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吏那句“学政大人要亲自问话”,如同冰水兜头浇下,瞬间冲散了大哥高中探花带来的巨大喜悦和刚出考场的疲惫。周围原本喧闹的人群,声音也陡然压低了几分,无数道目光带着惊疑、探究、幸灾乐祸,齐刷刷聚焦在李明身上。府案首刚考完院试就被学政点名召见,这绝非常事!
忠叔脸上血色褪尽,布满血丝的眼中只剩下惊惧。他几乎是本能地再次向前一步,半个身子牢牢挡在李明面前,枯瘦的手紧紧抓住李明的胳膊,力道之大,隔着衣衫都传来清晰的痛感。老管家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喉咙里却只发出“嗬嗬”的抽气声,仿佛被无形的手扼住了脖子。
“问话?问什么话!”张铁柱则如同一头发怒的蛮熊,猛地往前一蹿,小山般的身躯几乎顶到那书吏脸上,铜铃大眼瞪得溜圆,喷着灼热的气息,蒲扇大的手指差点戳到书吏的鼻子,“俺家明哥儿刚考完!三天!水米没打牙似的熬过来!眼瞅着人都瘦了一圈!你们学政老爷是铁打的?不让人喘口气?还是看俺家大少爷中了探花,眼红?想找茬?!”
他那破锣嗓子吼得震天响,唾沫星子喷了书吏一脸。周围人群的议论声瞬间又高了几分。
“肃静!”书吏身后一名挎刀衙役厉声呵斥,手已按在了刀柄上,眼神凌厉如刀,“学政大人传唤,岂容你在此咆哮喧哗!再敢放肆,锁了你!”
“锁我?!”张铁柱脖子一梗,毫无惧色,反而挺起胸膛迎向那冰冷的刀锋,巨大的拳头捏得咯咯作响,“有种你试试!俺老张倒要看看,哪个敢动俺一根汗毛!俺家大少爷是探花郎!翰林老爷!俺家明哥儿是府案首!你们想干啥?啊?!”
气氛瞬间剑拔弩张!
“铁柱!”李明沉喝一声,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用力按住了张铁柱青筋暴起的胳膊,那肌肉硬得像铁疙瘩,传递着狂怒的力量。李明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目光平静地迎向那脸色铁青的书吏:“先生息怒,我这伴当性子粗直,护主心切,言语冲撞,绝非有意冒犯官威。学生这就随先生前去面见学政大人。”
他轻轻拨开忠叔紧紧抓着他的、冰凉颤抖的手,低声道:“忠叔,莫慌。大哥高中探花,学政大人或有垂询,未必是坏事。你与铁柱在此稍候。”
忠叔看着李明那双沉静如深潭的眼睛,里面没有半分少年人该有的慌乱,只有一种近乎冷酷的镇定。这眼神奇异地抚平了老管家心中翻腾的惊涛骇浪,他张了张嘴,最终只是重重点头,哑声道:“少爷…万事小心。”
李明整了整身上略显皱巴的青衫,将考篮递给忠叔,然后对那书吏微微颔首:“有劳先生引路。”
书吏狠狠瞪了兀自喘着粗气、像座随时要爆发的火山般的张铁柱一眼,冷哼一声,转身便走。两名衙役一左一右,隐隐形成夹持之势。
“明哥儿!”张铁柱急得直跺脚,想跟上去,却被忠叔死死拽住。
“别添乱!听少爷的!”忠叔的声音带着从未有过的严厉。
李明随着书吏和衙役穿过喧闹未散的人群,走向贡院深处那座象征着权威的明远楼。身后,张铁柱焦灼的目光如同实质般钉在他背上,忠叔则忧心忡忡地望着他远去的背影,两人如同两尊凝固的雕像,矗立在鼎沸的人声里。
======
明远楼偏厅,肃穆得近乎压抑。
楠木大案后,坐着一位身着绯色官袍、胸前绣着锦鸡补子的老者。他面容清癯,颧骨微高,法令纹深刻,一双眼睛半开半阖,仿佛蕴藏着洞察人心的力量。正是执掌一省文衡、手握无数生员前途的江南学政——周文渊。
李明垂手肃立厅中,感受着那无形的威压。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和陈年书籍混合的气息,更添几分沉重。他眼观鼻,鼻观心,姿态恭谨,心中却如明镜般高速运转,反复推敲着学政召见的可能缘由。
是策论锋芒太露?还是…号舍中的杀局,终究未能瞒过学政的耳目?父亲信中那句“多事之秋”的警告,此刻变得无比清晰。
“学生李明,拜见大宗师。”李明深深一揖,声音清朗平稳,不卑不亢。
周文渊缓缓抬起眼皮,目光如同两道实质的探针,在李明的脸上、身上缓缓扫过。那目光带着审视,带着探究,更带着一种久居上位者的漠然压力。他并未立刻让李明起身,只是用指节轻轻叩击着光滑的桌面,发出笃、笃、笃的轻响,在寂静的厅堂里异常清晰,每一下都仿佛敲在人的心坎上。
时间一点点流逝,沉默如同无形的巨石压在李明心头。他保持着躬身的姿势,纹丝不动,额角却悄然沁出细密的汗珠。袖中那枚冰冷的铁蒺藜,此刻仿佛有了生命,紧紧贴着他的手臂,寒意直透骨髓。他能清晰地听到自己沉稳有力的心跳声,一下,又一下。
良久,周文渊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金石之音,字字清晰,直刺核心:“丙字列西排第七号舍,第三日晨间,那碗粥,为何不食?”
果然!
李明的心猛地一沉,如同坠入冰窟。最坏的情况发生了!学政不仅知晓有人投毒,甚至精确地知道是第三日晨间那碗粥!这说明什么?说明整个贡院,都在学政的掌控之下!或者说,那投毒者行事虽隐秘,却并非毫无破绽!
电光火石间,无数念头闪过脑海。否认?推说胃口不佳?不行!学政既然直接点出,必有实证。承认有人下毒?但证据何在?那油布包里的毒箭、袖中的铁蒺藜,都是见不得光的自保之物,一旦拿出,反会将自己陷入“私藏凶器、扰乱科场”的被动局面!
他瞬间做出决断。再次深深一揖,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后怕和一丝少年人的惶恐,却依旧条理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