂着几盏昏黄的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一种神秘而又阴森的氛围。
沿着主楼向外延伸,是一条条狭窄的街道,街道两旁分布着各种功能不同的建筑。有些建筑类似云南的傣家竹楼,不过材质换成了更为坚固的水泥和钢材,但依旧保留了竹楼那种架空的底层结构,这大概是为了防潮与通风,同时也便于隐藏一些设备。这些建筑的外墙上涂抹着深浅不一的泥灰色,仿佛是模仿云南传统建筑在风雨洗礼后的模样。
在基地的一侧,有一座类似仓库的大型建筑,它的外观仿照云南的谷仓建造,只是规模更为庞大。仓体高大而敦实,墙面刷着暗沉的土黄色,巨大的铁门紧闭着,门上挂着数把沉重的大锁,仿佛在守护着里面不为人知的秘密。仓库周围堆满了各种杂物,有废旧的油桶、生锈的器械零件,还有一些破旧的木箱,给人一种杂乱而又压抑的感觉。
此外,基地内还有一些零散分布的小型建筑,有的像彝族的土掌房,平顶的结构,墙体厚实,窗户狭小。这些建筑看似普通,实则可能暗藏玄机,或许是情报室、通讯站,又或许是关押重要人物的地方。整个基地的建筑布局看似随意,却又似乎有着某种潜在的规律,仿佛每一座建筑都在无声地诉说着这里隐藏的秘密与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