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主李兆,礼国丞相之女,十六岁时许配给给太子为正妻,后太子即位,她被立为皇后。
当时的中原大陆上有十个国家,男主父皇还在世的时候,国力强盛,边关稳定。男主即位后,因为他自己醉心诗词,重用文官,打压武将,对朝堂之事懈怠,国力逐渐衰弱。
原主劝解,他觉得原主忤逆他,不是他的解语花,渐渐疏远了原主。
原主在宫里受到了冷待,心情郁结,身子不好了。丞相府担忧,就让她的小妹进宫来陪她。
小妹年轻貌美,性子活泼,最重要的是,她是国主的粉丝,国主写的诗词倒背如流。
说好的是进宫来陪伴原主,十天有九天都和国主在一起。
后来还是侍女不小心说漏嘴,原主才知道了实情。
宫廷,礼国,甚至整个中原大陆,都知道男主和小妹在一起了。
因为男主写了一首很露骨的情诗,用的词句能解出小妹的名字。
都说礼国国主是个多情的人,姐姐妹妹都喜欢。
原主受不了这个打击,把小妹叫到床边来质问。小妹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哭的我见犹怜,说她是真心喜欢国主的,希望姐姐成全。
这时候国主赶到,把小妹从地上拉起来,搂到怀里,说是自己先动心的,让原主不要怪罪小妹。
原主气的呕血,病情更加严重。原主母亲进宫探望,说她的病好不了了,要是她死了,皇后的位置空缺,与其落在别家人的手里,不如让国主续弦娶小妹。
而国主,被女主知道后,反而松了一口气,正大光明开始和小妹出双入对,以皇妃相称。他还告诉原主,不会让小妹为妾的。
所以在原主还活着的时候,小妹没有名分,原主一死,男主就把小妹册封为正宫皇后。
……
李兆悠悠转醒,问侍女国主去哪里了。
“去侍郎府上赏花,有文坛大家陪伴。娘娘,您该喝药了。”
李兆看着眼前黑乎乎的一碗,摇了摇头。
侍女担忧道:“太医叮嘱,这药您要每天喝,才有成效的。国主走的时候还专门询问。”
原主从小体虚,汤药不离口,小妹和国主都是知道的。正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才更该死。
李兆现在已经不用喝了,她让侍女下去后,给自己喂了一颗强身健体丸,少说活到八十岁。
与此同时,她把自己的病症都转移到了国主身上。
午间,太监来报,说国主在侍郎大人府上晕倒了。
“知道了。”李兆不慌不忙,“找太医去看看,我先歇个午觉。”
国主这病来的凶猛,浑身乏力,冒冷汗。说是病吧,又没有别的症状。
吃完药,李兆才姗姗来迟关心。
国主拉着她的手,说着可惜,今日府中的桃花开的正好,他刚想了半句诗,就晕了。
“陛下,您的身子要紧,外面堆了好多奏折了,您现在要看吗?”
国主平时健康的时候都不爱看,现在更是不看了。李兆便提出让自己去帮他处理。
“好好好,有劳皇后了。”
这国主自己在当皇帝上不用心,觉得那些都是辛苦事,没有一点趣味。
李兆以前要劝诫个两三次,国主心里老大不高兴。今天只提了一次,还说以后都不让他去操劳了。李兆转了性,愿意理解自己了,国主很开心,丝毫没有李兆在干政的设想。
李兆接着说:“臣妾在宫中一个人乏味的很,想请一道恩旨,让家中小妹来作陪。”
国主爽快答应了。
家里听说小妹要进宫,给小妹做了很多新衣服,又嘱咐她,进了宫要知道规矩。
小妹更是欢喜上了天,她倾慕国主已久,之前宫宴,远远看见,国主风流倜傥,一表人才,国主写的诗句,更是句句典雅,比作古名家还优秀。
进宫后,先去皇后宫中拜见,没寒暄两句,就问起了国主。
李兆叹气:“国主近日在病中,我要处理朝政,交给下面的人照顾又不 放心,正在为这件事苦恼呢。”
小妹一听,迫不及待地说:“我愿意照顾国主。”
“你可以吗?”
