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主李兆,在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年就去参加了高考,她学习努力,成绩优异。考完试,算了算,分数应该是够的,也没担心了,跟着父母下地干活。
放榜时,原主天天去村里的收发室等,直到九月份,各地的学校都开学了,也没有消息。
原主很伤心,以为自己发挥失常了。
可是家里的条件不好,也不能让她再去参加下一年的高考,原主只能留在了村子里面,继续帮父母干活。
后来她到大城市打拼,因为没有文凭,也只能做一些重体力的活。
四十多岁时,因为很偶然的机会,她得知村长的女儿曾经改变过名字和户籍。
一般情况下没有人会这么做,原主想起当年村长的女儿和自己是同一届高考,还在同一个班。
但是他女儿的成绩非常差,就算是超常发挥,也不可能考上重点大学。
当年自己没有考上,她女儿却考上了,还在村里面摆了三天三夜的酒席。
联想起改变户籍这件事,原主觉得有猫腻,于是去调查,为求一个心安。
她得知了当年的真相。
自己考上了重点大学,录取通知书寄到了收发室,也就是村长的家里面。
他自己的女儿没考上,就想出了一个招数,扣下了原主的录取通知书,然后用村长的身份让自己的女儿冒名顶替。
虽然的女儿成绩很差,但是进了重点大学之后,还是顺利毕业了。
之后找了一份城市稳定的工作,而原主就这样被蹉跎一生。
原主去找村长理论,村长一口咬定没有这件事,不存在。原主说自己会去找警察,村长不想把事情闹大,直接跪下了。
说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三十年,两个人的成长轨迹已经完全不重合,现在就算是让这件事情真相大白,原主也不可能再有读大学的机会,干嘛要去破坏别人的生活呢?
原主说,那自己这些年的生活谁赔?
村长也是没办法了,说愿意赔她一笔钱,原主还是不依不饶,这不是钱的问题,这是自己人生的问题,自己一定会去告他。
而就在这个时候,村长直接抓住了她,不让她走。
两人推搡之间,原主被村长推到了地上,重重砸在了水泥地上。
原主头颅出血,当场死亡。这件事情被判定成意外。
没有人知道原主究竟是因为什么事情去找的村长。村长也没有负太大的责任,只是坐了几年牢。
而他的女儿还是享受着从原主那里偷来的人生。后来她从村长父亲那里知道了真相,她还特别鄙视原主。
说这种人就是下贱,要做吃力不讨好的事,谁叫她当年没有怀疑呢,现在来查,不过只是想要讹一笔罢了。
……
“兆儿啊,马上就是放榜的日子,这几天你就不要帮家里面的忙了,去收发室等着吧。”
李兆父母做完农活回来,不忘提醒李兆。
上一世父母对李兆充满了期待,以为她没考上很失望。两人身体不好,家里又穷,没过几年就郁郁而终了。
李兆放下锄头说:“我知道了,爸爸妈妈你们别担心。”
估摸着日子,就在三天后。
而李兆根本就不会让这封录取通知书有到村长收发室的机会。
她直接到了镇上,说自己有急事要出门,想直接拿了,不用配送到村子里。核对身份信息后,成功拿到。
李兆打开那封录取通知书,眼中含泪。上一世自己等了那么久,期待了那么久,却是连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她小心揣进怀里,然后又伪造了一份自己的录取通知书。
三天后,收发室里伪造的录取通知书出现,这自然引起了村长的注意,村长的女儿周小梅也在。
“哎,咱们村子里,就你和那个李兆是个读书的材料,但是你呢,你根本就考不上,我都没抱希望了。你看看人家李兆,重点大学。多长脸。”
“我有什么办法?考不上就是考不上。”
“我是村长,脸都被你丢尽了。”
“你想想办法啊,我可不想被李兆骑在头上。”
村长来回踱步,看看通知书,又看看女儿。
两人最后还是做了和上一世同样的决定。
李兆拿着通知书回到家里,父母特别高兴,家里虽然穷,但是出了一个大学生,还是重点大学,她们肯定要宴请亲朋好友的。
李兆:“宴请的话,要杀了家里的猪,还是算了。村长的女儿不知道考不考得上,万一她女儿没考上,村长会不高兴的。”
父母一想,也有道理,低调点也不错,那就一家人关起门来吃一顿。
李兆嘱咐父母不要说自己考上了的事情,或者就直接说自己考了一个不太行的学校。
村长已经把偷龙转凤的计划给实施好,在村里开了三天三夜的宴席,李兆一家也被邀请去。
周小梅过来挑衅:“李兆,你没拿到录取通知书吗?”
李兆只是笑笑不说话,让你先嘚瑟几天。
等到了开学的日子,李兆先周小梅出发去报到。
周小梅拿着录取通知书,美滋滋去学校,可是工作人员一看那个通知书就说是假的。
“假的,怎么可能?这封录取通知书是直接寄到我们村里的,怎么可能是假的?”
“这不仅是假的,还假的很明显,你看这红章和真的差多远。”
“你什么意思?你是不想让我上学吗?”周小梅在村里横惯了,以为谁都会惯着她。
“你这小姑娘别胡搅蛮缠啊,这学不是谁都能上的,要正儿八经录取,每个人都像你这么伪造一下就来上学,那我们学校成什么了?”
周围传来了笑声,周小梅只能先暂时算了,给村长打电话。
村长:“你是不是搞错了?”
周小梅都快哭了:“我丢脸丢死了,怎么可能搞错?”
村长到李兆家里问李兆在不在。
李父:“兆儿去读大学了。”
“大学?”村长头有些晕,“她收到了通知书?”
“收到了啊,和小梅是同一所大学呢。”
“你确定?”
“村长,这有什么说谎的?”
