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学院的试验田刚完成衡禾主导的能量流优化,青禾就被伴生苗的异常湿润感惊醒 —— 叶片上代表地下溶洞的萤禾绿纹竟泛着淡淡的灰雾,原本与河谷河禾青绿纹相连的 “水脉线” 变得纤细模糊,连草甸嵩禾翠绿纹的边缘都出现了卷曲的 “缺水痕”,唯有衡禾的淡金纹仍在勉强维持局部平衡。
“是地下生态出问题了!” 青禾摸向布囊,囊中萤禾、河禾、嵩禾的种子竟同时泛着潮冷的水汽,萤禾种子表面甚至凝结出细小的灰黑色水珠。她冲进水文观测室时,秦雪正盯着地下水源监测屏满脸凝重,屏幕上代表溶洞水源区的蓝色光点亮度骤降,与地表河谷连接的 “水脉管” 呈现出断续的灰色。
“刚收到溶洞族的紧急传讯,” 秦雪指着屏上的污染扩散轨迹,“萤禾的光网近日常出现闪烁,溶洞里的萤鱼大量死亡,族老检查发现萤心石出现了裂隙,净化地下水的能力只剩三成;下游河谷族说河禾最近导水时,根系会吸附上灰黑色杂质,溶淤能力下降;草甸族更急,河谷来水减少,嵩禾的有机肥因缺水无法溶解,黑土滩有再次扩大的迹象!”
秦逸的星辰剑投射出的闭环虚影中,地下溶洞区域的绿纹像被墨染般逐渐变暗,地表河谷的青绿纹因缺水变得断断续续,草甸的翠绿纹则像脱水的叶片般蜷缩,形成一条 “地下 - 地表” 联动的危机链,“萤心石的裂隙应该是之前能量波动时留下的隐患,地下水源是闭环的‘隐形血脉’,一旦污染或断流,地上生态链会跟着崩塌。” 他看向青禾,“这次需要连接地下与地上,你得带地表族人与溶洞族第一次深度协作。”
青禾的指尖轻触伴生苗的水脉线,布囊中萤禾、河禾、嵩禾的种子同时亮起,三种光芒交织成淡蓝色的 “水纹”,“我带这三种种子去,结合萤禾的地下净化、河禾的地表导水、嵩禾的保水肥土能力,培育能‘贯通地下地上水脉’的作物。” 她将之前收集的萤心石碎片、河灵玉碎片与嵩草晶碎片拼成 “水脉阵”,“有这三族圣物引导,应该能打通地下地上的能量通道。”
三日后,传送阵落在溶洞地表入口与河谷交界的 “渊河口”。刚抵达,青禾就感受到异常 —— 河谷的河水比往日浑浊,河禾的叶片上沾着细小的灰黑色杂质,部分根系已泛出灰黑;远处草甸的嵩禾明显比上次所见稀疏,翠绿的叶片微微卷曲;溶洞入口的萤草也失去了往日的光泽,泛着淡淡的灰色。
溶洞族的阿萤举着暗淡的萤石火把匆匆赶来,他的岩纹袍上沾着潮湿的灰泥,“萤心石的裂隙越来越大,光网每天会熄灭三次,地下水变得越来越浑浊,连萤禾都开始枯萎了。” 河谷族的阿河撑着竹筏赶来,筏上的河禾样本根系缠着灰黑色杂质,“河禾过滤这些杂质时,会消耗大量能量,现在导水量只剩原来的一半。” 草甸族的阿嵩牵着几头瘦弱的雪羚赶来,“草甸的来水不够,嵩禾的有机肥结了硬块,雪羚都吃不饱了。”
青禾跟着三人深入溶洞腹地,才看清危机的严重性:主溶洞的萤禾光网已出现多处 “黑洞”,原本发光的叶片变得灰暗,死去的萤鱼漂浮在地下暗河上;萤心石的裂隙中渗出灰黑色的 “浊水”,顺着暗河流向地表河谷;溶洞族搭建的临时净化装置早已失效,族人们正用萤石碎片勉强维持着微弱的光网。
“萤心石的裂隙在地下三百丈处,” 溶洞族老拄着萤心石拐杖,杖头的裂隙清晰可见,“我们试过用萤祭修补,可裂隙太深,光靠溶洞族的力量不够。” 青禾蹲在萤心石旁,指尖的绿韵能量探入裂隙,竟感受到一股滞涩的 “浊能”—— 这是之前能量波动时残留的杂质,堵塞了萤心石的能量通道。
当夜,青禾在溶洞与河谷交界的 “渊河枢纽” 搭建 “水脉共生棚”。她将萤禾、河禾、嵩禾种子杂交,浸泡在融合了萤心石、河灵玉、嵩草晶能量的 “水脉液” 中 —— 借鉴萤禾的地下净化基因(吸附浊能)、河禾的地表导水特性(疏通水脉)、嵩禾的保水肥土能力(锁住水分与养分),让新作物既能深入地下修复萤心石裂隙,又能连接地表水脉,形成 “地下净化 - 地表导水 - 草甸保水” 的闭环。
楚瑶带领火灵族在棚外搭建 “恒温防潮层”,防止地下湿气影响幼苗生长;林墨用雷光剑在水脉沿线刻下 “清淤纹”,引导浊水向共生棚集中;三族族人则分工协作 —— 溶洞族清理萤心石周围的浊物,河谷族疏导地表河水向渊河枢纽汇聚,草甸族运来嵩禾有机肥,为幼苗提供养分。
