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个日夜的辛勤努力和精心筹备,杨镜舟终于将那份至关重要的工业 4.0 计划书撰写完成了。这份计划书凝聚着他的智慧与心血,主要参考前世成熟的工业4.0体系,又做了一些改动,以结合现目前华国工业发展的现状。承载着他对于推动国家工业发展迈向新台阶的宏伟愿景。
此刻,杨镜舟不敢有丝毫耽搁,他立即召集起核心团队成员,一同登上早已等候多时的专机。飞机引擎发出低沉而有力的轰鸣声,仿佛也在为这次意义非凡的行程助威呐喊。
随着专机逐渐升空,杨镜舟透过舷窗望向远方,心中思绪万千。他深知此次进京面见高层领导责任重大,不仅要清晰地阐述工业 4.0 计划的核心理念、实施步骤以及预期成果,更要以充分的论据和坚定的信念去争取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这不仅仅关系到个人的荣辱得失,更是关乎整个国家工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抉择。
在飞行途中,杨镜舟向团队成员们透露了此行的目地,并把计划书发给他们以作参考。
在仔细地阅读完那份厚重的计划书之后,在场的每一个人脸上都不约而同地流露出了无比惊讶的神情。尤其是当目光聚焦到计划书中关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部分时,那种震撼简直如同惊涛骇浪一般冲击着他们的心灵深处。
这其中所描绘的蓝图和前景太过宏伟、太过超前,以至于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科幻电影之中。而作为这个伟大计划的缔造者——杨镜舟,此刻更是成为了众人眼中光芒万丈的存在,对他的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般连绵不绝。
还没等大家从震惊中回过神来,杨镜舟已然站起身来,用沉稳而坚定的声音第一时间下达了命令:“从现在开始,所有人立刻交出你们手中的手机,在没有得到我的允许之前,任何人都不许与外界有任何形式的联系!我丑话说在前头,如果有人胆敢违反这条规定,后果自负!”
听到这番话,现场先是短暂的沉默,紧接着便是整齐划一的回应声:“是,董事长!”每个人心里都清楚得很,这份 4.0 工业计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走漏半点风声,恐怕会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轩然大波。
随后,杨镜舟迅速组织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针对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遭遇的各种问题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思维的火花在这里激烈碰撞,每一个想法、每一条建议都被认真倾听和记录下来。
随着讨论的深入,原本略显粗糙的陈述方案逐渐变得丰满起来。每一处细节都经过了反复斟酌和推敲,力求做到尽善尽美、滴水不漏。因为大家都深深懂得一个道理:单靠个人的智慧总归是有限的,但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所能迸发出的能量却是无穷无尽的。而且这样千载难逢的机遇往往转瞬即逝,所以必须要全情投入、竭尽所能去牢牢抓住它。
杨镜舟一行人下了飞机后,立即被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接走,前往一个秘密基地。这个基地显然是为了应对重大事件而设立的,安保措施极为严密,周围的环境也显得异常隐秘。杨镜舟心中明白,这次的事情非同小可,他上报的“革命性突破”已经引起了最高层的重视。
在前往基地的路上,杨镜舟回想起上飞机前的情景。他以龙兴集团在某个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革命性突破为由,向有关部门进行了紧急上报。这一突破不仅对华国的科技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甚至可能改变全球的产业格局。正因为如此,有关部门的反应速度和处理方式都超出了他的预期。
到达基地后,杨镜舟和他的团队被迅速安排进入一间高度保密的会议室。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和高层领导,显然大家都在等待他的详细汇报。杨镜舟深吸一口气,他知道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将决定这次突破能否顺利得到国家的支持,并进一步推动实施。
他走上讲台,打开准备好的资料,开始详细阐述工业4.0计划。他提到,工业4.0革命不仅能够大幅提升华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还能在能源、军事、经济等多个领域带来巨大的战略优势。随着他的讲解,会议室里的气氛逐渐变得凝重,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汇报结束后,会议室里一片寂静。随后,几位高层领导和专家开始提问,问题涉及技术的可行性、实施难度、潜在风险等各个方面。杨镜舟一一作答,态度坚定而自信。他知道,这次汇报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考验,也是对整个团队的考验。
最终,最高委员会的代表表示,他们将尽快对这项技术进行评估,并决定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他们一行人从此刻开始不准与外界联系,一切都要等最高委员会的指示,鉴于杨镜舟目前拥有的巨大能量,必须让龙兴集团的相关人员知道他的行程与安全,不可能失联超过48小时,但每次与外界通话都将有专人记录。对此,杨镜舟并无意见。
见事件走上了正轨,杨镜舟松了一口气,但他也清楚,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接下来,他和他的团队将面临更多的考验和压力,但他们已经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离开会议室时,杨镜舟看了一眼窗外的天空,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一丝隐隐的担忧。他知道,这项技术一旦成功,将改变整个世界的格局,而他,正是这场变革的核心推动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