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准备多时的朱棣,急忙把嘴里最后一口鸡腿,嚼巴嚼巴咽进肚子里,一手拎着一只有他半人高的木桶,走到了帝后的桌子前。
“父皇!”
“把你要献上的新奇之物,给大家瞧一瞧。”
早在乖孙那里套到赚钱大计的朱元璋,知道想要让牙刷名扬天下,必须一个重要的场合。
民间消息传递全靠口口相传,数量广但时间慢。
尤其是制作牙刷的成本摆在那里,大多百姓舍不得花钱去买,自制的可能性倒更大。
因此,朱元璋便锁定了购买牙刷的最大客户。
眼前这群家财万贯还喜欢中饱私囊的官员,为了一本书一张字帖,甚至一两茶一块砚台都愿意掏千金,买支牙刷对他们来说,连放血割肉都算不上。
当然了,他不会强迫大家去买。
因为乖孙有更巧妙的方法,能让他们自愿掏钱,而且还要多多花钱!
“新奇之物?陛下,臣在工部任职日久,见过不少新奇之物,四皇子献上的,臣定要大开一下眼界。”
官员里的托——薛祥红着脸,按照陛下哈哈的,提升大家的期待感。
幸亏此时天色完全暗了下来,在灯笼的光线下,脸红也不易被发现,否则的话,薛尚书都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了。
以前陛下缺钱,赏赐官员时能省就省也就算了,如今倒好,不光要省钱还想从官员们的口袋里掏钱。
还好薛祥提前见识过牙刷的优势,知道它比金银珠宝更实用,不然他也不会当这个托,免得以后走在路上挨黑棍。
“还有薛大人没见过的新奇之物?”
“我们也要跟着一起开开眼界。”
原来有些压抑的饭局氛围,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大家翘首以望,等着朱棣揭晓答案。
胡惟庸见大家这么给老朱家捧场,心中冷笑不已。
就凭朱棣的身份,哪怕从桶里掏出一坨造型奇物的屎,大家也会鼓掌叫好说吉祥话,拍皇家的马屁。
“一群没见识的东西。”
胡惟庸举杯喝了口热水。
倒不是他不想喝酒,而是刚解了药丸的毒,郎中不让喝。
想到被朱元璋逼着吃了一瓶药丸,他对老朱家的人除了平时的羡慕嫉妒,又多了一份憎恨。
心里暗下决定,不论朱棣掏出什么东西来,他都要表现得毫不惊讶。
还要让大家认为老朱一家有多抠门,没有重赏手下官员的财力,才会装大尾巴狼搞这种哗众取宠的小花招。
这样一来,有利于他继续拉拢对朱元璋不满的官员,壮大势力。
“大家请看!”
这时,朱棣揭开木桶上的盖子,拿出一个红黄相间的长布袋,又从布袋里,取出了一柄银制的牙刷。
牙刷经过重新改造后,柄部大小,正好成人握拳能够把握得住,既不硌手又不打滑,并且中部部位,还缠上了一截红绸缎,上面绣着精美的花纹。
牙刷头的猪毛,同样是经过绣女们专门用银线捆绑,并利用融银匠技,彻底贴合到背面上的。
此时这把银制牙刷,和朱棣一开始用柳枝加猪毛粗糙滥制的,完全不像是一种物品。
虽然牙刷用的银子比较少,而且几两银子对于皇帝赏赐官员动辄用黄金百两来说,根本没有可比性,但它做工精湛,任谁乍一看,都像是一个优良的工艺品。
“这布上的花纹,可是工部负责织制的南局绣女独有的手艺,除了皇家以外,寻常人想用也看不到。”
薛祥生怕大家不识货,立即出声解释。
南局的手艺确实精湛,不少女眷已经好奇地向着这个见所未见的物件,投来探究的目光。
薛祥抓准时机,站起来说道:“既然是陛下送给我们的,不如直接发放给我们,让我们认真瞧瞧,它新奇在何处?”
“准。”
朱元璋一抬手。
立即有太监宫女上前,从桶里小心翼翼地将那些红布袋取出。
按照座位,一家分发了一只。
由于胡家子弟和女眷的位置靠后,负责分发的太监,还专门询问了胡惟庸一句。
“丞相大人,陛下的赏赐是放在您的桌子上,还是放在胡家的桌子上?”
“给我!”
胡惟庸一把夺过,粗鲁地将绳子抽掉,从里面倒出银牙刷,拿在手里反复检查着,检查完,确实没有暗藏什么玄机,他眼珠一转,冲着众人大喊。
“这不就是拿二两银子制成的一个摆件,而且还是一个不太好看的摆件,这上头的毛软的一摁就趴下了,想拿它写字都写不成。”
胡惟庸站起身来,朝着朱元璋拱了拱手,礼数周全却咄咄逼人。
“燕王殿下要是说不出,这东西有什么过人之处,我倒不如拿它跟陛下换一盘糕点吃,就当是陛下赏过我了,虽然礼轻,但是情义重。”
言外之意,燕王朱棣准备的礼物新奇但不如一般糕点。
有些官员已经看出,这是老朱家父子在戏弄大家的感情,抠门还要让大家领情,简直是厚颜无耻。
不少人对着胡惟庸投来敬佩的目光。
敢这么硬刚陛下,制止陛下的胡闹行径,胡丞相真有骨气!
甚至一些清流都因胡惟庸此举,对其有些改观。
大家都认为,一定是陛下花销太大,没钱赏赐他们,又觉得不赏脸上无光,这才特意让燕王这个小孩子来背锅的。
他们纷纷跟着附和。
“陛下,不如也赏臣一盘糕点吧。”
“臣看今晚的御膳就不错,不如让臣带走回家慢慢吃。”
有人是故意凑热闹不嫌事大,有人是真心想为陛下解围。
而挑起事端的胡惟庸见目的达成,给百官们留下了老朱家又穷又抠的印象,功成身退坐了回去。
他专门把一盘吃完的小炒,摞到别的盘子上。
坐等陛下责令朱棣拎桶走人,赏他一盘糕点了事。
虽然只是一盘糕点,但这是他在百官眼里,能够左右皇帝决策的代表。
让朱元璋吃了哑巴亏,还树立了直臣形象的胡惟庸,忍不住得意地哼哼两声。
“我可要慢慢地品尝其中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