三日后,幼苗破土而出,叶片泛着淡蓝色的光泽,表面布满了 “水脉纹”—— 纹路一端呈深绿色(对应地下净化),中间是淡蓝色(水脉贯通),另一端则呈翠绿色(地表保水);根系分为 “深根” 与 “浅根”,深根像萤禾的根系般深入地下,直达萤心石裂隙,浅根则像河禾的根系般蔓延至地表河谷,形成 “地下地上贯通” 的根系网络。
“就叫它‘润禾’!” 青禾轻触叶片的水脉纹,深根立刻释放出淡绿色的 “净化能”,顺着萤心石裂隙渗入,将其中的浊能吸附出来;浅根则引导地表河水向草甸流动,同时分泌 “保水液”,让嵩禾周围的土壤保持湿润,“它就像‘水脉的纽带’,既能净化地下水源,又能连接地表水脉,还能为草甸保水。”
然而,第五天的清晨,溶洞突然发生轻微坍塌,萤心石的裂隙扩大,大量浊水顺着暗河冲向地表,润禾的深根被掉落的岩块砸断部分,浅根吸附的浊物也越来越多,几乎失去导水能力;河谷的河水变得更加浑浊,河禾的叶片开始发黄;草甸的嵩禾因缺水,叶片卷曲得更厉害,几头雪羚已虚弱得站不起来。
三族族老急忙带领族人举行 “水脉共祭”—— 溶洞族围着萤心石吟唱 “净化咒”,河谷族捧着河灵玉念 “导水诀”,草甸族握着嵩草晶诵 “保水词”,三族圣物的光芒汇聚在润禾上方,却仍挡不住浊水的冲击。“不能只靠圣物,要激活水脉的整体能量!” 青禾突然想起闭环的联动性,“阿萤,让溶洞族用萤禾秸秆编织‘净化网’,覆盖在暗河上;阿河,组织河谷族将河禾与润禾浅根相连,增强导水能力;阿嵩,用嵩禾秸秆与润禾秸秆编织‘保水网’,覆盖在草甸上!”
她将之前拼成的 “水脉阵” 抛向空中,三族圣物碎片同时亮起,与润禾的水脉纹形成共鸣,伴生苗的根系顺着水脉阵钻入地下,连接起萤心石、河灵玉与嵩草晶,绿韵能量与三族圣物能量交织成巨大的淡蓝色光网,将溶洞、河谷、草甸覆盖其中。当光网与润禾的根系同步运转时,奇迹发生了:润禾的深根快速再生,释放出更强的净化能,将萤心石裂隙中的浊能彻底吸附,裂隙逐渐缩小;浅根与河禾根系相连,将净化后的地下水与地表河水融合,顺着水脉流向草甸;保水网则将水分牢牢锁在草甸土壤中,嵩禾的叶片重新舒展,雪羚也能喝到清澈的河水。
坍塌平息后,闭环的水脉终于恢复顺畅 —— 溶洞的萤禾光网重新亮起,萤鱼数量逐渐增多;河谷的河水变得清澈,河禾的溶淤能力恢复;草甸的嵩禾重新翠绿,雪羚群也恢复了活力。三族族老共同捧着融合了三族圣物能量的 “润禾籽”,递给青禾:“这是地下地上三族共育的种子,” 溶洞族老的声音带着欣慰,“以后我们会共同守护水脉,让地下地上的水脉永远通畅。”
半月后,秦逸和阿珠来到渊河口时,看到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润禾在渊河枢纽茁壮成长,淡蓝色的水脉纹在阳光下流转,将净化后的地下水导入河谷,再流向草甸;溶洞族人与河谷族人手拉手站在暗河入口,共同维护着净化网;草甸族人与雪羚在嵩禾间嬉戏,阿珠抱着的小雏菊根须与润禾浅根相连,金色花粉落在润禾叶片上,让水脉纹的光芒更加温润。
“小花说润禾的净化能还能滋养地下的萤禾,” 阿珠笑着指向溶洞入口,“你看,萤禾的光网比以前更亮了,河谷的河禾也长得更壮,草甸的嵩禾结出了更多种子,地下地上终于真正连在一起了!”
青禾将润禾种子收入布囊 —— 现在 “共生百宝箱” 里已有十九颗种子,润禾的淡蓝纹像条 “水脉纽带”,将地下溶洞与地表河谷、草甸牢牢连接,让闭环的 “隐形血脉” 彻底通畅。回程的路上,伴生苗的叶片上,十九色生态纹形成了更完整的闭环,地下绿纹与地表青绿纹、翠绿纹通过淡蓝水脉纹紧密相连,能量流与水流在其中顺畅循环,再也没有断点。
秦逸望着闭环图,眼中满是赞叹:“闭环不仅需要地上的协同,更需要地下地上的联动,” 他拍了拍青禾的肩,“你做到了让共生从‘地表闭环’变成‘天地贯通的全维闭环’,这才是真正的无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