“姐姐难道忘了,以前在家中,我照顾姐姐的。”
李兆淡淡一笑:”姐姐没忘记,还望妹妹也永世记得。”
小妹由太监带着,去了国主的寝殿。国主刚刚退烧,睁开眼睛时,就看到一个水灵灵的小姑娘正盯着她看。
他心头一动,问:“你是谁?”
“回陛下,臣女是皇后娘娘的妹妹。”
国主又仔仔细细看了她:“眉眼和兆儿,却有几分相似。”
小妹天天都往国主的寝殿去,两人谈天说地,诗词歌赋,好不惬意。
国主的身体也好了些,能到花园里走走了。两人举止亲密,很快就有流言传出,告到了李兆那里去。
李兆在两人玩闹的时候,处理朝政越来越上手。她在后宫下了一道旨意,谁要是败坏国主的清誉,就抓起来处置。
就这样,两人的行迹越来越肆无忌惮,最终还是越线了。
龙榻上,小妹依偎在国主的怀里,满脸幸福:“妾要永远和国主在一起,就是不知道有没有这个福气。”
“说什么傻话呢,朕会陪着你的。”
“可是姐姐那里……”
门呲呀一声开了,两人惊惧,小妹大叫一声,躲到了被子里。
“皇后,你怎么来了?”国主也有些无颜面对,但他毕竟是君,李兆是臣。
国主咳嗽了一声,说:“朕本来想过些日子再告诉你的。”
小妹在被中,怯生生地说:“姐姐,是妹妹对不起你。”
李兆缓缓走上前来,面上并没有生气,她说:“国主和小妹两情相悦,怎么不早点告诉臣妾呢?臣妾又不是擅妒的人。”
“阿兆,你,你果真愿意吗?”国主有些吃惊。其实李兆还是挺好的,人长得美,也温柔体贴,只是她不通诗句,乏味了些,小妹正好弥补了这点。
他是想娶小妹,只是看到李兆这么大方,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小妹露出了头,扑到李兆身上,落下泪来:“姐姐,姐姐……”
“既然如此,这事就交给皇后办了。”
国主纳妃,纳的是皇后的亲妹,李氏满门觉得是天大的好处。李兆入宫为后还没诞下子嗣,后位不稳。如今可以不用指望她一个人了。
大典那天,小妹跪下给李兆行礼,李兆告诉她,在宫中,没有姐妹,只有君臣。
成为妃嫔的日子并没有小妹想象中的那么好过,各种繁文缛节,请安见礼,不如宫外自在。
国主的身体也不见好,每日躺在床上,汤汤水水不离口,还有了咳血的症状。
小妹每日伺候,不耐烦了。她喜欢国主是喜欢他有才华,能作诗,如今病殃殃地躺着,清醒的时候都少,更不要说作诗。渐渐地她去国主寝殿的时候也少了,去找李兆,李兆忙着上朝,没空见她。
自从国主彻底躺了,李兆开始垂帘听政。大臣们没有一个人反对,以前国主不爱上朝,就算上朝也是帮倒忙,李兆现在握着国玺,代表国主,事情就好办多了。
李兆出台了一些利国利民的新政,礼国的国力也日渐兴盛。
小妹向她诉苦,说在宫中多无聊,后妃不得出宫,她也只能待着。
李兆便从宫外请了一个戏班子进来给她解闷,顺便捏了个傀儡男人。这男人的大脑里有上下五千年的诗词歌赋,还身强体健,很快就把小妹迷住了。
从此以后,国主寝宫再没有了李家姐妹的身影。
国与国之间战争不断,李兆开始在民间广寻良将,不论出身,只要有真本事,一律重用。很快,就选出了五位将军,李兆都给他们封了侯。
朝廷中有文官不满,又碍于李兆的威势,借口去宫里探视国主的病情,跪在龙塌前哭泣,说皇后娘娘仳鸡司晨,祸乱朝纲。
国主已经半死不活,听到这话,便立即把李兆叫来问话。李兆过来后,还没等国主开口,便大声呵斥,让人把大臣轰出去了。
“陛下,您的身体需要静养,以后就不要见人了。”
“皇后,你……”皇帝咳出一口血,当场昏了过去。
小妹忙着和傀儡书生谈恋爱,国主晕了也当不知道。
有李兆的运筹帷幄,礼国的将士们英勇善战,国土越来越辽阔,成为了中原第一大国。李兆也成为了礼国实际的君主,经常把大臣们叫到宫里来议事,谈到深夜。
传言到了国主的耳朵里,他不可置信,但是现在拿李兆没办法,便把小妹叫到跟前来。
他伏在耳边说:“你告诉朕,你姐姐,是不是和别的男人有染。”
小妹淡淡安抚:“怎么会呢?姐姐是您的皇后,怎么可能背叛您。”
“混账东西。”国主气喘吁吁,“朕知道,你们都嫌弃朕不行了,你们多久没来看朕了?”