村长咬牙切齿,又不好再多问。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李兆搞的鬼?
这不可能啊,李兆没本事的。
村长悔啊,李兆已经去报到,生米煮成熟饭了。他手再长,也不可能再去偷梁换柱。
周小梅因为进不去学校,拿着钱和行李灰头土脸回了村,把村长痛骂了一顿,说他作为村长,这点小事都做不好,被人骗了。
已经摆了宴席,所有人都知道周小梅要去外地上学,村长让她不要在村里乱晃,免得露馅,怎么解释?
“你给我滚出去,随便找个什么工作,装也给我装像点,四年后就说自己毕业了。”
“我不想工作!”
“不想工作也给我滚。”
周小梅被村长赶出去,就这样早早出去打工,她没有文凭,又吃不了苦,日子过得很艰难。
李兆的成绩本来就好,这一次读大学,她的成绩也是名列前茅。
到了寒假,她回到村子,为了给父母长脸,她带了学校城市的特产,还说都是靠自己兼职赚的钱。
父母笑得合不拢嘴,这时候村里面的人才知道,原来李兆也考起了重点大学,都说她们一家子都太低调了,这考上了怎么都没有和乡亲们分享呢?
李兆说了自己学校的名字,和村长的女儿是同一所大学。
一个村子出两个重点大学生,他们脸上都有光。
又问李兆周小梅回来没有。
李兆装作惊讶地说:“我在学校没见过她,新生我都认识,没有周小梅啊。 ”
“那就奇怪了。”
“对啊对啊,怎么可能呢?”
李兆说不知道,这时候村长正好路过,有好事的把村长拉住,问她女儿寒假有没有回来。
村长看着李兆一脸的怨毒,要不是这个女人,自己现在的生活多好,女儿有大学上,自己也在村里面不用这么遮遮掩掩的。
他勉强挤出了笑容说:“没有呢,在学校里面忙,说今年寒假不回来了。”
“村长,你确认小梅读的是xx大学吗,我没见过她呢。她是什么专业啊?”
村长皮笑肉不笑:“怎么?你不认识,我女儿就不是大学生?”
“我不是这意思,我是说,大家都在一个学校的话,我去找她,大家相互照应嘛。”
李兆胸前别着学校的徽章,那肯定是真的。
村长说:“不用了。没必要。”
乡亲们觉得村长的态度怪怪的,但是又说不上来怎么怪异了。
李兆的父母也有了底气,邀请乡亲们去吃饭,也邀请村长,村长借口身体不舒服,没去。
村长一晚上都没睡着,嫉妒,又生气,恨不得把李家一家人都赶出去。
这个村子没有大学生倒还好,可有了,又不是自己女儿,这算什么?他怎么能咽下这口气?
第二天,村里出现了几个陌生人,吵着嚷着要见村长,要他赔钱。
几人围在村长的家门口,周小梅也在,还是被捆着的。
“这是怎么回事?”
周小梅见到村长,大叫起来:“爸爸救我。”
村里的人也围了上来,看看怎么个事。
带头的人说:“你女儿在做工的时候,偷了我老板五千块钱的货,现在货找不到了,赔钱。”
村长满脸通红:“你们胡说,我,我,我,我女儿怎么可能偷东西。”
“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她在x市x县做苦工,手脚不干净偷东西,上面还有画押。”
村长见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打死都不能认了。
“你胡说,我女儿明明是在大学里上课。”
“就她?上课?你看看你女儿的样子像大学生吗?”
周围的人也开始议论纷纷,周小梅这几个月被摧残的,人黑了,也瘦了,穿的破破烂烂,确实不像大学生。
村长还想狡辩,这时候周小梅突然大声嚷嚷:“都怪你,都怪你,都怪你这个爸爸,要是你替我解决了读大学,我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你还不给我钱吃饭。”
“周小梅,你发神经啊?”村长冲上去就要捂住周小梅的嘴。
周小梅一把推开她,这几个月她在外面受苦,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子,她过够了!凭什么他还在村里当着村长,要死一起死。
“村长,好一个村长,是不是你说的,把李兆的录取通知书扣下,让我去读大学?结果呢?白高兴一场。因为我不是大学生,你就让我滚出家,对对对,我丢你脸了。你又是什么好人?你有什么脸当这个村长?”
周围的人都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其实当时升学宴的时候,也不是没人怀疑过。
周小梅这成绩,大家都懂得,怎么可能考得上的?
怀疑是打肿脸充胖子撒谎。没想到这父女这么恶毒,竟然想把李兆的名额挤掉。大学生多不容易啊,还是李家这种穷人家,简直是缺了大德了。
李父李母也过来了,听到这话,心里气炸,上去就给了村长一拳。
“我们平时这么敬重你,相信你,你要害我兆儿,啊,你不是人。”
村长挨了几拳,倒在地上,围着的十几二十个人都指着他,有失望,有愤怒,有看戏。
他感觉自己这辈子已经完了,名声没有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是,我不好,都是我的错。”村长突然爬了起来,冲上去抱着女儿就往地上撞。
“我叫你说,我叫你说,我叫你不听话。”
周小梅拼命反抗,抓着村长的胳膊,正好旁边有一块大石头,她拖着村长往石头上撞去,嘭的一声,头被撞烂了,鲜血直流,当场死亡。
好消息是,村长再也不会听到别人骂他了,坏消息是,他做的错事会成为村里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被永久钉在耻辱柱上。
周小梅也因为杀人坐了牢。
李兆继续好好读书,毕业后找了份不错的工作,想把父母接到城里去生活,父母却说他们在乡里种地习惯了,不想去城里,只要女儿好,他们也就开心了。
好在李兆的工作就在本市,她假期也经常回去陪着父母,这一世,父母幸幸福福活到了九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