小妹不装了:“是,姐姐现在是皇帝,有五个皇夫怎么了,他们都比你好。”
国主突然发现,小妹的耳后有红色的印子,那简直就是……是被男人啃出来的。
他大叫一声贱人,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站了起来,掐住了小妹的脖子。
“你竟然背叛朕,你竟然……”说着说着他又哭了。
已经很久写不出诗,曾经的知己小妹如今也背叛他,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就在这时,李兆赶到,她身穿龙袍,已经登基为皇帝,过来一脚把国主踢开。
小妹咳嗽了两声,满脸的厌恶:“前国主大人,这不能怪我啊,有人比你年轻,比你有才华。”她随口吟诵了两首诗。
笑盈盈地说:“这是他写给我的情诗,怎么样?是不是可以成为传世佳作?”
国主气得脸色涨红,不!现在他已经什么都没了,皇位,诗词,还有小妹……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他怔怔地看着李兆:“皇后,朕自问对你不薄。”
“你背着我和小妹来往,就是对我不薄?”
国主脸上都是疑惑。
“你肯定要说,你是国主,喜欢谁都可以。那我现在告诉你,不行,背着我和我的亲姐妹就是不行。”
“你……你这个妒妇,朕看错了人。”
李兆摆摆手:“朕现在贵为一国之君,你已经不配和朕相提并论了……进来吧。”
几个男人出现,各个都星眉朗目,英俊潇洒,他们跪在李兆的脚边,崇拜地看着他。
小没开口:“姐姐,我想要个王当当。”
“好啊,朕明日就下旨。”
李兆吩咐宫人,前国主需要静养,寝殿封窗,没有她的命令,不准出去。
几天过去,给小妹封王的诏书都没影,更怪异的是,以前和小妹浓情蜜意的书生不见了。
一日不听他吟诵诗词就浑身不自在,小妹自己找不到了,去求助李兆。
刚推开门,就看到了难以置信的一幕。
自己珍之重之的书生,和李兆的皇夫们一起,躺在床上。
她尖叫一声扑过去,把男人拉起来:“你在这里干什么?”
男人甩开小妹:“能伺候陛下是我的福分。”
“姐姐,姐姐,你为什么要这么对我?”小妹哭起来,“你要什么男人没有,为什么要抢我的?”
“对啊,做小妹的,为什么要寒姐姐的心呢?”
李兆让她恢复了前世的记忆。
小妹惊恐地看着她:“你不要过来,你是鬼,你是鬼。”
她无法接受前世的现实,更无法接受自己未来的日子,开始装疯卖傻。给李兆细数小时候两人的情意。姐姐就是姐姐,一定会心软的。
“我的好妹妹,因为是至亲,才难以原谅啊。”
李兆吩咐人把小妹和国主关在一起,让他们永不见天日。
国主也恢复了记忆,才知道都是前世造的孽。
这一世,小妹背叛他,还让他承受了李兆的怒火,丢掉了祖宗的江山。
两人扭打在一起,同归于尽,终究是做了一对怨侣,下辈子还是直接锁死吧,别祸害别人了。
李兆又下了一道旨意,流放李氏满门,至于他们能不能熬住路上的苦寒,就不是自己该关心的了。
李兆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统一天下呢。